蔡笑天
摘 要:大學生“校園貸”是互聯網時代出現的一種新興事物,既能夠滿足大學生對金融的需求,又能夠促進互聯網金融事業的高速發展,但是在“校園貸”的大背景下,出現了危害大學生的“高利貸”“裸貸”等問題,這些問題極大程度上阻礙了大學生的良性發展,因此,要切實解決大學生“校園貸”的亂象,高校就要從糾正學生消費觀念、增強大學生的金融管理知識、提高大學生金融素養等方面入手,加強大學生金融風險防范意識。
關鍵詞:校園貸;互聯網金融;大學生;風險防范
“校園貸”滿足了學生的消費需求和創業需求,在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發展方面,起到了極大推進作用,但也由此帶來了諸多問題,使“校園貸”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這跟“校園貸”存在違法行為,缺少規范管、高校學生缺乏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有密切關系。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
根據調查顯示63%左右的大學生有月超支的行為,25.6%的大學生常常感覺資金嚴重不足,而21.4%的學生有過借貸行為。高校大學生剛剛脫離較為枯燥的高中生活,從而很容易產生沖動性消費,并由于群體居住的特點會使高校大學生之間形成惡性攀比的行為。因此,在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教師要采取正確的教育措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在課堂中大力宣揚我國秉承“勤儉節約”的優良美德。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可為學生展示記錄普通勞動者在外工作時的視頻資料,讓其體會父母在外掙錢的不易。同時,教師也可鼓勵學生在不耽誤自身學習成績的情況下參與正規組織的勤工儉學活動,從而體會工作的艱辛。在課后,教師也要安排制定合理消費計劃任務,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設定科學的消費計劃,滿足日常消費開支,盡最大可能避免出現月超支現象。
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金融素養
由于諸多大學課時安排與課程設定的原因,無法為大學生開展單獨的金融培訓課程,因此高校就要定期為學生開展相關知識講座,邀請金融領域有相關培訓經驗的專業人士到學校中為學生傳授金融知識,以此提高學生的金融素養。同時,學校也要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讓學生通過互聯網學習金融知識,開展大學生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從而使大學生能夠實際掌握基本金融管理知識。例如,高校要讓學生了解實際利率意義,并引導學生通過案例計算不同還款方式的利息數額。同時,各班級教師也要開展班級討論會,讓學生了解“校園貸”的負面案例,從而使學生增強風險防范意識,使學生的情商和財產管理技能得以提升。
三、促進學生養成誠信處事原則
進入大學階段之后,高校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但是誠實守信才是現代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根本要求,也是學生立足于社會的基本原則。因此,高校就要通過開展各種程序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契約精神,讓學生對規章制度的意義有正確認知,促進學生養成誠實守信的處事原則,杜絕學生存在僥幸心理,從而使學生對毫無誠信原則的“高利貸”敬而遠之。例如,各個班級的輔導員要定期開展誠信文化活動主題班會,引導大學生將身邊守信的視力展示給班級同學,同時教師也可結合“校園貸”中的一些失信行為,讓學生了解“高利貸”后的違約后果帶來的無窮后患。從而使學生堅守規章制度,避免接觸有違法行為的“校園貸”。
四、促使高校引入正規金融貸款
據調查顯示,在銀行停止向各高校學生發放信用卡以后,高校學生獲取資金的渠道越來越窄,但由于高校創業等各種原因,高校學生對資金的需求量依然很大,尤其是進入互聯網時代以后,高校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愈來愈大,大學生金融市場將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信貸市場。也正是因為這些因素,使得“校園貸”在近幾年高速發展,最終也催生了一些亂象。隨著網上銀行的使用愈來愈完善,普及率也越來越高,社會征信系統也越來越規范,高校就可重新將銀行等正規的金融貸款機構引入學校,讓有真正資金需求的學生,能夠獲得更多貸款渠道,從而滿足大學生的金融需求。例如,高校可在每年進行學生金融需求的調查訪問,并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學生的金融需求走向,同時根據貧困學生以及有創業需求的學生數量整理出可實施的金融貸款方案,并根據校園實際情況以及正規金融機構的管理規定,科學、合理地與正規金融機構取得合作,從而幫助學生以正規渠道獲得的資金。
五、引導多方構建科學防范體系
銀行的監管機構是銀行監督管理局,而對于“校園貸”而言,并沒有準確、明確的監管主體。因此,除了高校要為大學生輸入防范意識以外,也急需相關部門建立起高效的管理,明確監管機構,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大部分高校學生在就讀期間沒有固定收入,家長就成為學生的“被動投資人”。在學生產生貸款時,家長就要作為學生貸款的擔保人和責任人,讓家長成為“校園貸”的知情人,因此,高校要定期開展“校園貸”統計和排查工作,一旦發現某一學生產生高額貸款或出現貸款亂象時,高校就要及時通知學生家長或聯系相關公安偵查部門,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不良貸款現象,避免由此而產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此外,校園也要定期為家長輸送良好的資金管理理念,引導家長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安排生活費補助,同時也要與家長站在統一戰線,杜絕學生接觸違法貸款、巨額貸款、高利貸款等不良貸款。高校也要與校園周邊的公安監管部門取得相應合作,加強高校周圍貸款機構的管理,一旦發現高校周圍出現違法貸款情況,公安部門和高校要及時處理,防止高校學生與其接觸落入陷阱。只有建立多方科學的防范體系,才能夠有效杜絕高校大學生遭受違法貸款的侵蝕。
結束語:
培養大學生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是杜絕高校學生受到“校園貸”侵擾的根本手段。因此高校就要采取疏導與查堵相結合的措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健康、良好的消費理念,加強金融管理素養,從而保障高校學生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玫,徐穎.我國互聯網校園貸市場法律問題與規制路徑[J].深圳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4):90-96.
[2]謝聰,徐濤.大學生校園貸中風險意識與誠信缺失探討[J].金融經濟,2017,(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