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會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漸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培養小學生學習能力,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的進行知識的學習,掌握更多的學習技能,促進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鍛煉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進行小學從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不斷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诖?,本文針對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展開了分析探究,希望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能夠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最終促進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教學
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指的是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依靠自身的努力,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最終解決問題。相關的調查表明,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較為薄弱,且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過度依賴教師。這些都表明小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有很多的問題存在。要想促進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就需要對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的教學予以高度的重視,同時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本文基于此展開了分析探究,希望對相關的教學工作能夠提供一些有用的幫助。
1 問題教學策略
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和諧、全面發展。這就意味著教學既需要考量到數學自身的特征,同時還需要遵循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要站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引導學生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并對其進行解釋和應用,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能使自身的思維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得到很好的發展。問題的解決就現代意義而言,已不僅僅是簡單的解答出數學題目,而是構建數學模型、提出解題方法、落實解題方案以及回顧過程這一系列的內容。它貫穿在數學教學過程的始終,能夠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能使教師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
1.1 引導學生探索學習方法
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使學生有法可循;也不是盲目的進行探索,而是要明確探索的方向。這樣的自主探索,才能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對探索的方式進行了解和掌握,是學生自主發展的重要體現之一。
例如,在進行“圓的周長”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課后題能夠引出兩個具有探索價值的問題:其一是圓的周長與其直徑的關系是什么?其二是圓的周長應當如何計算?在這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要讓學生認識到第一個問題的探究方向應當是圓周長(操作、計算)與圓直徑的關系,第二個問題的探究方向應當對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應用)進行探索。學生在對圓周長公式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三種方式進行學習:1)猜想,引導學生對圓周長和直徑的關系進行大膽的猜想;2)操作計算,對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進行探究;3)推導,思考圓周長與直徑關系,進而對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進行推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學習,使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究學習的環節中,一拿到學生觀察思考、動手計算,最終得到正確的結論。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將學生內在的學習潛能激發出來,還能使學生通過實踐,掌握相關的學習方式,懂得通過實踐獲得真知、發現規律
1.2 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通過學習數學,要形成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對于數學而言,數學思想方法是其最本質、最具價值的存在。數學思想方法從某種程度來看,比數學知識更有價值,同時也對人的成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局限于解除題目,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能夠加以靈活的應用。例如,在推導幾何形體計算公式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轉化變化的思想進行運用,采取割補以及旋轉等方式,化繁為簡;又比如在解應用題的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還需要向學生滲透“假設”、“轉化”以及“對應”等解題思路,同時還要注意,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以及選解開放性問題的空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學習了相關的知識,同時也對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學習方式有了整體的把握,促進了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2 合作學習策略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教師和學生自己拿缺乏雙向的交流互動,學生的合作以及交往能力較差。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學習方式,針對性較強。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可以在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和其他人交流自身的見解以及思考方式,通過交流進行不斷的反思,豐富自身的認知。此外,在這種輕松愉悅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思維有著很大的幫助。
2.1 合理分組
常見的一種數學教學方式就是小組學習,小組學習需要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和其他成員交流自身的看法,達到相互學習、相互啟發的目的。同時,教師還要選一名學生擔任小組長,對本組的學習和討論情況進行記錄和總結。
2.2 明確任務
任務的選擇對于合作學習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在選擇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問題需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挑戰性以及開放性,這樣才能推動合作學習更好的開展。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學具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進行探究,這個問題就有著一定的挑戰性和探索性。而教師如果讓學生對長方形的寬、長和平行四邊形底邊高的關系進行思考,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2.3 整合形式
整合形式指的是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整合其他的學習形式,以期實現最佳的效果。例如,在進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獨立學習,隨后再進行合作學習。交流需要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只有進行了獨立思考,才會形成自己的認知,這樣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增強自身的參與度,否則只能以聽眾的形式存在。教師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進行獨立學習,做好與人交流的心理準備。
2.4 全班交流
合作學習之后需要面向全班進行交流,分享各小組的學習成果。交流的內容可以分為認知與技能、方法和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學生之間交流的內容不只局限于知識,也涵蓋了方法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交流。在這期間,教師要引導學生傾聽其他學生的發言,對自己沒有考慮到的問題進行記錄,從而實現資源的大范圍整合。
2.5 發揮好教師的作用
教師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扮演著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以及和作者,這就需要教師密切關注每個小組的動態,對各小組成員的發言進行認真的傾聽,并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教師在這期間要做好如下工作:1)規范行為。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正確的引導,推動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不能使合作學習流于表面。2)發現火花。交流也是學生思維進行碰撞的過程,經常會出現思維的火花,這就需要教師仔細的聆聽。3)排除障礙。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的引導點撥,幫助學生掃除合作學習中的障礙。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策略的實質進行整體的把握,同時還要懂得“放權”,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探究,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能夠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最終為小學生奠定良好的數學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婷婷.基于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分析[J].速讀(上旬),2019,(2):171.
[2]林娜.基于自主學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探究[J].考試周刊,2019,(7):79.
[3]胡桂霞.探析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J].科學與財富,2019,(1):27.
[4]殷曉格.談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8,34(3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