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立華
摘 ? ?要: 本文對中職學校課堂教學活力的激發從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分別是學情分析、導學案的編寫、和諧課堂氣氛的營造、多媒體的支撐、學習成果展示和教師總結點評。通過這樣一個流程,可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提高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質量。
關鍵詞: 中職教育 ? ?學情分析 ? ?自主學習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特別免學費政策的出臺,職業教育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可以看到,近幾年,中職學校的辦學條件、在校生人數都有了質的飛躍,但中職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率不容樂觀,就業質量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畢業生的質量一直為社會詬病,因此,怎樣提高在校生的教學質量就成為中職業學校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對在校生和畢業生的問卷調查,發現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因素是課堂效率不高,課堂教學缺少活力,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調動不夠。因此,課堂活力的激發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一把“金鑰匙”,成為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下面主要從五個方面,即學情分析、教學過程設計、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學生自主探究活動、教師的總結點評談一談如何激發課堂活力。
一、學情分析是基礎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只有了解教育對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組織好有效的課堂教學。中職生的現狀如何呢?
1.學習目標不明確。
進入中職學校后,部分學生缺少學習目標和動力,學習沒有壓力;不想上課或上課不專心聽講,做作業應付了事,滿足于一知半解;把一部分時間用到休閑娛樂上面。
2.缺乏自信,有自卑感。
某些學生存在負面情緒,對學習沒有信心,缺乏興趣。
3.學習方法不對,事倍功半。
一些學生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時間分配不合理,學習中不得要領,缺乏針對性;因工作或活動影響學習,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聽課效果差,不善于利用身邊學習條件。
4.基礎差跟不上,沒有學習興趣。
有些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因種種原因造成基礎差,到中職后,教學內容更抽象,課堂信息量大、跨度大,一開始上課就聽不懂,作業不會做。日積月累,學習問題越積越多,成功體驗越來越少,學習興趣逐漸減弱。
二、導學案編寫是重點
針對中職業學生現狀,中職學校任課教師必須面對現實,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編寫符合學生實際的導學案。
導學案是教師教學的指導方案,是教師和學生課堂活動的指導書。它應有兩大部分,即教師導的內容,應該有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內容。
導學案重在“導”,核心在“學”,“案”指教師課前在集體備課基礎上形成具有本課程特色的課堂教學互動方案。導學案一般包括: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導學指導、課堂練習、成果展示、達標測試、時間分配和課后教學反思。
為了導學案符合學情,應從四個方面進行細致考慮。
1.知識問題化:通過問題引領,將重要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融入具體問題中,圍繞具體問題進行討論,掌握所學內容。
2.問題層次化:所列舉的問題應由簡到難、由淺入深,這是由人們認識問題的普遍規律決定的。
3.層次梯次化:考慮到學生都是未成年人,理解問題更多的是從感性認識出發,所以從學生的層次上看,學習知識像爬樓梯一樣,要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上,才能到達樓頂。
4梯次漸進化:形象地說,教師設計的臺階不能太高,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應注意問題之間的相關性,以形成一個邏輯性強、關聯度高的問題鏈。
同時應特別注意的幾個問題:教學內容要適宜:學得會的課堂(避免課程過多、內容過全、課堂過難);教學內容要有用:有價值的課堂(與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緊密配合);教學過程有趣:有活力的課堂(做中學,體驗性學習,主動學習,合作學習)。
三、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是關鍵
有了對學生的了解和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同時也有了一個可操作性的劇本——導學案,要想使課堂氛圍活躍,還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教師放下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由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
1.教師由臺前退到幕后:將講臺交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教師只作為一個特殊的“旁觀者”。
2.學會尊重學生: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換位思考,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厚此薄彼,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
3.充分利用賞識教育: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多表揚少指責,樹立自信心,培養他們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和膽識。
4.還課堂以學生:各個教學環節都要讓學生自主參與,深度探究,如讓學生講、讓學生評、讓學生展示、讓學生總結。
教師要做的就是學會悅納、學會傾聽、學會肯定、學會啟發、學會點撥。
打造活力課堂的核心要素是人,教師和學生是課堂的兩大主體,師生之間的互動是促進教學工作開展、教學成效的重要舉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發揮好啟發引導作用,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引路者,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揭示目標任務,還是提供思考提綱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都要將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獨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實現思維的深度發展。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控好大局,深入合作學習小組之中開展指導。這樣,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個性化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實際狀況,及時調整教學流程,保證目標任務的達成。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發揮啟發引導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自主學習、合作研究,形成師生良性互動的良好格局,是充分激發課堂活力的重要手段。
四、多媒體手段是輔助支撐
中職教材雖然包含的信息量比較大,但是都是以文字形式表現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枯燥,影響課堂的活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信息手段的作用,對照教材內容從網絡中搜集相關信息,包括文字、圖像、視頻、音樂等,將這些元素整合運用在課堂上演示,為課堂教學增加活力。無論是課堂導入環節運用視頻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在閱讀分析環節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內容的補充演示,以及教學中創設情境進行思想教育,每一個環節都可以發揮信息媒體的作用。而教師在中職教學中廣泛運用信息手段,匯聚大量教學信息,并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能增強教學活力,對增強教學效果具有積極的意義。
五、學習成果展示是高潮
通過一系列教學設計過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教師激勵、自主參與、深度探究等課堂學習過程,最終形成自己的學習成果,成果形式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如思維導圖呈現的問題答案、用工況圖呈現的加工過程、各種案例分析的原理、角色扮演的效果、用張貼板給出設定問題的答案、用各種媒體形式表達的解決問題的方案等,教師要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各個小組就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并做必要的講解說明,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表現欲和成就感,更能體現團隊合作效率。這應當成為課堂活動的高潮,當各組展示完畢后,各組之間要進行必要簡短的評價,促使學生對比分析,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潛能,達到思維融通、加深印象的效果。
六、教師總結點評是核心
經過一個獨立學習內容或一個基本學習單元的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學習成果的展示、學生之間互評這樣一個循環過程,學生參與了完整的教學過程,但學生畢竟年齡小,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比較表面化,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總結點評,從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學生形成完整的系統性知識和技能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對于學生學習成果的點評一定要多肯定優點和成績,但也必須指出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讓學生既保持繼續學習探索的勇氣又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應該注意,學會必要的總結和歸納方法。
總之,課堂活力的激發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集中體現,是課堂教學效果的導向標,需要每位職校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薛峰.中等職業學校高效課堂教學效果的探討[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8(06):101-102.
[2]劉建勇.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高效德育課堂創設探析[J].寧夏教育,2018(11):44-46.
[3]王翠娟.中等職業學校政治課堂互動與啟迪[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2):39-40.
[4]湯元軍.活力課堂:職業學校德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載體[J].江蘇教育研究,2016(33):72-75.
[5]徐爭鳴.中職學校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甘肅教育,2016(13):75.
[6]柳臻.職業學校新課堂教育實驗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23):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