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在“雙一流”建設的過程中,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任務愈加艱巨。當前,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仍然存在著對改革缺乏足夠的重視,后勤隊伍參差不齊,產權問題不明晰等問題,因此需要進一步推進高校后勤全面改革,加強后勤隊伍建設及后勤管理體系改革。
[關鍵詞]新形勢;高校后勤;社會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高校后勤作為高校日常教學及科研工作的依托與保障,其承擔著高校穩定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在高校的實際管理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作為其適應當前新形勢的重要舉措,改革的水平及完整程度直接影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效能及水平,因此為保證高校順利開展教學工作及科研工作,必須對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進行進一步建設與完善。
從1985年提出“后勤社會化”這一概念,到1998年全國范圍內的全面部署高校后勤的社會化改革,再到2012年由教育部發布具體指導意見《關于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若干意見(討論稿)》的出臺,由此可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一直隨著高校的發展同步進行。高校后勤經過多年的社會化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當前,我國高校正處于雙一流建設的進程中,“雙一流”建設背景之下的高校后勤,在新形勢下如何進行社會化改革,進而實現供給側結構優化,滿足高校師生對教學、科研更高水平的保障需求,這是新時代下,高校后勤人所面臨的新問題。
1 當前新形勢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存在的問題
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在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高校后勤作為高等教育發展服務的堅實后盾,必須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為“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提供后勤服務保障。而作為高校后勤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在當前形勢下,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1)對于后勤社會化改革仍然缺乏足夠的重視。從1985年首次提出“后勤社會化”這一概念到現在已有30多年的時間,高校后勤社會化發展到現在,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當前新形勢下,對高校后勤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仍然存在不夠重視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問題,后勤工作仍然只是以簡單地滿足師生日常教學與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為重心,在當前新形勢下,對于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仍然缺乏主動性和實際的行動,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學和科研上,而忽視了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重要性。盡管國家及政府層面一直在提倡高校社會化改革,特別是當前新形勢下高校社會化改革任務更加艱巨,但仍然有高校并未將改革提上日程,對于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理解存在偏差,將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經費仍然劃給教學和科研,對于后勤經費投入不足,認為后勤改革并非高校的主要任務,嚴重阻礙當前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步伐。
(2)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中后勤隊伍存在問題。新形勢下后勤社會化改革存在的一大難題在于,后勤隊伍結構不合理,后勤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后勤隊伍整體學歷偏低,普通職工較多,同時隊伍年齡偏大,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社會化改革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解決人員的合理安置問題,高校后勤人員一般包括勞務工、合同工和事業編制人員,勞務工和合同工按照簽訂的勞動合同規定執行,對于有事業編制的人員,在社會化改革的進程中,如何安置這部分人員是一大問題,要有足夠的崗位提供出來,但現實情況是其他崗位適合的并不多。因此在社會化改革時,要注意兼顧這些人員的長遠發展,保證這些人員的利益不受影響,同時注意平緩的過渡,不要激化矛盾,出現不穩定的局面。
(3)后勤與學校的產權問題。高校社會化改革的核心在于將后勤與高校實現真正的分離,真正地按照現代企業模式進行經營。管理的體制決定運行的機制,當前后勤作為學校的部門,雖然進行企業化運行,但是還是會受學校的統一領導,并非真正的自主經營。因此,在當前社會化改革的進程中,后勤與高校的產權不明晰,后勤無法真正地獨立經營,難以調整和規范化高校后勤的服務價格,使其難以向市場靠攏,減緩了其真正向社會化靠攏的速度。
2 當前新形勢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路徑
在當前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面臨的問題迫切地需要政府和高校共同對后勤進行深入評估與重新設計,促使高校后勤健康、有序地推進社會化改革,以滿足深化改革新形勢下我國當前社會的需求。
(1)推進高校后勤全面改革。推進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過程中,高校作為改革的主體其應該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同時,當前高校后勤服務市場機制尚未完善,其自我修復的能力相對薄弱,因此,高校不僅要在后勤履行市場經濟條件下承擔其應盡的責任,同時需要在整個社會化進程中發揮主導作用,行使高校的職能,全面有序推進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高校應正視后勤在保障整個高校健康運行過程中的作用,將后勤社會化改革作為當前建設一流高校所必須正視的重要任務,加大對社會化改革的經費投入。同時在政府層面,應繼續發揮強有力的作用,在制度層面進一步完善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促進后勤社會化改革更好更快地進行,在當前改革開放不斷推進及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使后勤做好高等教育發展服務的堅實基石。
(2)進一步加強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中后勤隊伍建設。進行高校后勤隊伍的建設必須從完善后勤隊伍以及提高人員的積極性入手。完善后勤隊伍,必須優化隊伍結構。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的水平、質量及結構決定了后勤隊伍的素質,因此必須建立合理的內部機制,明確責任權利和義務,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的模式,不斷地優化后勤隊伍結構。同時,要提高員工及管理人員的素質,在明確目標的基礎上,制定出完善的培養計劃,提供學習與外出培訓的機會,不斷提高后勤隊伍的綜合素質。在進行后勤隊伍的建設過程中,激勵也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激勵能夠促使后勤人員從自身內部提升自己,將其自身的目標同學校的目標相結合,隨著學校的發展而發展。因此,在進行后勤隊伍的建設過程中,后勤部門需要進一步完善其用人機制,同時改革薪資模式,使想做事的人能夠做事,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同時將物質激勵與其他激勵相結合,物質激勵是對員工進行激勵的基礎,只有在物質上對員工進行了保障,才能夠保證職工的穩定性,激發干勁,并且將晉升、表彰等各種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激勵的作用;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以人為本,多與員工進行交流和溝通,使員工具有歸屬感。
(3)進一步改革后勤社會化管理體系。在不斷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對新的經濟形勢,新的高校改革需求,高校后勤必須進一步進行社會化管理體系的改革。高校后勤結構要隨著高校的戰略而進行調整,優化組織結構,建立與市場經濟接軌的服務與管理體系的同時,要不斷地優化機制體制,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同時,厘清后勤與高校的產權關系,建立清晰的資產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高校資產的所有權以及高校后勤對于資產的使用權,使后勤能夠真正地自主經營。在此基礎上,引進社會資本,進行市場化的競爭;建立社會化的用工制度,實現社會化的后勤隊伍;建立現代企業型的管理模式,逐步實現法人企業與事業單位行政管理職能的分離。
3 結論
在當前新形勢下,高校后勤面臨著對改革缺乏足夠的重視,后勤隊伍參差不齊,產權問題不明晰等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必須從多個方面進行全面社會化改革,要進一步加強后勤隊伍建設及后勤管理體系改革,只有這樣才能肩負起在改革進程不斷推進及“雙一流”建設過程中的重任。
[參考文獻]
[1] 白立士,劉凱.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改革現狀與深化路徑研究[J].高教探索,2017(07).
[2] 孫雷.“雙一流”大學建設視域下高校后勤綜合改革研究[J].高教探索,2018(01).
[3] 劉曉婷,盧琦.高校后勤社會化服務模式改革探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10).
[收稿日期]2019-01-14
[作者簡介]朱德紅(1972—),女,四川廣漢市人,研究方向:后勤管理、財務管理、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