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珉
【摘 要】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反,知識整合法強調的是思想的連接,把相關知識整合在一起去學習,讓腦中的知識點連成一條線,而不是單獨的分散存在。“知識整合學習法”適應現在素質教育的要求,彌補了學生死記硬背知識的缺點,老師應該在課堂上靈活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歷史課堂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在初中歷史課堂有效實施“知識整合學習法”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知識;整合學習法;實踐研究
現在很多學生學到的知識都是片面的,每堂課學到的知識他們都能靈活掌握,但當老師把所有知識聯系起來提問時,學生就不知道該如何應答了,這種情況就是知識的碎片化。歷史知識前后聯系緊密,每個章節的時間、歷史人物都緊密相關,學生不能單獨的只學習一部分內容,應當把所有內容聯系起來,綜合理解歷史知識。
一、目前初中歷史課堂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知識碎片化,不能聯系前后內容
現在初中歷史課堂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學生不能把前后的知識點聯系到一起,這就會造成學生的暫時性記憶,同時這也表明了學生并不是真的學會了知識,只是學懂了皮毛。這種情況也和老師的課堂檢測有關,老師一般只檢測本堂課的內容,很少會在學習過程中檢測很久以前學過的知識,這就導致學生只記住了一堂課的內容,而沒有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起來。學生在學習歷史這門課程之前就應該掌握“知識整合學習法”,有意識地把前后學到的知識整合在一起理解,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是系統性學習,才能真正學懂初中歷史。
2.老師沒有意識到學科特點
歷史這門課程的特點是前后聯系緊密,同一時期發生的事件可能在課本中被劃分在不同的章節,但前后的知識應該統一起來,不應因章節的劃分而分散。學生接觸歷史這門課時間不長,但老師應該明白這門課程的特點,并根據特點制定教學計劃、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聯系前后章節,將知識在腦海中穿成一條線。
3.書本內容和現實生活脫軌
目前,初中歷史存在的一大重要問題就是課本知識和現實生活脫軌。學生在潛意識里認為歷史講的是過去的事,和現在沒有關系。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歷史上的很多教訓都需要我們去學習,以史為鑒,時代的發展是一個輪回,歷史很有可能重演。老師應該把歷史教學和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在教學中滲透時代性,這樣才能讓學生認識到歷史的重要性。
4.學生沒有意識到歷史學習的重要性
很多初中生把語文、數學、英語當成重要學科,認為歷史沒那么重要,歷史學系也很簡單,這種錯誤的觀點就會使學生不愿意把時間花費在對歷史的學習上。其實歷史和語數英一樣重要,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了解我們的歷史,了解我們的祖先,歷史已經成為過去,但歷史留給我們的財富是珍貴的,很多歷史道理仍然值得我們學習。老師在初中就要讓學生明白歷史的重要性,這樣學生才會尊重歷史課堂。
二、初中歷史課堂實施“知識整合學習法”的實踐研究
1.把書本內容和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
初中歷史課程包含的內容從古代政治文化生活到新中國成立,包含的內容豐富。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不應該只局限于課本,還應該把歷史知識和我們現在的生活聯系到一起,由此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了解我們是怎樣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現在我們有哪些特點、習慣是由以前發展而來的,現在的生活和一千年有什么異同。只有把歷史和現在生活聯系起來,學生才能正確的理解歷史、看待歷史。
例如,在學習《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這篇文章時,老師在講授課本內容后,應該讓學生從古到今自己總結:我們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分別發生了哪些變化?現在我們的生活與以前相比,哪些地方變好了,那些地方變差了?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在總結的過程中,自己整合知識點,以經濟或社會生活為主線,詳細理解我們生活的發展變化。
2.老師根據歷史特點,重新制定教學方案
歷史不是單獨的學科,它與政治、語文等學科都緊密相關,對于歷史的學習不應該片面化,而應該和其他學科結合起來。初中歷史老師們應該認識到歷史的這個特點,根據歷史的特點,重新制定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在學習歷史的同時,注重知識整合,也就是前后期學過的歷史知識的整合,以及歷史知識與其他課程知識的整合。首先老師課堂的教學內容就應該聯系以前的歷史知識,在講授過程中拓展其他科目的知識點,只有老師恰當引導,學生們才會有整合知識的意識。
例如,在學習《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這章的內容時,學生還應該聯系到同一時期其他國家發生了哪些重要事件,七七事變給我們國家帶來的影響是什么,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七七事變,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我們不能只是知道七七事變爆發的時間、地點、人物、意義。老師在指定教案時要把相關知識都寫進教學計劃,讓學生們廣泛的了解相關知識,以開闊的眼光去看待歷史。
3.讓學生認識到歷史的重要性
很多學生認為歷史不重要,他們課上不認真聽講,覺得只要考試前臨時背誦就能通過考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歷史上有很多驚天動地、給我們深刻啟發的歷史事件,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學生們應該認識到歷史學習的重要性。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有責任了解中國的歷史。
例如,在學習《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這部分內容時,老師要讓學生知道解放戰爭的艱辛,沒有解放戰爭的勝利我們就不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老師要告訴學生們解放戰爭中的英雄先烈們,他們是怎樣保衛我們的祖國。只有讓學生認識到歷史課程的重要性,學生才會努力學習歷史,對歷史課的學習有一個正確的態度,這樣才談得上整合學習知識。
4.透過構建思維導圖,整合歷史知識
在歷史的學習中,思維導圖是一種重要方法。在課前預習時,學生可以根據思維導圖預習下節課的學習內容,在課前明確了解老師的講課思路、學習重點,從而發現自己在預習中不懂的問題;在課堂上,老師根據思維導圖講課,能讓學生清晰地了解課上應該在哪里重點聽講,哪里是大家都不懂的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后復習時,學生能根據思維導圖把以前學的零散的知識穿起來,形成明確的復習思路,減輕復習壓力。思維導圖也減輕了老師的備課工作,老師根據學生反饋上來的預習情況制作思維導圖,對應備課,這可以讓老師知道學生存在的共同疑惑是什么,明確備課重點。
例如,在學習《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這章內容時,知識零碎,老師可以把不同的國家作為分支,制成思維導圖。學生可根據思維導圖去預習,沿著思維導圖的思路,學習這章的知識。在后期復習時,根據思維導圖也可以清晰地知道本章重點內容和復習思路,這大大減輕了復習負擔。老師在前幾節課的講授中,可以給學生制作思維導圖,但之后應該讓學生自己制作思維導圖。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老師不能給定一個條框限制學生的思維,而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并沿著自己的思路去學習。這種自覺自主的學習能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在以后學生離開老師,獨立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這種能力將會對他們產生重要影響。
三、總結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老師們應該逐漸改進教學方法,讓教學適應時代的發展。盡管現在的初中歷史課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老師們也在努力改進。“知識整合學習法”有助于學生們綜合理解歷史知識,讓他們對歷史的學習形成一個邏輯思維圖,更加清晰、深刻的理解歷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書本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構建思維導圖,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自覺自主的整合知識點。只有學會了整合知識,學生才能綜合運用知識。我們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應用,只有會用了,才是真正學懂了知識。
【參考文獻】
[1]趙欣茹.淺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中華傳統文化[J].學周刊,2019
[2]潘錦.淺談如何提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