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燕
摘要 阿奇霉素是兒科臨床常用藥,若給藥方式不當,則會造成患兒出現惡心、嘔吐、過敏性皮炎、發熱等不良反應,進而加重患兒病情,必須加強藥學管理。本文對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情況進行介紹,對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應對策略以及藥學管理要點進行詳細探究。
關鍵詞 阿奇霉素;不良反應;藥學監護
阿奇霉素屬于大環內酯類,可以有效抑制細菌轉肽,防止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在兒科疾病中,主要被應用于肺炎治療、皮膚軟組織損傷治療中。有些患兒在應用阿奇霉素治療后,往往會出現各類不良反應,影響患兒情緒,甚至導致病情加劇。因此,對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和藥學管理要點進行詳細探究迫在眉睫。
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情況
阿奇霉素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能夠與病原菌中的核糖體50s亞基相結合,進而抑制病原菌的轉肽過程,同時還可以阻斷具有RNA依賴性的蛋白質合成作用,以此發揮抑菌功效。正是由于阿奇霉素良好的抑菌效果,因此被廣泛應用于炎癥、感染性疾病治療中。阿奇霉素在兒科疾病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呼吸道感染治療:小兒呼吸道感染指的是病毒、細菌、肺炎支原體在空氣傳播過程中造成患兒感染,常見類型有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兩種。患兒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常見致病菌有流感嗜血菌、肺炎鏈球菌等等。通過將阿奇霉素應用于呼吸道感染患兒治療中,可以對多種病原菌發揮抑菌效果,同時在支原體感染患兒治療中,也可以達到良好功效,應用優勢明顯。②其他兒科感染疾病,具體包括皮膚感染患兒、五官感染患兒等等[1]。
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及應對策略
根據上文所述,阿奇霉素被廣泛應用于兒科感染疾病治療中,但是,其在實際應用中也會造成患兒出現各類不良反應。相關研究顯示,在不同年齡段患兒中,阿奇霉素所造成的不良反應也有一定的區別,尤其是6歲以下患兒中,不良反應發生率> 80%,患兒主要給藥途徑為靜脈滴注,不良反應累及患兒的消化系統、皮膚系統、神經系統等等,不良反應程度為輕度居多。由此可見,在對患兒采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時,靜脈給藥方式的風險比較大,因此,應盡量采用口服給藥方式。對于阿奇霉素致患兒常見不良反應,應針對具體反應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2]。
胃腸道不適:在對患兒應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時,胃腸道不適是常見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高,患兒臨床癥狀有惡心、嘔吐等等。有些患幾年齡比較小,對于不適反應往往無法用語言清晰地表述,因此會苦惱不已、拒絕飲食等等。在對患兒進行用藥觀察時,如果患兒出現上述表現,則應該立即停止給予阿奇霉素,當患兒各類癥狀緩解后,再逐漸給藥。如果患兒上述不良反應沒有緩解,甚至加劇,則應該對患兒采用對癥治療措施。
過敏性休克:過敏性休克患兒的臨床癥狀有出汗量大、抽搐、臉色蒼白等等,有些患兒反應嚴重,甚至會昏迷。過敏性休克是由患兒對阿奇霉素過敏所造成的,如果患兒發生過敏性休克,則應該立即停止給藥,對患兒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密切觀察患兒臨床癥狀,并對患兒進行搶救治療,擴充血容量、抗過敏處理等等,以盡快緩解患兒過敏性休克癥狀。
過敏性皮炎:有些患兒在應用阿奇霉素治療后,在軀干、頸面部、上肢等,會出現對稱性的皮疹,由于患處瘙癢,因此患兒往往會抓撓患處。如果患兒出現上述癥狀,則應該立即停止給藥,結合患兒實際情況及時采取脫敏治療方案,促進皮疹消失。
發熱:發熱癥狀在患兒應用阿奇霉素后也比較常見,通常情況下,在患兒用藥前以及用藥過程中,患兒體溫均正常,但是在用藥后,體溫就會升高,患兒面色潮紅、情緒煩躁、苦惱不已。對此,可以對患兒停止用藥一段時間,使得患兒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結合患兒實際情況及時采取退熱治療措施。
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藥學監護要點
對阿奇霉素適應證進行嚴格控制:在兒科中耳炎、咽喉炎、肺炎、扁桃體炎等患兒治療中,阿奇霉素為常用藥。在對患兒使用阿奇霉素時,首先需要對患兒進行過敏性試驗,根據試驗結果判斷是否需要對患兒給予阿奇霉素。另外,醫護人員還應該對患兒家屬進行溝通交流,詳細了解患兒的病史、過敏史等等。有些患兒為過敏性體質,這就要求醫護人員在對患兒采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時,需要對患兒臨床癥狀進行密切觀察,在用藥完成3h后,觀察患兒生命體征,如果患兒出現不適癥狀,需盡快采取有效處理對策。
對藥物應用方法監護:在阿奇霉素應用中,口服藥物的種類比較常見,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也比較廣泛,與靜脈給藥方式相比更加安全可靠,因此,口服阿奇霉素是兒科患兒用藥常用方式。但是,有些患兒的病情比較危急,口服給藥難度比較大,對此,可以及時對患兒采用靜脈注射給藥方式。
現如今,在阿奇霉素治療兒科疾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面還需進一步研究,有些阿奇霉素注射劑的用藥說明是針對成年人的,對于兒童用藥量的規范表述并不明確。阿奇霉素的半衰期比較長,如果用藥量比較大,則藥物可能會大量積蓄在患兒體內,進而對患兒肝臟和腎臟功能造成不良影響。對此,在對患兒采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時,應該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交流,避免隨意用藥,并根據患兒病情調整用藥量,當患兒逐漸恢復后,可適當減少用藥劑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提升用藥安全性和可靠性。對于使用阿奇霉素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患兒,應該對患兒臨床癥狀進行密切觀察,立即停止給藥,做好搶救準備[3]。
討論
近年來,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兒童呼吸道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并且患兒年齡呈低齡化趨勢。在對兒科常見疾病進行治療時,為了避免患兒對頭孢菌素或青霉素類抗菌藥過敏,可采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其在多種病原菌感染疾病治療中均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現如今,在兒科疾病治療中,隨著阿奇霉素應用越來越常見,其所造成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也越來越高,比如胃腸道不適、過敏性皮炎、發熱、過敏性休克等等,患兒年齡比較小,對于藥物的耐受力比較差,為了避免對患兒機體造成嚴重損害,應該結合患兒實際情況制定用藥方案,嚴格控制用藥量、用藥時間等等,充分做好預防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保障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周樹發.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25):109-110.
[2]謝本昌.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與藥學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27):147-148.
[3]車曉晴.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J].中國實用醫藥,2015,7(25):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