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云

摘要 目的:探討四妙散治療痛風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痛風患者114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秋水仙堿治療,試驗組患者應用四妙散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治療效果、血尿酸水平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結果:試驗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試驗組血尿酸水平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同對照組比較明顯下降(P<0.05)。結論:針對痛風患者應用四妙散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血尿酸水平,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四妙散;痛風;治療效果
嘌呤代謝失調、尿酸排泄減少是引發痛風的重要因素,高尿酸血癥和尿酸鹽沉積可導致軟組織損傷、關節炎、尿酸性腎結石等[1]。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高尿血酸發生率明顯提高,痛風顯著特點為高尿酸血癥,臨床治療的痛風的關鍵是降低血尿酸水平。西醫治療痛風藥物主要為秋水仙堿、別嘌呤醇等,可有效對癥狀進行緩解,但西藥治療不良反應較多,嚴重時甚至導致骨髓抑制或肝、腎功能損傷,若停藥復發率高,影響患者依從性[2]。文獻報道,中醫在治療痛風中具有優勢。收治痛風患者114例,分為兩組,討論治療方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收治痛風患者114例,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男36例,女21例;年齡30-72歲,平均(54.09±5.97)歲;病程2-7年,平均(4. 13±0.36)年。對照組男35例,女22例;年齡31 - 70歲,平均(55.24±6.51)歲;病程2-8年,平均(4.42±0.51)年。納入標準:患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臨床診斷符合痛風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妊娠期、哺乳期、依從性差、代謝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疾病等。兩組上述條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對照組給予秋水仙堿治療,口服,第1次劑量I mg,每間隔2h服用0.5mg,首日服用劑量應<3 mg,疼痛緩解后調整劑量,劑量0.5 mg/d,治療14 d。試驗組應用四妙散加減治療,薏苡仁30g,車前子20g,黃柏、赤芍各15g,川牛膝、蒼術各12g,柴胡10g。加減治療:濕寒嚴重患者應用秦艽12g替代黃柏,濕熱嚴重患者加用板藍根、忍冬藤各15g;關節屈伸不利患者加用川木瓜12g,伸筋草15g;患病久者加重雞血藤30g,丹參15g,川芎10g;劇烈疼痛患者加用乳香和沒藥各10g,延胡索15 g。水煎服,1劑/d,分早晚2次服用,治療14 d。所有患者治療期間應控制蛋白質攝入,禁煙禁酒,禁止食用嘌呤高的食物。
觀察指標:療效判定標準[3]:①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結果正常,關節功能正常;②有效:臨床癥狀緩解,伴有輕微疼痛感,實驗室檢查基本正常,關節功能接近正常水平;③無效: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結果未見改善,甚至加重。
統計學處理:數據資料利用SPSS19.0軟件統計,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n(%)表示,分別用x2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治療效果差異:試驗組總有效率96.4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血酸水平差異:治療前試驗組血酸(514.09±42.75)μmol/L.同對照組(521.16±39.92)μmol/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血酸(232.14±21.99)μmol/L,較對照組的(349.15±32.46)μmol/L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試驗組惡心、嘔吐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75%;同對照組惡心、嘔吐5例,胃痛3例,眩暈3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21.05%比較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痛風發生率呈現增加趨勢。痛風在西醫認為因單鈉尿酸鹽沉積引發晶體相關關節病,其發生同嘌呤代謝紊亂、尿酸排泄降低相關。痛風多是特指急性特征性關節炎、慢性痛風石疾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壓、腹型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痛風在中醫屬歷節,痛風因外寒水濕,濕氣侵犯皮肉、侵犯經脈,肥甘過度可引起濕壅下焦。現代中醫將痛風歸入痹病范疇,若出現痛風,疼痛難忍,經過幾周或幾天內可自行消失,關節功能恢復至正常水平,疼痛后期關節炎癥也隨之消失,但關節仍存在尿酸結晶[4]。痛風反復發作,尿酸結晶逐漸沉積,出現痛風石,導致骨質、軟組織被破壞,從而關節畸形情況會出現。現代醫學認為,治療痛風應降低尿酸含量,促進尿酸排泄,但西醫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治療效果較差,僅能治標,復發率高。中醫認為痛風發病迅速,治療應以通絡化瘀、清熱利濕、祛邪止痛為主。
四妙散出自《成方便讀》,組方包括薏苡仁、川牛膝、蒼術、威靈仙、黃柏、丹皮,蒼術具有苦溫燥濕,黃柏可入下焦,薏苡仁具有利濕清熱功效,牛膝可通暢血脈、強筋健骨、補肝腎、促進關節功能恢復。川牛膝可活血通絡,引藥下行,赤芍、丹皮可化瘀涼血,威靈仙具有消腫止痛、祛風除濕功效,威靈仙可消腫止痛、祛風除濕,麥芽及茯苓可保護脾胃,丹皮改善微循環,諸藥合用具有清熱利濕、舒筋通絡功效[5]。
本研究顯示,試驗組總效率同對照組比較明顯提高,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和血尿酸水平同對照組比較顯著下降。
綜上,四妙散對痛風進行治療效果顯著,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巴燕·艾克海提,古結乃特汗·拜克里木.加味四妙散口服聯合四黃散加味外敷治療痛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7,32(11):2099-2102.
[2]黃飛,馬文鳳.加味四妙散內服合金黃膏外敷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療效及鎮痛作用[J].中國中醫急癥,2017,26(3):526-529.
[3]馮蕾,裴瑞霞,李興波,等.四妙散加味和秋水仙堿治療濕熱蘊結型痛風的療效觀察[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7,17(25):4912-4915.
[4]姚琦,慈元,姜泳,等.四妙散結合塞來昔布治療濕熱蘊結型痛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7,35(2):367-369.
[5]倪洪崗,楊娟,李莉,等.自擬痛風消經驗湯劑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血清UA、ESR、11-1 β、TNF-α、COX-2水平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7,44(3):52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