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國
內容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的能力還是我們的薄弱項。教師應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認識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主要論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與建議,希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語文教學 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其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尤其是在小學,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對其后的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也意識到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但從教學方法來說,教學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比如實際閱讀過程中,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很多問題并未要求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便已全部解決,語文課堂顯得十分呆板無趣。如何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每一個語文教學工作者都需要認真面對與思考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還是比較重視的,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上,都有針對閱讀能力培養的涉及。但在教學實踐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一直也是教師們較為頭疼的一件事,效果往往差強人意。
1.教師重視程度不足和理解上的偏差。雖然教師對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但在教學實踐中,相較于學生的寫作能力、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等,重視程度還是不足。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基本僅僅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在執行,很少有人能夠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真正制定出較為完善的教學計劃,且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也缺乏科學性,多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僅僅把其作為一項教學任務在完成,導致學生閱讀能力沒有顯著提高。如今教育觀念講究與時俱進,我們的老師應是在文化教育上的引導者。教師不僅可以導演整個課堂的流程,還可以賦予每個學生獨特的表演。同時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激勵學生們在閱讀能力上有著顯著的提高。
2.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課堂的主要參與者,學生雖是被教育的對象,但并不是被動的,老師必須意識到其主體的地位。小學生求知欲十分強烈,記憶力也強與他人,還善于模仿。如果老師采取的教學模式單一、形式簡單,會難以挖掘學生本身具備的潛力。基于此老師更要深入考慮到學生的獨立意識,改變傳統教學的弊端。
3.閱讀教學內容單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師其實們都能夠明白,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言,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不僅要用心,還要用感情。激發其閱讀興趣是關鍵。但是就實踐中而言,真正能有效實施的卻少之又少。閱讀能力的體現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具備良好的閱讀的興趣與積極性;二是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此兩方面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對學生閱讀興趣培養重視不夠,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不高。這種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1.重視名篇課外閱讀。在中國文學中,古典名著數不勝數,老師可在教學大綱要求之外,帶領學生充分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來說具有很大的作用,適當的進行課堂教學的課外閱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豐富教學內容與重視課外閱讀無疑是有效的手段。重視課外閱讀,不僅僅是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目錄與要求,有效的評價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如此,才能讓學生也真正重視課外閱讀。
2.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各方面的能力都處于發展中階段,就其年齡特點而言,循序漸進才能使其保持良好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是最關鍵的。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興趣閱讀上,采用一定方法與策略讓學生保持高漲的閱讀興趣。教學要有策略性,評價要注重激勵作用,只有如此,才能使閱讀能力提升具有長期性、有效性。
3.培養閱讀能力的意義。語文教學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掌握好語言與文字,學好語文是各個學科的基礎。其實閱讀能力的培養就是在基本的字、詞、句的學習基礎上,老師重點培養的就是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自我學習能力。無論是學習哪一門課程,對語言文字的閱讀理解能力都是學習的基礎,學好語文閱讀,以后無論學習什么都將事倍功半。語文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邏輯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則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體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另一方面也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只有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循序漸進,使其保持良好的閱讀興趣,長期堅持必能使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只有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更為有效的開發,視野得到更好的拓展。
(作者單位:甘肅會寧縣韓家集鎮周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