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彬
[摘 要] 全球化為各個國家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經濟社會的出現,社會的變化為各個國家和政府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出現了新的問題。即使我們都處于知識經濟的社會中,信息的失衡問題還是普遍存在,政府在提供一系列的公共服務時采取一系列的制度創新來解決信息失衡的問題。文章從公共物品的競爭機制、市場的經濟制度、監督的作用等方面來講述如何對信息問題和公共管理的制度創新。
[關鍵詞] 信息問題 公共管理 制度創新
中圖分類號:D631.43 文獻標志碼:A
大批量的信息涌入,使得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的便捷。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技術也在快速的發展,國際上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貧窮與富貴的差距都越來越大,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造成這樣差距和分化的原因是多樣的[1]。有一個基本的原因就是貧與富階級所掌握的信息不對稱。信息可以帶來許多的機遇。要想社會有更高一層次的發展,縮小貧富的差距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們要注重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進行公共管理的制度創新,更好地推動社會的發展。
一、信息問題與公共管理創新存在的問題
信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減少社會交易的成本,促進發展。但是對信息的獲取需要花費非常大的時間成本。貧富之間的差距是由于在信息上所掌握的程度不對稱,使得資源的分配也不平衡。從信息的角度分析公共管理創新存在著技術知識的差距、屬性知識、政府職能[2]。
在技術知識的差距,像醫藥、水利工程、道路建設、軟件設計、財務會計等方面的研究,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所掌握的資源是不平等的[3]。一般來說,發達國家所掌握的信息與知識均要多于發展國家。就是因為在這些方面所掌握的信息的不平衡,使得所提供公民的公共管理的服務不同。
對屬性知識的理解不等,主要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產品的質量的評判、員工素質的高低、企業資信狀況的判定標準等。屬性知識對于經濟市場的正常運行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經濟市場會出現的困難是無法有效準確預知的。只有充分的掌握了屬性的知識,在事情發生時,才可以得到有效的解決[4]。
政府的職能。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政府是一個為市場經濟與社會公眾進行公共管理,投入公共資源、使用公共支出,進行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組織制度安排[5]。政府的主要職能就是調控市場,在市場不能自動調節的狀態下,幫助市場有效地運轉,來實現社會的公平。除了國防、政府之外,教育、醫療、公共服務、道路建設等均可以認為是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政府便是運用自身的職能,在這些領域內進行工作。
二、對信息問題與公共管理的制度創新的措施
(一)政府一定公開相關的政務工作
社會需要的是最一般的公共產品,像人口普查、國民經濟的發展資料,這些資料就是基本信息的代表。政府要建立一個常設的機構,形成定期的公布制度,并形成了一個網絡信息的提供、查詢與服務的體系。政府對相關政務的公開,可以提供給民眾更加全面、準確和及時的信息。這些信息的公開有助于公民們了解政府的工作情況,可以及時向政府部門反映出更好的情況。比如近些年來,我國的政府建立了全國的刑事犯罪網絡的信息的系統,這個系統的建立對于打擊走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嚴格的、統一的質量技術標準
信息不平衡的問題總是存在著,特別是在專業化的領域中,這樣的問題更加的嚴重。對于一件商品,生產商所掌控的信息會多于經銷商,經銷商所掌控的信息會多于顧客等[6]。在普通的消費市場的領域中,大家都普遍認可一個道理,就是只有買錯,不會出現賣錯的情況。在一些專業特別強的領域中,這樣的現象便是更加的嚴重了。例如,保險領域、醫療領域、技術產品領域、服務市場領域以及企業的經營的領域。政府可以建立統一的、嚴格的、具有強制性的質量技術的標準,保證相關產品的質量的內涵和服務的承諾[7]。政府可以通過法律的規章制度來強制相關的廠商把一些信息給標示出來,對于專業化很強的商品要有更加嚴格的要求[8]。
(三)建立更加具有回應力和負責任的公共管理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信托者,公共管理是保衛國家的侍衛,身上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公共部門的相關官員要始終注意公民的要求[9],堅決捍衛民族的利益,捍衛民眾的公共利益等。公共的管理者要注重對憲法和法律的尊重,根據法律的規定,要嚴格進行政府事務的管理[10]。公共部門和相關的管理者要注重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在屬于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做好自己的工作。公共管理的相關官員要成為人們道德教育的目標,在工作生活中、家庭生活中實現個人的價值。
政府有著許多的責任,像倫理責任、法律責任和行政的責任,這些責任要求政府依法履行政府的職能,維護好公民的合法權益[11]。政府要及時的回應民眾的訴求,做一位負責任的公共管理者,維護好公民的合法權益。因此,要注重對立法、司法、行政和公民的監督[12-13]。
三、結語
綜上所述,時代的發展對各國的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政府的公共服務的管理來說,既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社會的進步主要帶來的問題就是信息的問題。因此政府要注重在公共管理中運用好市場、社會與公民的力量,以開放性的目光接受各種思想和方法的建議,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創新措施,這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對我國的公共管理進行制度創新,是時代發展賦予我們的,我們要推動社會的發展,就要注重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可以在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的經驗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作出選擇,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公共管理的體系,推動社會向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周凡楨. 論區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創新[J]. 人力資源管理, 2017(11):134- 135.
[2]謝奇妙. 淺談區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創新[J]. 中國市場, 2018, No.974(19):109- 110.
[3]徐朝龍. 以公共管理創新提升經濟增長質量的路徑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 2017(18):142.
[4]徐燕蘭. 促進公共管理創新與經濟增長質量的協同發展[J].納稅, 2018, v.12;No.203(23):210.
[5]張雪平. 公共管理視域下我國非政府組織管理創新問題研究[J].中國領導科學, 2017(8):20- 23.
[6]李文釗. 面向中國的公共管理學:緣起、路徑與展望[J]. 探索, 2018, 204(06):39- 51.
[7]熊競. 上海基本管理單元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建議[J]. 上海城市管理, 2018, v.27;No.177(01):19- 24.
[8]李滔. 信息管理行政權規制思考——以戶籍制度改革為例[J].創新, 2018, 12(2): 110- 118.
[9]方永新. 分析區域公共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失及其創新[J].管理觀察, 2015(19):26- 28.
[10]魏允. 關于區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創新研討[J]. 現代商業, 2016(4):73- 74.
[11]王祺龔. 關于區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創新分析[J]. 商, 2015(46):93- 93.
[12]魏蕾. 市場經濟與公共管理制度創新關系論述[J]. 新經濟, 2016(14):80- 80.
[13]張淮彬. 試分析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J]. 商, 2015(45):73-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