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玲
摘 要: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微課,屬于“新課標”教學要求下的必然選擇。身為中職數學教師,應對教學經驗進行不斷的總結,深入探究教學實踐,讓微課能夠有效地和中職數學課堂相結合,以此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確保學生的綜合發展。
關鍵詞:微課;中職數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6-001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08
在社會科學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中職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微課來對各個知識點進行簡化處理,以便學生更好地對知識進行掌握,進而在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提升的基礎上,更好地傳遞知識。
課前預習屬于數學學習的關鍵環節之一,由于數學理論以及公式等較為枯燥與抽象,如果學生只是在課堂當中聽教師講解,那么很難跟上教師的思維速度[1]。通常會產生以下問題:學生在沒有進行預習的情況下聽課,對知識點十分生疏,教師在對第一個概念進行講解時學生能夠認真地聽講,但是無法有效地理解,而在學生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已開始對下一個知識點進行講述。大部分學生因為內向以及膽小不好意思向教師提問,把不解的問題一直悶在心中,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抵觸情緒,喪失學習的信心。所以,中職數學教師可以將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和較為簡單的例題結合在一起,制作成微課視頻,抑或是收集和本堂課程知識點相關的課外知識,并上傳到班級群中,讓學生利用十分鐘的時間進行觀看。對自我約束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可以采取同伴監督的方式來進行管理。這一方式可以讓學生有較寬裕的時間去思考,分析上課內容,做到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當學生對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點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課堂教學中就會緊跟教師的思路,從而在內心產生成就感,進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也可以使教師的教學壓力得到減輕,可謂是一舉兩得。
比如,在教學導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網絡當中收集和“牛頓-萊布尼茲公式”相關的定理意義、人物故事以及發展簡史等,以此加深學生對兩位偉人的了解。而在選擇微課內容的過程中,需要和生活保持密切的聯系,制作出語言表述活潑生動、幽默風趣的視頻,使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在課堂教學中理解重難點知識是極為重要的環節,同時也是數學課堂中最容易陷入困境的環節。中職數學教師需要借助微課突破重難點知識,給予學生提示,讓其弄清楚易混淆知識和易錯點,提醒學生知識冷點……同時,采用微課教學,教師能夠對教學力度予以合理的掌控,并在課堂中從旁觀者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觀察。在播放微課內容的時候,教師不僅需要觀察學生的學習反應,同時還要對課堂學習予以適當的調控,以便更好地總結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特點,諸如哪些知識點會造成學習障礙、哪種方式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學指數函數圖像相關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微課,根據函數類型在幾何畫板中生成指數函數圖像的動態過程并展示出來,以便學生輕松地把握其中的規律。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這類函數圖像的特點以及函數表達式之間存在的聯系進行探究。此外,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基礎,借助視頻中在同一個坐標系中展示的幾個圖形,使學生可以直觀形象地了解指數函數的圖像,并給予學生引導,讓其對底互為倒數的兩個指數函數圖形之間的對稱關系進行分析,使他們能夠掌握指數函數按底數可以劃分為a>0與0三、鞏固復習學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