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敏
【摘要】為了培養農村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根據現實情況及學生特點,采取了“激發興趣,讓學生想讀;設立圖書角,營造讀書氛圍;教給閱讀方法,讓學生會讀;定時間,定目標,提高閱讀效率;提供展示平臺,體驗讀書樂趣”的方法使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關鍵詞】培養;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薄墩Z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不言而喻,培養小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學會閱讀,樂于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那么如何激發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想讀
(一)教師以身示范,激發閱讀興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 ?師?!币肱囵B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就要以身作則,帶頭讀書,對學生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苯處熂纫亟虝?,也要重讀書。教師每天早讀手捧課本大聲朗讀或背誦,自習課時也能捧起書本認真閱讀,當孩子們看見老師陶醉于書本時,他們一天天耳聞目染,慢慢的讀書的學生就會一個,兩個……不斷地增加。教師在要求學生讀書的同時,自己先要了解介紹給學生的書籍內容,這樣你才知道這本書怎么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讀一讀。還要多了解不同年齡、不同學段孩子適合讀哪些書籍,并根據學生的胃口適時地向孩子們推薦。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帶進教室,供學生傳閱。學生能讀到自己喜愛的書,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介紹好書給學生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愿望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毙W語文教材收錄的文章只能舉其一,只有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才能反其三。因此,教師在教授語文課文時,要抓住教材與課外讀物中存在的聯系點,當學完一篇課文后,向學生介紹與這篇課文相關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全面輻射,擴大閱讀范圍。比如學完《哪吒鬧?!罚蚁驅W生推薦讀《封神演義》這本書;學《北大荒的秋天》前,我讓學生搜集讀《可愛的草塘》;學習了《三打白骨精》,向學生推薦讀《西游記》等。
二、設立圖書角,營造讀書氛圍
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資源有限,亟待為學生提供一個閱讀的平臺。教師就要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讀書資源。最可行的就是發揮集體的力量建立班級圖書角。作為教師先要起帶頭作用,首先可以為學生購買一部分適合學生閱讀,學生特別喜歡讀的書籍捐給班級圖書角供學生閱讀;然后發動學生捐書,一人捐一兩本(可以是自己讀過覺得好的書籍,也可以是攢的零花錢買的);也可以利用變廢為寶的辦法把班級賣廢紙、廢飲料瓶的錢攢下來給學生訂書看。對于這些書籍,要登記造冊,制定借閱制度,借閱登記冊要有專人管理,杜絕圖書丟失損壞等現象發生,讓圖書角發揮作用的同時也培養學生愛護書籍的意識和習慣。圖書角要定時為學生開放供學生閱讀。
三、教給閱讀方法,讓學生會讀
要培養農村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引導他們不僅要愛讀,而且要會讀,要讀的有收獲,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對他們進行課外閱讀非常重要。
(一)精讀與略讀
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要引導學生選擇一些與學習密切相關或自己最感興趣的章節進行精讀,讀的時候邊讀邊想,在文章緊要處、感觸最深處圈點勾畫,可以在有感觸的地方寫下自己的看法或疑惑等。根據自己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就不需要仔細閱讀了,只了解其主要內容即可,就可采用“略讀法”“跳讀法”“瀏覽法”等。
(二)摘錄與隨感
當發現學生對他們所閱讀的作品,特別是有些報刊上感興趣的文章,可以摘抄,也可以剪下來,貼在日記本上,對于隨時的感受還可以提筆記錄在空隙處,長期積累也是一筆巨大的閱讀財富。
在閱讀時,我們應該根據個人不同的閱讀習慣,不同的閱讀內容、閱讀目的、性質,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靈活使用。語文能力的提高是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應該堅持閱讀,保持積極快樂的閱讀心態,重視長期、大量的閱讀積累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好語文指日可待。
四、定時間,定目標,提高閱讀效率
對于農村學生,親子共讀、家校共讀的目標實現還需要時間,因為農村孩子家長有的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孩子,還有的文化水平有限,談不上和孩子一起讀書。為了能讓學生的課外閱讀更有效,老師就要做更多的工作,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
(一)定時間,閱讀成常規
每天早讀前的20分鐘,學生已經到校,除了打掃衛生的學生,大部分在操場上瘋玩。何不引導學生把這段時間利用起來讀書呢?更何況大清早學生各個頭腦清楚,思維敏捷,記憶力也好,在這段時間讀書,效果肯定好。于是我將班上的閱讀活動時間定在每天早上7點50分到8點10分。學生在一起讀書,比、學、趕、幫、超的風氣逐漸形成,時間長了,習慣自然養成了。
(二)定目標,規范閱讀活動
大多數小學生本來喜歡讀書的就不多,農村小學生中喜歡讀書的更是寥寥無幾,他們要是讀書也沒有閱讀計劃,喜歡的書看一看,不喜歡的從不問津??磿鴷r感興趣的讀讀、翻翻,不感興趣的動都不動,不可能帶著問題讀,只對故事情節感興趣,更談不上進行有意識的搜集和整理。我們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他們的閱讀能力,向學生推薦不同的書目,并指導其吸收不同書籍的優秀之處。讀故事類書籍時,讓學生能復述故事內容或講清楚故事大意;讀優秀文學作品時,要求學生背誦優美句段或摘抄好詞佳句;讀科普類作品時,讓他們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并根據不同的書籍,做好相應的讀書筆記,為各種讀書匯報活動做好準備。
五、提供展示平臺,體驗讀書樂趣
學生掌握知識后,特別在課外讀物上了解到新鮮事情后,總想在同學們面前展現出來。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舉辦形式多樣的讀書匯報活動。
開展“好書伴我行”“推薦一本好書” 交流活動。好書推薦者想要說服大家都來讀這本書,就要對書的內容、概要有詳盡的了解,讀書的欲望會更強烈,就會用心去讀這本書。通過這種活動,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閱讀量知識面都增加了。
利用黑板報,開辟一塊分享園地,讓學生隨時分享自己從課外書中獲取的知識趣聞。天文地理、太空宇宙、國內國際……學生在分享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了記憶,增加拓展了知識面,班級黑板報時時更新,一舉兩得。
也可以進行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名著知識擂臺賽、課本劇表演、閱讀之星評選……學期末,學校開展展評活動,“讀書筆記”“閱讀小報”“手抄報”等評比工作。通過這些評比活動既檢驗了學生閱讀活動的成果,也激發了閱讀的成就感,同時也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開展豐富的讀書展示活動,動手操作,體驗成功促課外閱讀習慣養成。
總之,在倡導“終身學習”的今天,積極鼓勵學生在課外自主發現和學習新知識,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是每一位老師長期的工作。尤其是農村的學生,更應該克服客觀及主觀困難,博覽群書,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吸取營養,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