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對人們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教育部門對課程進行了不斷的改革,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數學是一門思維性較高的科目,可以很好地鍛煉人的思維能力。小學是注重培養學習習慣的階段,需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6-004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40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極強的科目,這也是數學教學比較顯著的特征,因此,為了能更好地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數學教師應當將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只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才能夠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這種數學的綜合能力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很有幫助,同時也能夠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也有助于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對我國教育事業的順利開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可見,數學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
數學思維能力是只能從后天學習的一種能力,也是學習過程中的一種特定思維能力。具體來說,是要求學生在面對特定的數學問題時,能將數學形象化,將數學問題變得比較簡單清晰,從而能夠進行數學運算,解決數學問題。數學思維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解決問題的一種邏輯思維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通過自己的歸納總結,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這種思維能力對學生數學的學習十分有幫助。
但是,培養這種能力確實是比較困難的,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觀察力,以及歸納總結的能力。可以說,這對小學數學教師也是一個挑戰。
小學六年級是學生重要的轉折點,它不僅是對小學課程的總結,還為初中的課程學習做好了鋪墊。但是,小學生的身心還沒有發展全面,容易受到各種外界環境以及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
因此,在小學教學中應當格外注意,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每個人的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難易程度也不相同。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的天分比較好,接受知識的能力與理解能力相對較好,并且能夠在短時間靈活應用教師所教的基礎的數學知識。但是,還有一大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較為普通,對于知識的接受、學習,不能很好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現象的出現。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更好地掌握和靈活應用所學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每個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再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進行適合學生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使其更好地應用這種能力。對學生數學的基礎學習起一定的促進作用,使其能對所學習的科目進行快速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
(一)數形結合
最好的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方法就是與現有的數學知識建立起關系,解決數學問題,強化這種數學思維的培養。當然,在培養數學思維的同時也有一些定向的思維模式,而數形結合就是其中的一種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對數學思維的培養以及數學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它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起具體與抽象之間的思維方式,還能幫助學生將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更好地結合起來,從而運用這種方法探索知識的本質,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小學生往往缺乏這種自我學習的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用更加直觀、具體的方式為小學生答疑解惑,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創造數學情景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尚未完全,想象能力也比較缺乏,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數學教師應當借助一些具體的場景進行教學,在進行場景教學時,教師應當盡量引導學生思考,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在多次的場景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適當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思維能力解決數學問題,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從而達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目的。
綜上所述,從長遠來看,小學數學教學應當更加注重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去死記硬背一些公式算法。因此,應對現在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教師也應當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才能明顯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這不僅對學生全面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也對中國的教育事業有很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熊友榮.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7(31).
[2]王立斌.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師永峰(1978.9— ),男,漢族,甘肅臨洮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