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屬于一門實用而多彩的人文學科,處于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目前高中語文教師研究討論的重要課題。在語文教學當中,應該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鮮活有張力,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愛上學習、享受學習,才能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高中語文學習在學生整個語文學習生涯中占據重要位置,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語文綜合素養是目前高中語文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才能滿足新課改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一、教師應該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創新意識,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才能打造高效課堂模式,培養出新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首先,樹立以人文本的教育觀念。育人是教育的生命和靈魂,是教育的最終目標,更是學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教師教學的出發點。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采取各種有效教學措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以及創造性,把教學重心放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情感,激勵學生不斷上進,這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其次,教師應該深入研究教材。新課改重點提倡探究性學習,這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主要手段,教師如何有效地開展探究性學習,課堂上怎樣講才能提高效率,這就需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授課之前深入研究教材,認真編寫教案,把這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和重難點設定出來,課堂教學活動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就能夠合理控制課堂上的每一個活動,保證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都是有效進行。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學生愛學習愿意學習,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學習語文,才能真正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所在。因此,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課堂導入要引人入勝。教師應該抓住課前導入這一重要環節,通過有效的導入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導入必須結合教材的實際內容,目標明確,針對性強,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簡練、準確、生動且充滿趣味,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學習《邊城》一課時可以采用表演導入法,老師就可以安排學生表演文中的角色。《邊城》這篇小說里描繪的句子比較多,教師可以借助音樂背景和錄音,讓學生進行文本表演,使學生身臨其境。這樣一來,單純害羞的翠翠和憨厚老實的儺送形象就會在學生腦海中形成。這種用表演課本劇本的導入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課本當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其次,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習慣,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教師應該結合教材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高中語文新課程要求要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良好習慣,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自主探究習慣的培養,引導學生去質疑,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欲望。例如在《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章第二課時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串聯全文的問題:燭之武在什么情況下“退秦師”? 燭之武是怎樣出場的?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師的?秦伯退師后,晉文公表現如何?讓學生分組討論,主動探究,主動思考、質疑,合作學習。這種模式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激勵學生積極向上,也能夠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三、課堂教學方法要豐富多彩,靈活多樣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狀態,致使課堂氣氛沉悶,缺乏活力,限制了學生的自主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知識系統,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例如情境教學法,為學生構建特定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當中,老師可以采用各種方法,創建濃厚的課堂氣氛,著手意境,引導學生情感投入。例如,學習《孔雀東南飛》這篇文章的時候,語文老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孔雀東南飛》這首原創歌曲,然后再向學生講述我國古代凄美的愛情故事,例如“孟姜女哭長城”或者“陸游與唐琬的愛情”等,從而引出本文主旨,講解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愛情故事。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當中,老師應該利用一些適合的情境,引導學生感悟語文課程的魅力;體驗教學法的運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只有真正地融入教學氛圍當中,才能體會到人物內心的變化,從而把握好課文的主要內容。體驗教學法主要指的是老師使用多種方法,和學生開展積極的互動,使學生在整個互動過程當中收獲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當中,才能走進人物內心,用情感和心靈去欣賞,感受人物的靈魂和品質,最終探究出文章蘊含的意義。比如學習《雷雨》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先通過對人物進行分析,等學生理清文中人物的行為和原因之后挑幾個學生來表演文中情景,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順利實現有效教學性這一目標。
四、充分發揮多媒體優勢,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資源具體較強的直觀性和形象性特點,使教室環境得到了改變,授課內涵得到極大豐富。教師可以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資源進行教學,通過圖形、音樂、動畫等媒體為學生創造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使教師的教學手段更加形象,從而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可以使用朗讀錄音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比如學習《再別康 橋》《沁園春長沙》等課文的時候,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接著播放配樂示范朗讀,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感悟能力,強化學生的記憶,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使用投影儀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古都的秋》這篇散文的時候,可以分別向學生播放文中描寫的五幅秋景圖,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秋色、秋姿、秋聲、秋味和秋意,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把握好作者筆下的古都秋的特點,從而理解文章的寓意。最后,使用影像教學,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祝福》《林黛玉進賈府》《荊軻刺秦王》這些經典課文的時候,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使用多媒體播放相應的影視片斷,不但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增強對課文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應該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來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之路。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深入研究,不斷實踐,采取各種措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多媒體優勢,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德慧.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實踐與探索[J].語文課內外,2018(28).
[2]宋振庚.語文新課程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J].中外交流,2018(31).
作者簡介:曹世東,1976年生,甘肅岷縣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