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茖W合理的閱讀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把握好素質教育的內涵和新課改的宗旨,重視閱讀教學,正確對待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閱讀教學水平和質量。 ?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落后,學生閱讀興趣不高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加深,其影響力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多數高中語文教師依然受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發展。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主要采取教師向學生介紹閱讀文章的背景、作者,接著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從文章中尋找答案,最終教師再帶著學生一起分析整篇文章,解答所有問題來完成教學目標。這種以教師為主的落后單一的教學模式,致使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教學內容枯燥,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漸喪失,更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造能力以及思維發散能力的發展。
(二)閱讀教學以解題為目的,忽視了閱讀的本質
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重視應試教育,忽視素質教育的現象,為了在高考中獲得高分,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只看重教學成果,以解題為目標來制定教學方法,這種模式學生能獲得高分,然而卻忽視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更忽視了語文的育人和文章所傳遞的思想以及精神。這種教學模式不符合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知識面。學生由語文教師引導去閱讀,帶著所要解決的問題去練習閱讀,這種閱讀教學模式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文本,挖掘出文章蘊含的深遠意義,這樣一來不但無法滿足高中生的閱讀需求,更不利于開拓高中生的視野,從而影響了高中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三)閱讀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
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思維發散能力等。通過有效的閱讀,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認真探究,最終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閱讀的快樂。然而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主要采取老師不斷向學生提問,然后帶領學生一起閱讀,一起思考問題,由于提問的問題較多,致使整堂課下來學生仍然處于迷茫狀態,分不清重難點。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包辦的事情太多,學生主動學習、獨立動腦思考的機會較少,最終反而加大了學生的負擔,造成了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吃力,逐漸對語文閱讀教學失去了興趣,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四)課外閱讀存在較多問題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主要是由老師帶領,在課堂上進行,課外很少有學生去主動閱讀。首先,基礎設施不先進,閱讀資源缺乏且比較單一。我國多數高中沒有圖書館,即使有也只是擺設。其次,學生選擇的閱讀書籍質量不高。高中學生在課外閱讀當中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閱讀的書籍質量不高,有的喜歡網絡言情小說,有的喜歡卡通漫畫、搞笑書籍等,對于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很少有人去閱讀,這種閱讀行為不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最后,閱讀效果不理想。
目前高中生有著廣泛的閱讀需求和閱讀行為,但是閱讀效率比較低。多數學生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閱讀書籍,真正進入書籍以后,卻也不肯下功夫鉆研,停留在故事表面,關注點在人物和情節描寫上面,無法全面了解文章的含義,閱讀之后也沒有太多感悟。此外,高中生也缺少良好的閱讀習慣。有的學生有較強的閱讀興趣,也掌握了相應的讀書方法,但是能夠做到主動閱讀,并且堅持每天閱讀的學生較少。
二、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具體措施
(一)教師應該樹立新的閱讀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在教師的教學活動當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著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的各種教學行為。高中語文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觀念比較落后,教學模式單一,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學生在學習當中都是處于被動狀態,從而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處于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閱讀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當中,真正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另外,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才能滿足學生在學習上的需求,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閱讀目標,提供指導,并且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二)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積極為學生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教學過程當中多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加強師生有效互動,才能了解彼此的思維方式,開展理想閱讀,進一步激發師生的思維主動性,擴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但能夠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教師必須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位置,才能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愉快學習。例如學習《荊軻刺秦王》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文章然后自己選擇喜歡的人物進行表演,在表演中學習,不但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強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使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興趣和享受,從而順利實現閱讀教學目標。
(三)采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把情境教學法運用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能夠使學生的積極性有了環境的渲染而更加強烈,從而形成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學生由簡單的眼睛學習轉變為用心學習,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把情境教學法應用到閱讀教學當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比如在學習《雷雨》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話劇《雷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看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文中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四)重視學生的自我感悟
新課程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不應該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激發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思考,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重視學生內心深處的自我思悟。多數教師在閱讀教學當中會向學生講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寓意,然后讓學生全面分析和把握這些思想。例如學習《沁園春·長沙》這篇文章,毛主席借助橘子洲的深秋風光抒發了自己改造舊世界,拯救全中國人民的偉大愛國情懷。但是對高中生來說,他們只能理解這種情感,無法深入體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側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去思考,而不是大量講解文中要表達的情感。例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如果你們生活在戰爭年代,會做些什么?是隨波逐流,還是奮起反抗?是繼續茍存,還是追逐夢想?”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展開聯想,才能真正感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發生情感共鳴。這種教學模式不但能夠幫助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必須深刻理解新課改的理念,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樹立新的閱讀教學觀念,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采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重視學生的自我感悟,才能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許陽.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6).
[2]胡玉麗.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數碼設計(下),2018(4).
作者簡介:安董珍,1986年生,甘肅岷縣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