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是一門藝術發展的源泉,我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國內存在的大量曲藝形式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但是有很多藝術形式在現代社會都面臨著傳承的問題。因此以蘭州鼓子表演中的審美意趣與傳承為題,從蘭州鼓子的藝術特點、審美意趣、傳承對策三方面展開論述,尋求蘭州鼓子表演中其審美意趣和傳承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蘭州鼓子;表演;審美意趣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6-016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151
在國家傳統曲藝的保護政策下,蘭州鼓子作為一種經典的曲藝形式,只有加強自身的建設力度,完善自身的管理理念、創新自身的發展思維,才能夠保證在未來的發展中適應時代的需求,跟上時代的步伐。
蘭州鼓子是我國曲藝的古老曲種之一,以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著稱。蘭州鼓子主要分為閨情曲和英雄曲兩個主要的門類。蘭州鼓子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其藝術作品的曲牌命名十分豐富、藝術唱腔十分優美、藝術韻味渾厚悠長、內容健康且風格高尚押韻等諸多方面,因為蘭州鼓子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以蘭州方言為主,所以蘭州鼓子的藝術表演不僅具有相當濃厚的蘭州鄉土氣息,更加受到了全國各地藝術民眾的充分認可。
在節拍上,蘭州鼓子的節奏與戲曲的梆子腔體有著很大的區別。蘭州鼓子的節奏主要有單拍子、復拍子和混合拍子三種,在表演的過程中三種節奏形式銜接有序、轉折有序,在唱腔上還帶有幫腔的曲牌體,如“太平年”、“依兒喲”、“三朵花”、“摔截子”、正反“離情”、“疊斷橋”等等。從形式上看,這種唱腔與隴劇中的“嘛簧”非常相似。
除此以外,在長期的表演經驗的積累中,諸多蘭州鼓子的表演藝術家還根據蘭州鼓子的表演形式和唱腔形體等研究出了一套獨具蘭州鼓子特色的“五音”演唱技法。所謂五音,就是鼻音、喉音、齒音、唇音和舌音。五音講究要將其運用到適當的地方,不能夠根據自己的演唱特色亂用,有其固有的要求。比如在蘭州鼓子表演中,遇到帶氣帶恨的故事情節,就需要演員運用鼻音;而遇到叱責發怒的情節時,則需要演員運用齒音。
(一)國家層面的傳承與推廣
長期以來,蘭州鼓子在傳承和推廣上,都不盡如人意,體現在蘭州鼓子藝術人才越來越少,蘭州鼓子演出演唱活動越來越少,觀看和學習的受眾也日益減少,讓蘭州鼓子這一民間藝術品牌產生了后繼乏人的危機感。這就需要國家層面,尤其是國家文化部門中民間曲藝體系中,能夠高度重視蘭州鼓子,予以傳承和推廣,盡可能舉辦一些民間曲藝交流活動和大型表演活動,將蘭州鼓子列入文化遺產名錄,著重傳承,著重推廣。
(二)省級層面的推廣與保護
在省級層面,對蘭州鼓子的藝術保護與推廣,也要納上重要議事日程,并且予以科學有效地實施與推進,將蘭州鼓子作為甘肅省地方的藝術品牌,向其他省份推進,向國家層面、向國際舞臺予以推介推廣。同時,鼓勵和扶持蘭州文化部門、曲藝協會,積極打造蘭州鼓子品牌,多創造演出機會,多打造演出平臺,讓蘭州鼓子藝術之花開遍整個甘肅省。出臺獎勵與扶持政策,讓蘭州鼓子活起來、火起來。
(三)教育層面的心授與繼承
蘭州鼓子作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傳統曲藝藝術科目之一,國家的重視和社會的關心等各方面對蘭州鼓子的傳承與發展來說,無疑是一縷春風。同時,在今后蘭州鼓子傳承與繼承方面,還需要抓好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扶持培訓學習,就是專職的蘭州鼓子藝術培訓學校,同時,讓各種關于蘭州鼓子的官方、民間培訓學習班,如雨后春筍一樣迅速成長起來,營造良好的蘭州鼓子學習氛圍;二是加大宣傳力度,在職業學校、中小學開展蘭州鼓子音樂課、藝術門類科目,在電視廣播、網絡微言等媒體上廣泛宣傳與推薦,為蘭州鼓子藝術培養輿論氛圍;三是著重培養人才,要求增大和擴大蘭州鼓子的人才基數與受眾基數,從娃娃抓起,從中小學生抓起,甘肅省和蘭州市開辦大型的蘭州鼓子藝術學習,為學生們提供成長空間和就業崗位,實現蘭州鼓子藝術真正的發展與騰飛。
曲藝傳承中的各個環節將逐漸趨于成熟,為我國蘭州鼓子的傳承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從而推動傳承精神在全國的傳播和發展,蘭州鼓子的表演與傳承工作,也將在今后的傳承機構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為中華民族復興和繁榮昌盛貢獻出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劉敏.蘭州鼓子演唱特征研究[J].大眾文藝,2017(22).
[2]陳璐璐,樊卓.蘭州鼓子的音樂文化[J].大眾文藝,2017(16).
[3]周亮.蘭州鼓子的保護傳承研究[J].社科縱橫,2017(5).
[4]康琤琤.蘭州鼓子的藝術特征與傳承發展研究[J].北方音樂,2016(18).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夏瑾(1973.9— ),女,山東莒南人,小學一級,研究方向:音樂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蘭州鼓子在小學階段有效傳承的策略與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