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洪珍
摘要:眾所周知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這就要求教師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常言道:“教之道,德為先”,把“德”放在教育的首位,而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可見數學教學也把德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眾所周知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這就要求教師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常言道:“教之道,德為先”,把“德”放在教育的首位,而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可見數學教學也把德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而數學課堂教學不像思想品德課、語文課、班隊課那樣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但我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傳授數學知識的外,結合教材內容和特點堅持滲透德育教育。以下是我的幾點做法。
1 言行導行,滲透德育教育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嚴格要求,比如:上課要求學生專心聽課、坐姿如鐘、站姿如松、積極舉手發言、認真作業、書寫工整、有錯必改這固然十分重要。但教師的自身形象和言行舉止時刻感染、影響學生所身心發展,孔子也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每節課上課前我都要照照鏡子看看自己衣著是否整齊,進入課室后先看看學生的桌椅是否整齊、地面是否有垃圾,如果不合要求首先整頓后才上課,讓學生做好規范才上課。上課時使用標準普通話講課,文明用語,邏輯清晰,板書工整有條理。這樣通過教師自身言行身教滲透德育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行為規范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2 研讀教材,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數學內容包括: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領域。每個領域的每個學段都潛在許多德育教育的因素,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和數學課程標準,充分挖掘德育教育的元素。
2.1 在“數與代數”領域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數與代數包括整數、小數、分數和百分數。教學時讓學生理解各類數的意義、算法、算理的基礎上適時滲透德育教育。
如:我在教學“小數乘法”課時,在學生理解了小數乘法意義、算法、算理后,我教會學生學會看水的讀數,并要求學生回家看自己家的水表的讀數,計算自己家上個月的水費。同時也要求學生按照書本題目要求計算一個漏水的水籠頭一天浪費水的質量,適時進行德育教育,培養學生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
2.2 在“圖形與幾何”領域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圖形與幾何要求學生掌握點、線、面、體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掌握周長、面積、體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學生在掌握了表面積計算方法后,我給學生創設了“小明買了兩盒包裝一樣的長方體禮物,長、寬、高分別為20厘米、15厘米、12厘米準備送給媽媽做生日禮物,為了給媽媽一個驚喜,小明打算把這樣兩盒飯禮物放在一起并包上精美的包裝紙。怎樣包裝才用最少的包裝紙?(接口處不算)”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小組合作,通過擺一擺知道有三種包裝方法:前后面拼在一起包裝、左右面拼在一起包裝、上下面拼在一起包裝,只有把兩個最大的面拼在一起,包裝紙最少,因為減少了兩個最大面的面積。在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我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到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的良好習慣。
又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讓學生通過折一折,量一量,畫一畫來理解圓的意義和特征,我趁機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墨經》記載的:“圓,一中同長也”。了解我國古代燦爛文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圓的特征的同時巧妙地滲透德育教育,培養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2.3 在“統計與概率”領域中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統計與概率”這個領域中的“統計”分布在各年級中,都通過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制作適合各年級的統計圖。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進行適當的德育教育。
如:我教學“扇形統計圖”時,學生在理解扇形統計圖意義、特征,掌握了扇形統計圖制作方法后,要求學生回家了解家里一個星期的生活開支,并制作成扇形統計圖,比較各種的項目和費用,并趁機教育學生利用自己利是錢進行計劃開支,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理財習慣,防止亂花錢。
2.4 在“綜合與實踐”領域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綜合與實踐”是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綜合運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中的知識與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進行德育教育。
如:我在教學“打電話”時為學生創設了“讓學生幫老師設計一個打電話的最優方案”,學生小組合作,通過畫圖、討論發現——無空閑通知法最省時,并總結最優方案的計時法,此時教師就馬上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團體精神、合作意識、找出最優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培養國家未來棟梁作獻出一分力。
總之,育人為本作為教育的靈魂和生命線,不單要求語文老師時刻進行德育教育,數學教師也要認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德育教育的因素,適時地、巧妙地滲透德育教育,但也不能牽強地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能喧賓奪主,注意德育教育的可行性和長期性,讓德育教育在點滴的浸透中潛移默化,從而達到德智共贏的目的,使德育教育長盛不衰。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升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