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下,良好道德素養與個人品質培養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目標,此時強化傳統文化滲透具有重要意義。文章立足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如何有效融入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探討,希望可以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熏陶下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與高尚人格。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1-0030-01
一、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當下小學語文教材中納入了許多經典閱讀材料,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精髓。然而,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期間側重知識或解題方法的講授,卻忽視了挖掘閱讀材料中的傳統文化精神與人文修養,影響了學生良好文化素養的形成。因此,如何才能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涵與精髓,強化閱讀教學與傳統文化融合值得深入探討。
二、深挖閱讀材料,奠定傳統文化滲透基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載體就是教材,其中所涉及的內容包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是弘揚傳統文化以及優良精神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深入挖掘閱讀文本內容,借助這些閱讀材料內所包含的優秀傳統文化來教育學生,使學生在閱讀教學期間可以接受傳統文化教育,促使他們在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與精髓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與素養。而如果教師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一味地說教,那么可能無法使學生深入理解有關的傳統文化內涵,所以語文教師必須注意有效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他們感興趣的事情,立足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與要求等,引導學生更好地接受傳統文化教育,促使他們在深入理解與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理解語文教材內部包含的傳統文化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與個人品質,這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教師要注意拓展解讀相關閱讀材料,如對文章作者的寫作背景、個人經歷等進行解讀,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與掌握相關閱讀材料當中包含的傳統文化內涵與精神。
三、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學生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及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體,他們學習的自主性與能動性會直接影響傳統文化教育的效果,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從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興趣入手,要引導全體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語文閱讀作品的學習中來,并深入挖掘閱讀作品中所包含的傳統文化內涵與精髓。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有關的作品,仔細地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深入體會和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這樣學生才可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而為了有效激發學生參與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設備等來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教學情境,確保可以有效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與熱情。
四、引導學生誦讀,引導學生體會文化精髓
當下小學語文教材所涉及的許多閱讀作品包含著比較高的藝術造詣和豐富的文學表達手法,韻律美等特性非常顯著,尤其是在讀起來的時候非常順口,非常適合小學生朗讀。相較于傳統的默讀,誦讀這種閱讀方式更能夠調動學生的內在情感,這樣也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閱讀材料中所包含的傳統文化內涵與精髓,從而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接受良好傳統文化熏陶,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愛國情感以及人生價值觀。
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興趣和愛好等,為學生選擇一些恰當的誦讀材料,然后引導學生滿懷感情地誦讀,確保可以深刻地體會與感受閱讀素材中的文化內涵與精神,這對增強傳統文化教育的效果有重要促進作用。
五、結語
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與融合,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舉措。為了順利地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從深挖閱讀材料入手,挖掘閱讀文本中的優秀文化內涵與精髓,同時要注意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確保不斷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玲玲.文以載道,文道合一——小學語文課堂中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研究[J].寫作(下旬刊),2016(2).
[2]歐陽紅巖.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途徑[J].小學生(下旬刊),2017(10):53-54.
作者簡介:陳燕文(1980—),男,廣東惠州人,小學語文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