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瑞
【摘 要】自主學習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目前學生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本文主要就提高初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進行了思索。
【關鍵詞】自主學習;英語教學;策略
自主學習是與被動學習相對應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為學習主體,通過多種手段獲得高品質的學習效果。英語教學單靠教師的傳授遠遠不夠,必須要有“自主學習”。只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英語知識技能的比重,必須隨著學段的提高而增加,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努力落實“以人為本”的學習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并積極探索自主學習的策略。
一、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
教師要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并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并不是排斥“教”。以“學”為重心,其基本精神是使學生愛學習、學會學習,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培養(yǎng)。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促成矛盾轉化,從而使學生較快地實現學習上的飛躍。所以本人認為,“學”是在“教”之下的學,“教”是為“學”而教。
教師在發(fā)揮導引作用的過程中,應特別注重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1)在備課中既備教材又備學生;既備教師如何教,又備學生如何學;既考慮教材、“課標”要求,又考慮學生的知識現狀及能力水平,并精心設計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方法。(2)在課堂中“走出演講的角色”,引導學生進入語言情境,開動腦筋,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從而保障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fā)揮。(3)在課后不讓學生進入“題?!?,這樣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教學要歸還學生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發(fā)展的空間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學習的主動權應掌握在學生手中。然而,教師成了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宰者,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真正落實,這是當前英語教學中,師生關系最突出的問題。要優(yōu)化英語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必須堅持活化教師主導作用、強化學生主體地位的辯證統(tǒng)一,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1)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要徹底改變單純教師“問”、學生“答”的現狀,把課堂變成學生“問”的天堂。(2)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課堂40分鐘,教師講得多,無疑擠占了學生的時間,把時間還給學生就是讓學生多讀,并在讀中發(fā)現問題,學到知識。(3)把講的機會給學生。教師的精講很必要,但學生表達自己的認識、情感的交流更重要。要多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4)把練的安排納入課堂。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自覺培養(yǎng)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探究創(chuàng)新的能力。
三、精心設計主題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顒邮歉陆虒W觀念、開創(chuàng)英語教學新局面的一個重要支撐點?;顒邮寝D變學習方式的關鍵。
組織活動要了解主體、客體、環(huán)境等方面的情況。主體情況指學生的認知水平、英語基礎;客體情況指英語特征、教學的目的和內容;環(huán)境指英語輸入和輸出的外部條件。精心設計主體活動就是根據階段性教學要求,把主體、客體、環(huán)境等方面情況聯(lián)系起來,并找出三者間相互作用的最佳聯(lián)結點。
按照英語課堂教學的一般程序,活動可分為:a.呈現活動;b.練習活動;c.交際活動。每一類英語活動都有很多方式,設計這些活動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1)呈現活動的設計要以舊帶新,在復習舊課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情景,呈現新的教學內容,要力求生動形象,使學生處于積極狀態(tài)。
(2)練習活動的設計要多層面,要考慮不同程度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可能性,創(chuàng)造適合每個學生的練習活動。無論在學習內容還是參與形式上,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機會可鍛煉、自我展示。
(3)交際活動要從頭抓起,從培養(yǎng)交際意識到交際能力要循序漸進,教師應善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師生活動、生生活動,使交際活動在模擬或課堂教學本身真實的環(huán)境中開展。
按照學習英語的一般過程,可將學習活動分解為“理解—操練—表達”三部分。教學中要抓住教材特點,抓住學生學習語言的一般規(guī)律,恰當地選擇教法、使學生有效參與其中,此外,要兼顧以下幾點:
(1)情景中引出教學內容,降低學生理解語言的難度。
(2)操練時要從視聽入手,處理好仿說、替換、復用的關系,做到逐層遞進。
(3)語言表達設法在情景中進行,激起學生的表達情緒,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選擇話題、表達思想。
四、重視體驗活動,促進內化形成
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向學生提供體驗活動,促進觀念、原則的內化。向學生提供體驗活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對參與活動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及主體參與活動能力;二是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潛能,常會產生知識遷移和突發(fā)奇想。不論是發(fā)散思維還是直覺思維,或是靈感,教師都要注意引導和保護,努力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體驗成功。
總之,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以人為本”是“課標”的核心理念。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是掌握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不只是知識的載體、知識的來源,也是知識的傳授者、講解者,教學不能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要相信學生自己能構建知識,成為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者、指導者和幫助者。
【參考文獻】
[1]黃文源.英語新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彭秋榮.初中英語活動課研究[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祖瑞.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