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偉
◆摘 要:本文研究如何基于分組學習來進行思維對話式的小學數學教學,首先研究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必要性,然后研究目前分組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誤區,最后研究如何利用思維對話來開展分組教學。
◆關鍵詞:思維對話;分組學習;小學數學
1引言
分組學習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手段,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正確使用,為此,需要利用思維對話式的教學方法來開展分組教學,提升教學的效果。
2思維對話教學在數學分組學習中的必要性
數學并不只是對數字的計算,更是讓學生接受數學的邏輯,理解數學的思考方式。作為一個邏輯性很強的課程,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思考,避免出現“學而不思”的錯誤。但是,小學開始學生就要考慮考試分數的問題,以至于很多老師更愿意讓學習解題方法,而不是數學的思維過程,學生也更愿意提高自己的做題速度和精度,而不是加深他們對數學的理解。在數學課堂當中,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會依靠書本這個媒介,老師在臺上講課的時候會給學生講解書本當中的難點和重點,這樣的教學方式固然可以避免學生對數學形成錯誤的認識,卻也因為缺少互動導致學生產生了厭學的情緒。
在思維對話教學方式中,更強調教師和學生交流想法和對數學的理解,這樣學生的能夠在課堂中動起腦子,獲得對數學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夠提升課堂效率。而配合分組教學,更能讓同學之間進行對數學理解的交流,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也會獲得深刻理解的機會。
3小學課堂中分組合作的現狀
3.1學生的參與度低
目前的教學工作中,傳統的教學觀念依然有很大的影響,導致很多小學生并沒有合作學習的機會,也缺少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所以,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學生并沒有完全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當中。很多學習小組分組之后都只是依靠那些學習能力很強的同學,在數學上這種問題尤甚,因為數學的學習效率和人的天賦關系很大。這就導致小組學習只是幾個數學水平比較高的學生講演,而其他的學生都只是聽眾,并沒有真正的參與到其中。
3.2學生的主動性不足
很多學生是比較抗拒小組合作學習的,這也是他們缺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言的原因。一些學生知識根據老師的要求發言,或者在合作當中以盡量不發言的態度來參與。這就導致學生的交流受到很大的障礙。于是,學生很難在學習技巧上進行交流,也不利于學生了解學習方法。
4分組學習中的思維對話教學方法
4.1加強互動教學
為了能夠在分組學習當中發揮出思維對話的作用,教師需要運用好互動教學。所以,在開展小組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創設情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比如認識時鐘的課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個鬧鐘,然后問學生所展示的東西是什么,以及鬧鐘的用處,學生往往會比較踴躍的回答問題,這樣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簡歷一定的氣氛,之后小組學習也會邊的更加活躍。之后,教師可以專門給學生安排一些任務,研究每天起床、吃飯的時間,以及在那個時間中時鐘指針的指向。這樣,就能夠把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內容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4.2利用游戲開展教學
為了能夠讓課堂的學習氣氛更加熱烈,教師就需要調動學生的興趣,除了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將教學內容引出,教師也可以利用游戲來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這種方法的作用更加明顯。首先,小學生抽象思維沒有形成,以至于他們對數學中的抽象概念很難形成認識,這就會導致他們不愿意學習數學;其次,小學生本身就喜歡玩,而利用游戲將學生引導到課堂中,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在進行分組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保證教學內容的直觀和形象,創造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同學廣發你參與。例如,在數學趣味教學當中,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三角形、正方形、多邊形、圓形等圖形,教師就可以利用游戲來開展教學。首先教師可以紙來制作長方形、圓形、正方形等形狀,然后給出圖形,讓同學對這個圖形進行拼湊。這樣,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平面圖形之間的幾何關系,還可以記住這些基本圖形。在分組的研究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討論,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拼湊方法和思路,尤其是要讓學生分析如何對目標圖形進行分解,這樣才能構建起平面幾何的邏輯。
5結束語
在分組的數學學習當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增強思維上的交流,教師需要構建完好的學習氣氛,并且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到交流學習當中。通過情境創設和游戲等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避免被動的情況,以便讓學生加強交流提升分組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秀珍.基于分組學習的思維對話式小學數學教學[J].名師在線,2017(22):50-51.
[2]周康瓊.小學數學分組學習中應用思維對話式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6):54.
[3]羅忠俊.基于分組學習的思維對話式小學數學教學[N].科學導報,2017-06-06(C01).
[4]戚寶榮.數學分組學習的思維對話式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16(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