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潤花
【摘要】閱讀教學以語文課程標準為基礎,以教師為指導,以于文教材為憑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學生語文閱讀實踐活動。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應用、提高,“讀中有寫、寫中有讀”,兩者是血脈相通、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只有有效加強學生實踐性閱讀和寫作的培養,語文教學才能真正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讀寫結合”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087-01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兩個主要部分,它們相互補充,共同發揮作用。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將閱讀與寫作分開。在教學課文時僅僅讓學生閱讀分析,在寫作課上教學寫作的方法等,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在新時代的教學中,教師應將讀寫結合起來開展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從而提高語文能力。
一、挖掘教科書中“讀”和“寫”的契合點,以讀悟寫
新課程改革后,語文教科書中所選擇的文章都是一些好的范文,是學生模仿習作的典范。如果在教學中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實際作文密切結合起來,那么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非常有幫助的。
1.欣賞妙詞,讀中有寫。
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往往會對課文中的重點詞進行精心品味,體會這些精煉的詞有什么表達效果。這種品味不僅要讓學生讀通讀透,更應指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悟出寫法,領會意圖,進而學會運用。引導學生品詞,也為寫作積累了豐富詞匯。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一文時,我覺得在描寫春花圖這一段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這句話的“鬧”用詞十分準確,于是,我就引導學生運用了換詞式,體會“鬧”一詞的巧妙之處。我是這樣設計的:“鬧”是什么意思?可以換成“叫”字嗎?為什么?通過啟發引導,學生就明白到“鬧”字不僅寫出蜜蜂嗡嗡地叫聲,而且寫出了蜜蜂飛舞的情態,而“叫”字只寫出聲音,內涵沒有“鬧”豐富。因此,這個詞用得十分準確。
2.欣賞美句,以讀悟寫。
中學語文課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會有較多的美句,這些句子有的內容豐富;有的意境深幽;有的巧用修辭;有的含義深刻,蘊涵哲理。引導學生去品讀這些語句,感悟句子的豐富內涵,再要學生模仿著寫幾句進行小小練筆,訓練久了,學生在作文中的語言表達會有很大的提高。如《春》的最后三句: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他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小伙子,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這三個句子運用了排比、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春天的新、美、力,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無比熱愛的強烈感情。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這幾個句子的妙處,再要學生模仿句式寫幾句,學生得到了有效地讀寫訓練。
3.段落,以讀悟寫。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章的段落寫法都很有特色,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多讀,讀出語感、讀出理解、讀出感情、讀出共鳴,悟出寫法。有時可“一文多讀”,就是從點、面、立意、結構、語言上等多角度挖掘出其中的寫作技巧,讓它“物盡其用”。有時還可“多文一讀”,就是根據某一標準角度,拓展閱讀面,找出多篇具有同一角度的文章歸納其中類似的點進行專項訓練。如寫景的文章,為了描繪一幅幅清新、優美、靈動、引人的畫面,常常在寫法上使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相結合;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相結合;實寫與想象相結合;寫景與寫人、抒情、寫理相結合。只要根據教學序時進度,相機而定,或以細節描寫為抓手,或以環境描寫、心理描寫為角度等。閱讀面廣了,閱讀的量多了,對于學生的寫作素養形成而言無疑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二、利用課外閱讀加強習作訓練,提高學生的能力
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不僅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需要廣泛積累,厚積薄發的過程。我國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達到400多萬字。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閱讀課外閱讀材料,為學生推薦合適的閱讀材料,包括童話、故事、詩歌散文名篇、長篇文學名著等相結合的各類書籍、報刊,拓寬初中學生的視野。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還應該使用讀寫結合的方法來加強他們的讀寫能力。在大量的閱讀過程中,在大量的讀訓練過程中,學生的語文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閱讀筆記,并可以引導學生寫出自己對課外閱讀內容的感受,還可以通過舉辦不同形式的閱讀活動來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海量的有益閱讀為學生將來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才能在寫作時做到“下筆如有神”。
例如在經典名著《簡·愛》的閱讀過程中,在學生對簡·愛的獨立人格,對簡的敢于反抗、不甘于現狀,努力爭取自由、追求平等的愛情的精神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安排一場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寫下針對這本書或者針對書中某個情節的讀后感悟,學生在寫作、交流過程中不僅對這本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寫作能力也得以逐步提升。
結束語
閱讀和寫作是兩個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環節。教師要應用讀寫結合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閱讀理解的技巧、廣泛積累寫作素材,在寫作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與綜合能力,進而全面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張霖.對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11).
[2]牟英梅.改革課堂閱讀教學,提高語文綜合素質: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2010(S2).
[3]袁麗韻.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神州(中旬刊),2016(1).
[4]皇甫二萍.以讀悟寫: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教學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13).
[5]何軍.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有效閱讀教學的應對策略[J].考試周刊,2018(10):56-57.
[6]尹廣會.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8(8):20-21.
[7]羅裕榮.淺談課外閱讀對于初中語文作文能力的提高[J].考試周刊,2018(5):69.
[8]郭修榮.漫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問——以人教版七年級課文《秋天的懷念》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8(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