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悅欣
◆摘 要: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小學數學具有抽象性、嚴謹性和廣泛的應用性特點,對于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和理性認知具有重要作用。伴隨新時期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愈發提高,改變應試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便顯得尤為迫切。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立足于對數學核心素養的概念解析,展開對二年級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育
數學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應注重對創新教學方式的應用,以促進學生具有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及基本數學思想、應用技能。由此可見,應試重理論教學、聚焦學生考試分數高低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發展和學生未來成長所需。為了提升課堂教育的有效性,教師應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將學科特點與學生的認知、學習特點相結合。
一、數學核心素養的概念
數學作為一門探究數學關系及空間形式的理性學科,其發展與社會生產密切相關。在教育教學中,小學是學生體系性學習數學知識的初級階段。雖然該階段多為基礎的數學知識,但相對于仍主要以具象認知為主的二年級學生而言,理解和學習起來還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的。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即通過系統性學習,促進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及數據分析能力。進而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更好地分析、思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升其思維的嚴謹性,使學生具有勇于創新、求真務實的學習精神。
二、針對二年級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育路徑
1.以生動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階段,往往因教師注重對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和技巧的培養,忽視了其興趣培養,使很多學生形成了數學枯燥、乏味的印象。因此,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地過程中,應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小學二年級人教版“觀察物體(一)”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眾人觀象”的故事講解作為激趣導入,使學生意識到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會有不一樣的結局,揭開從某一角度看物體,是較為片面的。進而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意識到應仔細觀察,從多角度看問題,幫助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2.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低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對生動、具體的事物更感興趣。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抽象、數學運算能力,教師可結合教學開展,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使其身臨其境的思考數學問題。例如:在“混合運算”的學習中,教師可運用信息設備將教室布置為“學習超市”,將鉛筆、書本及橡皮等分別進行定價。學生通過抽簽的形式領到購物券,在購買物品種類不少于2樣,每樣數量不少于3件的情況下,將購物券全部花完。在購物體驗中,學生需要依據自己手中購物券和不同物品間的定價,進行初步的驗算和簡單的購物規劃。在此其中,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了兩步運算的規律和順序,并使其應用意識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3.以聯系生活施教,深化學生的數學理解
小學生生活閱歷和社會經驗有限。為了促進學生數學建模和邏輯推理能力發展,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提出,助力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使其更好的理解數學概念。例如:在“克和千克”的學習中,該學段的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質量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為了建立其質量觀念,使其認識質量單位。筆者準備了硬幣、木塊、分裝西紅柿等不同物品,讓學生閉著眼睛來掂一掂,比較哪個更重,進而引出物體的質量有輕有重,計量物體質量的單位都有哪些。然后,以老師從超市中購得品質相當的西紅柿,200g裝的3元/盒、1000g裝的12元/盒,讓學生幫忙計算一下哪個更劃算。使學生意識到對單價高低的比較不能單純的以標價來看,而是要進行換算比價。在教學中,也使小學生意識到數學具有指導生活的意義,應打好數學基礎。
4.展開實踐教學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據分析能力,教師可設計多樣性數學實踐活動。例如:在“數據收集整理”的學習中,教師可將學生進行結組,分派給不同小組不同的探究任務。有的是幫助老師統計班級中定校服工作、有的是調研水電費使用情況等,使學生進行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并能夠做出一定的判斷。在實踐過程中,使其體會進行統計的必要性,并在此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積累學習經驗。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為教學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對教師授課能力和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一方面應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另一方面應樹立生本理念,具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識。進而,在構建高效數學課堂中,為學生的高階段學習和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雷長征.淺談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學周刊,2017(29):38.
[2]林志明,高偉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轉型[J].基礎教育研究,2017(14):21.
[3]陳凌芳.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1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