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
【摘要】在護理學教學中,多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但無法和臨床實踐緊密聯系,還無法提高學習效果。而思維導圖的應用,能簡化教學流程,提高學習主動性和教學效果。下面,本文就思維導圖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如下綜述。
【關鍵詞】護理教學 思維導圖 繪制方法 優勢
【中圖分類號】G712;R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243-01
思維導圖是一種簡單、可視的思維工具,其原理是利用線條展示各主題的層級關系,整合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并用顏色、關鍵詞加深大腦記憶。相關研究顯示[1],將思維導圖教學法引入護理教學中,能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思維能力。以下結合實踐,探討了思維導圖在護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思維導圖的應用現狀
思維導圖是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巴贊創建的,又稱心智圖。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歸納和總結信息,并轉變為色彩豐富的圖形,幫助理解和記憶。思維導圖可利用人的左右腦機能,通過想象、邏輯等方式梳理復雜、龐大的知識,從而構建完善的邏輯架構。現階段,思維導圖已被國外很多人接受,并廣泛用于商業、教育等方面,獲得顯著效果。特別是近幾年,國外學者為拓展它的應用范圍,開展了大量的實踐研究,在提高學生成績,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全面發展上效果突出。而我國,也開始研究使用思維導圖,且獲得一定成果。
2.思維導圖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2.1 繪制方法
第一步,在大紙中心寫出主題。第二步,對次主題進行考慮,也就是對上層主題的延伸,羅列的要點比較細化。第三步,用圖像、關鍵詞表達要點,用曲線將相關主題連接起來。第四步,合理使用標記和色彩,分別用不同的顏色表示次主題,并列主題則用相同的顏色表示。第五步,用思維導圖軟件繪制,界面直觀、功能豐富,有利于組織內容和思維,明確側重點,提高工作效率[2]。
2.2 教學過程
第一,向學生講述思維導圖的相關知識,指導繪制思維導圖,時間為40min。待學生初步掌握思維導圖知識、繪制方法后,讓她們自行繪制導圖,然后教師抽檢、點評并修正,便于學生更好掌握思維導圖的繪制技巧。
第二,正式開課前一周,要求學生預習功課,根據自身想法繪制思維導圖,課前1天交給教師。以臨床輸液為例,主要內容為控制輸液流量、時間和流速,遵循無菌操作的原則,觀察患者反應,做好輸液管固定,預防輸液管脫落二次針刺增加患者痛苦。
第三,評價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包括錯誤的和優秀的,便于學生相互交流和進步,再次繪圖時會不經意的復習護理知識,進一步加深對護理知識的掌握度。
3.思維導圖教學法的實踐應用分析
3.1 應用優勢
第一,提高教學效率。思維導圖制作過程中,常涉及到如何整理和閱讀信息的內容。在繪制、整理思維導圖期間,通過對核心內容、關鍵詞的查找,能幫助師生理解和記憶所學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第二,整合課程資源。用思維導圖設計教學內容,能幫助師生形成整體的理念,同時還能促使其在頭腦中創建全景圖,從而全面把握所教、所學內容。另外,還可根據教學過程和需求,及時調整和整合資源,使整個教學過程更為科學、系統。
3.2 實踐分析
選取某高校護理專業學生114名,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7名采用傳統教學法;試驗組57名采用思維導圖教學法。護理教學后,結果顯示:試驗組專業知識考核得分(92.05±5.34)分,基礎知識為(89.36±2.84)分,專業實驗為(90.62±5.10)分,高于對照組的(78.46±5.13)分、(75.36±2.54)分、(80.28±4.65)分,差異顯著。在教學滿意率上,試驗組滿意率為96.5%,高于對照組的84.2%,差異顯著。總結本次實踐結果,可見思維導圖教學法的應用價值如下:第一,能清晰的展現護理知識點,使學生產生一種視覺上的沖擊,便于更好梳理知識體系,增強記憶力。第二,能活躍學生思維,挖掘學生潛能,實現優化護理教學的目的。
4.結語
護理教學是連接護理理論和臨床實踐的環節,教師應引起高度重視,有效探索教學方法,使其更加符合護理學生的學習特點,從而激發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成績。傳統的護理教學中,多采用集中講授、操作示范的方法,但是由于學習內容多、記憶時間有限,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簡單的輔助思維工具,適用面廣,實用性強。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可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記憶護理過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升教學質量。此外,還能提高學生的護理技巧,改進學生不足,達到優化護理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梅君,龔國梅,莊麗紅,等.思維導圖與“3W+5H”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0):3816-3819.
[2]王紅艷,楊玲娜,鐘曉利,等.思維導圖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現狀[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