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英
【摘要】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是廣大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在目前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要想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學低效的問題,就需要以創新的角度去探索和思考,努力激發出課堂教學的活力。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深入研究教材,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注重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習慣,還要注重多媒體教學等豐富教學方法的運用,這都將有助于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 教學效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163-01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開展的過程中,廣大教師要在課堂上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會換位思考,充分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想方設法的激發出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化被動為主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教師也同樣需要革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加強教學指導,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構建高效課堂。
1.全面做好備課工作,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
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小學數學教師首先需要做好備課工作,深入研究教材這個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資源,做到熟讀和精通教材,立足于教材這個根本,真正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挖掘其中的隱含內容,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比如通過建立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這樣的教學就會顯得更有新意,學生也會積極的參與其中。另外,由于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所以還要注意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充分考慮到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實際學習情況,進一步整合和豐富教學內容,大膽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這樣在課堂上為學生呈現這些新穎、趣味化的知識時,一定更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1]。
2.關注學生的課前預習,加強知識連貫性
在正式課堂教學開展之間,學生的課前預習環節是不可缺少的,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首先對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有個大概了解,發現問題,找到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帶著問題有針對性的聽講,并且與同學圍繞問題進行討論交流,更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知識[2]。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的重要方式,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前布置預習作業,設計預習提綱,使其明確學習目標,之后自己去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樣可以有效鍛煉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促進課堂教學更加順利高效的開展。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邊的關系”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相應的預習任務,首先用三根小棒正確擺出一個三角形,測量每個小棒的長度,分析其中兩邊長度之和或差與另外一個邊之間的關系。這樣,在課堂上教師只需要將“擺一擺”這個環節簡略講解,針對性的解決學生在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就能夠節省出很多課堂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發現交流,真正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很高。
3.不斷豐富教學方法,注重開展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教學方式方法的合理運用,改變以往單一落后的教學模式,應該不斷探索創新,運用更為豐富的教學方法,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多媒體這種現代教學工具得到了推廣應用,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實際教學內容,堅持“適時、適量、適度、適合”原則,合理有效的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將知識通過圖片、視頻、動畫等形式生動地呈現出來,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并且還要做到與傳統教學手段相融合,二者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這樣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3]。多媒體還能變靜止為動態化,將枯燥死板的數學知識更為生動的呈現,比如對于圖形對稱、公式轉化與推導等,都可以借助先進的多媒體功能進行展示,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本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不斷的探索、創新和總結,完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打好數學學習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樸銀一.探析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科技資訊,2015(03):57-58.
[2]張華. 新課標背景下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4):24-25.
[3]彭潔.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