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平
摘? 要:區域內高職財會類實訓資源領先和核心優勢平臺有限,未形成互聯與共享機制和體制,校校和校企合作機制完善仍待突破。對實訓資源按使用性質進行分類:公益類別、非贏利類型、市場類別三類,在此基礎上進行共享機制設計和實施,解決目前實訓資源共享困難和多方主體參與建設的機制設計難點,取得了良好成效。
關鍵詞:功能分類;實訓資源;共享機制;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如何建立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全面、深入地實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探索切實可行的區域共享機制,促進職業教育資源和結構的優化配置、優勢互補,實現辦學效益的最大化,特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深入產教融合,基于良好的共享機制構建利益共贏共享實訓平臺,面向教育和產業,是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和需完成的目標。
一、國內外研究概況、水平及發展趨勢
(1)國內區域實訓資源整合研究:
李忠華、楊利軍(2006)、江燁,陳瑞義(2017)孫靜,李輝(2017)等文對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的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討,但是研究角度較窄,研究深度有限,特別是實踐深度不夠,共享機制和體制無根本性的突破,有必要對此進行更深層的探討。盡管我國職業教育理論的研究規模空前,但關于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尤其是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建立的理論研究和實際運用在國內尚屬起步階段。
1.2國外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現狀
李陽霄(2016)分享了國外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建設的經驗:一是德國。德國政府通過將一定范圍內無法獨立開展職業培訓的中小企業聯結在一起的方式提供員工學習技能的實訓場所。通過跨企業培訓中心的培訓補充操作技能,促進企業參與培訓中心建設的積極性。其中企業培訓中心的費用主要由企業承擔,政府則承擔職業院校的費用支出。二是新加坡。新加坡的職業培訓通過學生與企業簽訂合同的方式,享有學生與學徒的雙重身份,在學校進行職業培訓的費用由政府承擔; 在企業培訓中心進行實習的費用則由企業承擔。 南洋理工學院作為其中之一,以“教學工廠”這種獨特的教學模式享有盛譽。三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采用 TAFE模式(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技術與繼續教育)。 TAFE 學院的目的是培養能夠達到崗位要求的職業人,其實訓基地分為兩部分,校內的實訓基地和企業中的實訓基地。校內實訓設備數量多,種類全,其中有一部分比較先進的設備是通過企業捐贈的方式獲得的。四是日本的職業技能培訓,政府保障穩定的投入。日本的公共實訓基地接受來自政府的投資和撥款,而費用的來源則是失業保險金。政府按各地經濟發展情況和就業需求確定所需預算金額,通過地區經濟特點決定地區的專業布局,形成專業技能特色的地域性特點。接受國家設備投資的學校與公共實訓基地之間可以進行設備調用。
二、財會實訓資源建設共享問題及需求
(1)財會共享實訓資源建設現狀
多年來,為了深化實現信息技術與專業教學深度融合的需要,教育部大力推動以虛擬仿真形式為主的實驗教學,先后推動本科院校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高職財會類實訓資源的建設也取得顯著的成效,根據我們對廣州高職類財會實訓室的調查,從整體上,廣州高職院校財會類實訓室等實訓資源已建立起從手工、模擬、虛擬仿真、校內生產型企業實戰多層次的實訓室,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水平質量上,廣州高職院校財會類實訓室已經能夠滿足現有教學實訓的基本需要,實訓課時占總課時都超過50%。優勢實訓資源建設也取得矚目的成績,如:2012年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建設和2015年國家教學成果獎: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創立產教合一教學公司,構建會計等財經專業實戰型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2018年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廣州城建職業學院云財務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優勢實訓資源。
(2)財會實訓資源建設共享問題
盡管區域內高職財會類實訓室等實訓資源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還存在如下問題:在廣州區域內缺乏整體性規劃;區域內財會類實訓室核心優勢平臺有限且缺乏互聯共享;區域內實訓室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和不平衡發展,在時間和空間上供給不足和浪費均存在;互聯與共享未形成機制和體制;校校和校企合作機制完善仍待突破。突出問題是優勢實訓資源難以開放共享,缺乏有效互聯共享機制。
(3)財會共享實訓資源建設共享需求
本科院校實驗教學教育部規定對認定為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項目認定后1年內向高校和社會免費開放并提供教學項目,1-3年內免費提供服務內容不少于50%,3年后免費開放服務內容不少于30%。高職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暫未相應的共享規定。高職財會類優勢實訓資源有限,新的優勢資源建設出成效也需要時間,無法一蹴而就。對現有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時間和空間的無限制或限制較少的優勢實訓資源進行開放和共享是最有效最迫切的需求,優勢實訓資源難以實現共享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政策措施和激勵機制,因此建立有效實訓資源共享機制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措施。
三、財會實訓資源建設共享對策及實踐
(1)財會實訓資源建設共享對策
1.優勢財會實訓資源共享機制內容
根據廣州區域實訓資源的現實問題和共享需求,區域共享型實訓資源共享機制建設對策和機制具體內容,包括:建設主體資源投入模式、運行模式、管理體制、實現路徑、分配關系、退出機制,以及政府、企業、學校等多方擔負的角色;共享實訓資源更新換代建設發展考慮新主體的加入與退出,形成一套基于實訓項目的發展更新和主體的優勝劣汰共享實訓資源建設(運行)主體的加入和退出機制。
2.基于功能定位的分類共享機制
通過對實訓資源作用和功能定位的理論研究和分析,對實訓資源按使用性質進行分類:公益類別、非贏利類型、市場類別三類;在此基礎上進行共享機制制訂,解決目前實訓資源共享困難和多方主體參與建設的機制設計難點。共享實訓資源的使用根據建設內容的性質:公益、非贏利或市場原則、建設主體的投入和參與程度、使用者效益,形成一套基于資源優化配置理論的共享實訓資源的使用和運行管理機制。設計共享實訓資源的共享途徑,形成一套基于成本最小化和使用效益最大化平衡考慮的共享使用途徑機制。如實訓師資共享、場地共享、設備互換、遠程共享、品牌互授等方式。
公益性共享機制的制訂和設計主要是區域內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責任,相關公益性教育機構也是責任方。區域內教育主管部門進行整體規劃,納入政府統一規劃,制定政策,獲得財政支持為主,社會支持為輔助的建設,并建立和完善實訓資源公益性共享機制。實踐中特別要突破現有財政分級管理帶來校校合作實訓資產管理政策問題。
非贏利類型共享機制的制訂可以參照非贏利組織法人機構來制訂和實施。非贏利類型參照非贏利組織的管理和動作模式,如目前的各種教育集團,可以注冊登記規范管理后成為一個獨立的法人,也可以非注冊型的非贏利聯合體。
市場原則共享機制的制訂和設計由各方建設主體利用自己優勢資源按照市場化原則形成共享機制,區域內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作指導、管理和監督,并在政策適當鼓勵,吸引各方主體加大對優勢實訓資源的投入。合作共享機制要考慮各方投入資源的市場化定價,特別是重視和規范對知識產權及非知識產權的無形資產的市場化定價。并注重成本效益,風險和收益的衡量。
3.基于實訓資源內容的分層共享機制
共享實訓資源內容建設分為領先、核心、基礎三個層次,不同層次在不同共享主體間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分層進行建設,形成一套基于比較優勢理論的共享實訓資源的建設機制。領先、核心、基礎三個層次的共享價值是逐步遞減的。優先共享的是領先和核心的實訓資源,以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單獨的基礎實訓資源內容一般僅滿足單一主體的基本教學需要,共享實施成本高,效益低,共享價值不大。
(2)財會實訓資源建設共享實踐
在對實訓資源建設實踐中,進行分類和分層整合,固化核心理念,基本形成框架和體系,形成一整套共享實訓資源的建設、運行管理、使用、加入和退出機制體制。
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簡要介紹下財會類實訓資源共享建設發展實踐。學校財會類實訓資源建設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高職專業建立之初~2009年,基本滿足基礎的實訓教學階段;2009-2015年,建成以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建設和國家教學成果獎為標志的核心優勢實訓資源階段;2015年至今,逐步探索建設領先實訓資源的階段,在財務機器人、財務大數據、區塊鏈財務應用方面的實訓資源建設都有一定成果。在三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開放和共享:第一階段主要是和同類學校公益性的互聯共享,如參觀研討等;第三階段主要是和同類學校有公益性的互聯共享,如參觀研討,研習等,有按市場原則運營管理企業,有半公益性的非贏利培訓等各種共享方式;第三階段主要是和龍頭企業按市場原則合作的共享方式,也包括半公益性的非贏利培訓、非贏利性的輕工教育集團企業實訓資源和公益性的接待參觀和研討學習等。
分類形成了有效的共享機制,為深化整合集中力量開發高端實訓資源,形成一批實訓核心品牌創造了實踐典范。
四、結論
整體規劃高職財會類實訓室在廣州區域發展,促進高職實訓平臺建設在更廣、更寬、更高、更深幅度進行發展;有利于把有效資源集中在優勢核心實訓平臺建設中,提升實訓資源建設的功能和質量,整合集中力量開發高端實訓資源,形成一批實訓核心品牌,減少低水平重復建設浪費;有利于各類實訓資源的充分共享,優勢互補,提升實訓資源利用效率;在實踐和研究中實現按分類(公益、非贏利、市場原則)和分層(領先、核心、參與)原則突破校校、校企實訓合作機制,形成區域內校校、校企共享平臺,有利于產教深度融合,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起到行業發展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忠華,楊利軍.區域共享型國家實訓基地的建設、管理及運行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6(12)下:147-148.
[2]江燁,陳瑞義.一個文獻綜述_高職教育實訓資源共享[J].科技經濟導刊,2017(06):177-178.
[3]孫靜,李輝.蘇北財稅共享中心實習實訓平臺[J].江蘇職業教育,2017(12):43-44.
[4]李陽霄.國外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的經驗借鑒與對策研究[J].會計教育,2016(04-07):108-109.
本文是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高職財會類實訓平臺區域共享機制實踐和研究》項目編號KJJZ2018011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