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扶志扶智被認為可使村莊的精神面貌積極向上,使農業向高效率高收入的現代農業跨進,改善貧困戶生活條件。本文在精準扶貧需志向與智力雙扶的政策引導下,以梅州市高村扶志扶智為研究案例,分析其扶志扶智效果一般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精準扶貧;扶志扶智;三農發展
一、引言
在中國,三農問題往往與貧困問題緊密相連。目前,貧困問題的解決已到了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而這個堅和難更多表現為三農問題。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精準扶貧理念與三農問題相結合,以精準扶貧為契機,把中國三農問題推向新高度。但是,一些偏遠地區的貧困問題仍較為嚴峻。針對新時期精準扶貧中出現的精神貧困現象,國家明確提出“扶貧必扶智”,可見將精準扶貧與扶志扶智有機結合起來,對于推動精準扶貧和中國三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梅州市高村(以化名)扶志扶智為研究案例,關注精準扶貧的核心線索和脫貧機理,村民的脫貧意識是否先進?如何可持續維持治貧成效?扶貧工作是否在教育方面有所成效?這些都是本文將分析評估的問題。
二、扶貧效果及分析
(1)扶志扶智效果評價
1.扶志效果評價。本文用“貧困戶認為解決貧困問題的主要途徑”進行衡量。有19.35%的受訪貧困戶認為只能靠政府的扶貧政策,多給補助。這幾戶貧困戶多喪失了勞動力,須靠政府補貼生活。高村除部分完全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需政府兜底,大部分貧困戶在村委號召下積極投入生產。雖然所有選擇“政府給予補貼”的貧困戶達61.29%,但多數都有選擇其他脫貧途徑,即以政府補貼為輔,自力更生為主。
選擇“外出打工、出租田地”的比例排第二,為23.58%。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普遍希望打工賺錢以實現脫貧。村里為村民進行了就業培訓和指導,也有聯系外地的企業為貧困戶謀得職位。
選擇“增加經濟作物種植”的比例排第三,為19.35%。這部分貧困戶多為老人或殘疾人,不方便外出打工,因而選擇留在村里種田。村里的合作社每年會給貧困戶發雞苗、鴨苗,且有經銷商幫助售出。
2.扶智效果評價。本文采用貧困戶對本地教育扶貧的認同和效果評價,包括學生教育、教育條件、個人能力三個方面。評價滿分為5分。
學生教育包含入學率、教育層次、教育實踐、教育經費。根據調研結果,平均分為4.451、3.806、4、4.032。入學率評價最高,主要是受政府政策的影響,村里確保每個孩子都能按時入學,對于貧困家庭給予學校生活補貼。教育層次為最低,即村民認為從一個階段的教育層次提高到另一個階段的教育層次沒有明顯變化,這可能是導致許多貧困戶讓孩子輟學打工的因素。
教育條件包含教學設施、師資力量、教學資料。根據調研結果,平均分為4.097、3.935、3.903。教學設施評價最高,主要是受政府撥款影響,附近村莊的學校近幾年進行了合并、改造,村民對此都比較滿意。教學資料評價最低,主要是受訪者認為教學資料相較以前沒有多大改變。
個人能力包含思想觀念、就業能力、創收能力、生活能力。根據調研結果,平均分為4.161、4.194、4.129、4.129。思想觀念評價最高,受訪者普遍認為通過教育思想觀念有進一步更新。就業能力相較更低,主要是受訪者認為孩子在學校學的知識跟打工賺錢的技能有差異。
(2)扶貧效果一般的原因
1.知識及技能貧困。由于貧困戶文化程度不高,多從事傳統農業,且生產的農產品多為自產自銷,缺乏對現代農業的認識及相關技能,對外界的信息搜集能力較差,難以適應現代化的生產銷售。在這種情況下,扶智可推動三農發展,變傳統農業為現代農業,讓農民有更多謀生機會。在經過扶智工作掌握相關知識技能后,貧困戶可借此謀求更高收入,從根本上解決農民收入問題,是一個長期且有效的政策。
2.精神貧困。部分貧困戶滿足于在政府資金政策等扶持下的生活,形成了依賴心理,甚至認為有貧困戶的頭銜代表著生活多了一層收入和保障而不愿脫貧。僅靠外界幫助而缺乏自身努力的脫貧是不可持續的。扶志可讓村民明白貧困戶這個頭銜并不是不勞而獲生活的代表,而是奮發向上的激勵,也可讓村民有更強的渴望和信心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扶志可在精神貧困方面起到相當大的作用,推動三農發展。
3.現有條件限制。由于貧困村普遍在地理上相對遠離城鎮,交通等較為不便,所以在師資力量、扶貧干部等方面有一定缺口。由于相關資源的限制,所能支付給這一方面的資金非常有限,有些老師不愿意到貧困村授課?,F有條件難以滿足貧困戶需求。
三、政策建議
第一,優化技能培訓。部分貧困村的技能培訓仍待優化改進。一些村民對待培訓不認真,只想早點結束領取培訓補貼,也有村民反映培訓的技能不貼合實際。因此建議精簡培訓,講授更多貼合實際的內容,使貧困戶可將所學技能應用到生產中,達到增產目的。
第二,大力發展教育。相關部門應合理優化各類教育資源的資金配比,改善教育條件,注重發展職業教育。在師資方面,應增加教師補助,加大貧困地區教師對口支援和合理流動,使貧困戶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
參考文獻
[1]趙杰,劉堯,唐青生.精準扶貧與扶志扶智的關系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24):172-176.
作者簡介:郭欣琪(1999-),女,漢族,廣東梅州人,研究方向:農村金融和農業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