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能力是一種主動性、獨創性的思維方式,其對于學生的發展將會帶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鍛煉和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基本歸宿。本文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采取科學的、有效的措施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深入的探索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創新思維
一、 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一) 教師必須要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如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與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教師的教學技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撐性作用。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必須要加強學習,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促進自身教學素質的有效提升,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要勇于創新,以自身行動來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在新課程教育背景下,學生要成為課堂的主體,因此,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從而促使學生的創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在此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到引導性的作用。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才能夠充分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并探索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在此過程中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培養。
(三)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衡量教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創設輕松的、愉快的教學氛圍,從而更好地感染學生,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例如,大部分語文課文富有一定的美感,意味深長,具有非常強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方式來搭建起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作者創設的情感中,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更加深刻地領會到文章的主旨。例如,在教授《草原》這篇文章時,第一段就描述了一幅色彩斑斕的草原景色,這也是作者熱愛草原的最為直接的體現。因此,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用美讀的方式進行示范,讓學生可以感染其中,然后號召學生聲情并茂地進行朗讀,讓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草原的美,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 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催生學生創新的萌芽
一般情況下,創新是由提問開始的,發現問題也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有步驟的引導學生去質疑和反思,從而在反思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實現創造,真正地將創新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有效落實。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善于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有效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要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一) 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應該向學生提出難易程度適中的且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去發現問題并且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案。例如,教師在向學生教授《藍樹葉》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到:“樹葉有什么顏色的?”此時,學生們紛紛回答分別有“紅”“黃”“綠”幾種顏色后,教師在黑板上寫出“藍樹葉”,并且在“藍”字后面加著重號,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對于文章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充分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 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質疑的心理依據。善于質疑的創造發明者無不是充滿自信的人。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要有意識的去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充分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例如,當教師在向學生教授《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時,班上某一位學生在初次讀完課文后,提出諸葛亮的箭是騙來的,可是為什么文章中卻說是“借”來的呢?其實,進行仔細思考后,可以發現這位學生的提問是非常有價值的,此時,教師應該給予這位學生鼓勵的態度,表揚他的質疑精神,并且鼓勵學生進行深入的去對真實原因進行探究,結果發現是有借也有還,所以才會用“借”這個詞,這也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通過這種鼓勵和支持的態度,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讓學生可以大膽地進行質疑。
三、 有效激發學生聯想、想象和拓展創新空間
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過程中,充分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重要的步驟。語文學科具有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語文學科這一特點,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 豐富表象,喚起想象
想象與實際生活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大海、山川等語文課文中的場景之間有著較大的差距,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科學的、合理的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喚起學生的想象。例如,當學生在學習《荷花》這篇文章過程中,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搜集與荷花有關的資料,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于自己搜集到的材料進行相互交流和討論,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荷花的視頻,同時,配上背景音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荷花。
(二) 充分借助于語文教材,更好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對于學生的想象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和標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緊密結合文章的特色,幫助學生開啟想象力。例如,當教師在教學《狐貍與烏鴉》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寓言故事的續篇,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寫全新的寓言故事。同時,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準確把握故事中動物的心理,讓學生以小組形式表演話劇,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內容,其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將會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充分意識到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從不同方面更好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郝淑菊.試論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中國校外教育,2018(26):124+135.
作者簡介:
賀維鵬,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永正鎮劉堡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