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作為我國傳統文化演變下的一門學科,主要是在原有文化基礎上和特定氛圍下傳承中華文化、物質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以此來培訓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當今社會,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高,我國教育部門為了更好地讓傳統文化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已經開始從根本轉變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模式,這種主張傳統文化傳播的教育方式可以讓初中語文教學重新找回本質目標。同時,還可以在原有教學的基礎上更好地加大傳統文化的推廣力度,這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筆者主要圍繞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進行探討。
關鍵詞:傳統文化;初中語文;語文教學
一、 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西方文化開始大幅度融入我國,這也使得我國的傳統文化受到強烈的沖擊,導致很多原有優秀文化正在被西方文化替代。當今形式下,傳統文化如何發展已成為我國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語文作為傳統文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漢語更是我國的母語,兩者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新的教育發展形勢下,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已成為弘揚我國精神文明的一種重要手段和途徑,該教育模式的滲透不僅可以提高初中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關注力度,同時,還可以幫助初中生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這對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和思想品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 新形勢下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重視力度不夠
現階段,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仍采用課本教材進行課程內容安排和講解,教學的重點依舊圍繞考試大綱開展,這就導致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偏向于考試內容,而忽視了對常態傳統文化的重視力度,導致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力度不夠。
(二) 主體地位降低
傳統文化教育的本質是對學生身心發展和知識積累進行系統的提升和歸納,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中,有很多傳統的精神財富是可以挖掘的。但近些年,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沖擊,很多外來思想逐漸占據主流,而我國自身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卻在很大程度上被人遺忘,導致傳統文化的主體地位逐漸降低,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力度也逐漸被削弱。
(三) 教師的自身素養有待提高
現階段,我國初中部分教師較為年輕,他們由于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夠深刻,導致語文教學內容偏于簡單、枯燥,甚至有部分教師認為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所以講解的內容主要能順應教學大綱就行,這就導致部分教師本身就忽視了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導致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程度不夠。
(四) 缺乏實踐性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國部分學校雖然在語文教學中融入了傳統文化教育,但由于自身思想等原因,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很多時候傳統文化在語文中的應用僅局限于知識表面,并且很多知識點不能很好地與實際內容進行融合,這就導致傳統文化缺乏一定的實踐性與合理性。
三、 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 提升教師的思想認識與專業素質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因此,首先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轉變教學思想,要提高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與應用,要明白自身肩負的重任。其次,要根據教學要求和時代的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文化修養,要盡可能地在課前做好備案,明確語文課本中的教學內容以及涉及的文化知識點,因為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在接下來的語文教學中做到條理清楚,從而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最后,要提升教師良好的文化素質和業務技能,加強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的融力度,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二) 加強傳統文化與實際知識的融合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靈活運用傳統文化知識,不僅可以讓語文知識點與傳統文化教育很好地結合到一起,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拓寬對語文的理解和認識。新時代發展新下,語文教學能夠運用到的教學資源呈現多樣化、豐富化、創新化、全面化,這時教師如果想要更好地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除了要整合教學資源、拓寬教學模式之外,還要加強傳統文化與實際知識的結合,只有這樣才可以為初中語文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但要注意的是,在運用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結合時代發展特性,要帶著拓展性的目光進行文化知識滲透,要在原有語文課本的教材內容中不斷挖掘教學資源,同時還要深入提取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以便提高現代化教學質量。
舉例說明:初中語文教學中會涉及很多的古典詩詞和文言文,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的文化積淀,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因此,在針對這些語文教學內容進行講授時,教師一定要將傳統文化的背景、歷史等內容融入進去。例如,在學習《木蘭詩》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時代背景和歷史知識讓學生真正了解木蘭為何替父從軍的原因,并將該內容與實際知識進行結合,這樣一來便可以加深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
(三) 利用現代化技術提高其滲透力度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現代化科學技術被運用于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向學生講解語文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新穎且生動,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也可以讓原本枯燥的語文課堂變得活躍,使很多抽象的知識點和文化知識變得鮮明,這樣一來便可以加快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速度,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知識。例如《出師表》一課中,該篇文章內容較長且歷史背景復雜,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語文知識以視頻或是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便可以加深學生對整篇課文的理解,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背后的深刻寓意,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掌握,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樹立,這對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大有益處。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學生生理和心理正處于快速發育時期,這時要是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思維模式,這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非常有利。
參考文獻:
[1]劉曉梅.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甘肅教育,2018(23):107.
[2]邊艷玲.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0):116+173.
[3]張莉萍.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詩文教學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8(26):26-27.
作者簡介:
劉蘭玉,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會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