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在新教育“每月一事”實施過程中,有效利用主題活動,根據中年級學生的特點,對主題活動科學安排,引導學生全身心參與活動,用心體驗。活動后科學指導學生習作,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優秀作文。
關鍵詞:“每月一事”主題活動;情境作文;實踐研究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反觀目前的作文教學,教學形式單一、效率低下,教師苦教、死教,學生寫作時無處下筆,內容空洞。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寫作素材,缺少實踐體驗。因此,筆者有效利用“每月一事”主題活動,創設情境,科學安排,引導學生充分參與,親身感悟,并加強寫作指導,讓學生寫出聲情并茂的優秀作文。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斷實踐,深入思考,提煉出了主題活動下的情境作文指導策略。
一、 “每月一事”主題活動的有效利用
(一) 主題活動的選擇
對一年來學校舉行的“每月一事”主題活動進行有機選擇,把符合中年級學生作文訓練要求的活動作為選擇目標,作為情境作文教學活動的習作內容。這些活動必須具備語文學科的性質,體現語文的學科性。學生必須是活動的主體。活動的選擇應符合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活動應該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主題活動的調整
“每月一事”主題活動是針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而開展的活動,并不是為了學生寫作而量身定制的,因此,為了情境作文教學的需要,我們要對選擇的活動進行適當的調整。把與情境作文教學關聯不緊密的活動環節加以弱化,把有利于豐富學生活動體驗的活動環節予以增加環節,把有利于情境作文教學的活動環節予以深化。
(三) 主題活動的組織
首先,確定“每月一事”的主題,這個主題也是學生習作的主題,但是文體不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確定文體,自由習作。其次,發放便條給學生,這些便條上是一些有關主題活動的規范要求和名言警句,讓學生做好語言積累。同時教師講述一些有關活動主題的小故事,讓學生感悟活動的主題,并在實際生活中自覺養成主題活動要求的好習慣。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每天的暮省日記記錄自己的所感所思。再次,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各種與主題相關的活動,可以是有趣的游戲活動、情境表演(小品、課本劇等)、主題辯論會、觀看各種感人視頻。最后,組織學生家長帶領學生參加與主題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親自感悟,親身體驗。接下來,教師根據活動主題布置習作要求,讓學生在親身經歷后水到渠成地寫下自己的習作。上述活動所創設的情境,從有利于學生習作的角度講,應突出以下特點:
1. 趣味性。活動內容生動有趣,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2. 情感性。主題活動的創設應符合學生生活實際,這樣才有利于激發出學生的真情實感,觸動學生內心深處的感情,使學生有所思、有所想。
3. 思辨性。主題活動情境的創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表達、創造能力。鼓勵學生自由和有創意地表達,讓學生在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中尋找寫作的靈感。
4. 唯美性。主題活動情境的創設應突出正能量,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
二、 “每月一事”主題活動情境作文的實施
(一) 觀察與體驗
在主題活動中,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調動眼、耳、口、鼻、手等多種感官再進行細致的觀察。首先,觀察要按一定的順序,如空間順序、時間順序、事情發展的順序。其次,觀察要全面,對主題活動的全貌、發展全過程、各部分從頭到尾細致觀察。再次,觀察要抓住事物的特點,這樣才能在習作中寫出事物的個性特點。深刻的活動體驗感悟是習作寫出真情實感的重要因素。教師要采取豐富多彩的形式引導學生全身心融入活動中的角色去,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然后讓他們梳理自己的感受,交流自己的感觸,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觀。這樣學生才能在習作中體現出深邃的思想認識,使文章更有高度。
(二) 口述與回憶
口述是學生親身參與了主題活動,獲得了體驗感悟、寫作素材后,通過回憶當時的情境,用準確的語言按一定的順序,復述活動經過,從中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口述可以從活動的過程、活動時人物的表現、周圍的環境、活動的結果幾個方面來描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將活動時凌亂的記憶片段進行梳理,形成一個對活動完整的記憶,并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在腦海中搜索活動中印象深刻的畫面,回味當時的感受,然后再篩選、過濾、整理出自己寫作的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在腦海中形成寫作的草圖,把感性體驗變為理性思考。
(三) 表達與試寫
學生在生動的主題活動情境中,獲得了豐富的感性體驗,產生了表達的欲望,但是中年級學生年紀較小,形象思維占據其主導思維。他們在寫作時常常不知從何下筆。因此,教師需要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思路。學生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構思,可以實現思維過程和現實寫作之間的過渡。學生在得到一個具體的主題思想時,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梳理自己的思維,讓自己的思維具有邏輯的層次性和條理性,理清自己的寫作思路,將自己的習作合理布局,使學生的習作成為一個結構嚴謹的有機整體。
在學生試寫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關鍵詞進行啟發,給學生提供一個支撐,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順理成章地寫作。提供給學生的關鍵詞應具有概括性、典型性,要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寫作實際上是一個從內部語言到口頭語言再到書面語言的表達過程。要給學生充分的口頭表達的機會,鼓勵學生對體驗到的情境進行口述。學生從活動情境中觀察到的事物是凌亂的,借助口頭語言表達出來,是對素材的整理和加工,再用文字寫下來,這樣就把內部語言轉化為規范的書面語言。
(四) 評價與提高
教師評價學生習作的評語,既要實事求是,又要注意鼓勵學生習作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用表揚性、溝通性、啟發性評語,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對于寫作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用誠懇的態度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給予積極的指導,幫助其進步。教師可以采取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師生共評、家長參評,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反饋,激發學生的創作修改熱情,提高寫作能力。
“每月一事”主題活動情境作文符合一般的寫作規律,讓學生把寫作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為自己的寫作積累素材,從而寫出真情實感的優秀習作。
作者簡介:劉濤,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榆中縣小康營鄉范家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