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村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中大部分學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留守兒童居多,而且由于經濟、思想、心理等差異,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不高,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培養;農村小學生;數學興趣
小學數學是所有數學課程的基礎,小學數學的好與壞直接關系今后初高中甚至大學數學這個科目的成與敗。因此,學好小學數學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農村小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并不高,有些學生家長甚至認為“只要讓孩子認得數字,做買賣錢不會算錯就可以了。”幽默之余我們不難發現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因此要使學生學好數學,就得讓學生產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欲的內驅力”只有讓學生們對數學產生足夠的興趣,他們才會主動投入學習,才會無止境地去追求,去探索,去實踐。那么,如何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去做:
一、 要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老師
“親老師,信其道”,一個優秀的老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全面的。學生喜歡老師,就會對老師的話深信不疑。老師讓他們完成哪些任務,他們一定會認真地完成,而且有可能沒讓他們做的事,他們也會心領神會主動提前完成。課堂上也會和老師愉快地互動,完美地配合。反之,學生若不喜歡這個老師,就會對老師產生抵觸心理,陽奉陰違,老師布置的任務可能會反其道而行之,影響了教學活動。
我曾遇到過這樣的學生,而且不在少數,這些學生腦袋瓜特別靈光,課堂上,老師的問題一提出來,他們總能第一個回答出來,但也是特別記仇的人。記得剛教他時,發現他上課不太專心,作業也做得不好,很多時候作業都沒交,我總要拿課外時間幫他補知識,督促他完成作業。直到有一次我在課上評講完了練習冊他居然還沒改,我發火了,當場斥責了他一頓,并要求他馬上改正,之后我連續觀察了他好幾天,發現他變了,上課時眼睛不看黑板,作業隨便應付了事,回答問題答非所問,考試成績直線下滑。
于是我找了以前教他的幾位老師了解情況,原來這個學生是個缺愛的孩子。母親早逝,父親并不管他,只和爺爺生活在一起,這樣的環境使得這個孩子性格有點和別人不一樣。三年級的時候就是因為老師讓他不高興了,從此他就不再聽這個老師的課了,本來優異的成績一落千丈。
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我開始有意識地和他聊天,走近他,了解他,讓他知道老師都是為了他好,老師是關心愛護他的。在一次次地交談了解后,我發現他其實也想學好數學,我便經常鼓勵他,讓他自主學習,課余時間額外輔導他,慢慢地他就跟上其他同學的腳步了,課堂上漸漸地活躍起來,作業也用心去完成,成績穩步提升。看到他身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二、 自信是學好數學最好的良方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通常都是源于對自己學好數學沒有信心。他們總以為數學很難,題型變化太大,需要運用的知識點太雜,一遇到稍微難一點的題目就打退堂鼓。認為自己學不好數學,解決不了問題。因此要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必須提高學生對學好數學的信心。
實踐告訴我們,學生是否能持續努力學習,與老師對學生的信任程度分不開。當我們對學生說一些信任,鼓勵的話,幫助他們完成一道道難題,在學生心里慢慢種下一棵信任的種子。多賞識學生、尊重學生,盡量每一堂課都讓學生覺得簡單易懂,讓學生心里自信的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枝繁葉茂。自信心一建立起來,學生對學習數學不再畏懼,自然不會再對數學產生排斥的心理。只要學生打心眼里接受數學,教師再加以引導,學生自然慢慢會對數學產生興趣,主動學習,讓自信心成為治愈數學恐懼癥一劑最好的良方。
三、 分層教學,成立教學興趣小組,以生帶生,實現共同進步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每個學生不可能在學習中齊頭并進,有好有壞,有高有低是正常不過的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在進行教學時須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更得尊重個體,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裨益。老師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編排有梯度的教學目標和要求,設置不同層級的練習題、作業等等,使得不同層級的學生都能獲得解答問題成功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提升班級集體歸屬感和認同感。分開層次,承認差距,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機會,特別針對農村學生,效果可能更為顯而易見。
由于我們上課時間有限,老師精力也有限。因此,我們在課外時可根據學生的成績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智力等因素,每四個同學為一組,組成一個個數學興趣小組,不僅發展優等生對數學及其應用的穩定興趣,而且讓優等生幫助學困生,進行以生帶生。同學之間不但能互幫互助,還能使學困生的學習得到提高,增強學習興趣,實現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
四、 生活處處有數學
孩子可以把數學和生活體驗結合起來,不僅生動,深刻而且也進行了人文教育。例如,學習了分段收費,讓學生學習計算自己家的水電費、手機費,自己的打車費。學習了“進一法”和“去尾法”,讓學生明白鋪地磚時不用一整塊也必須再拿一塊來切割,磚必須多買不能少買;做衣服時剩下的材料不夠做一件,只能舍去。學習了總價的計算方式,讓學生回家幫媽媽看看今天買了什么菜,了解各種菜的單價是多少,計算今天買菜的總價是多少?第二天上課時請同學們曬曬各自的菜單;學習了路程的計算方式,請學生計算自己上學時的速度,等等!
平時讓教學和生活的實際相聯系,讓學生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電都要進行計算。通過了解教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運用,讓學生明白學好數學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數學實際應用意識,讓他們知道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數學知識,數學知識就在我們日常瑣碎的生活中。進而對數學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總而言之,培養農村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從多方面入手,多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多進行換位思考。多想想學生喜歡什么?他們到底需要什么?怎么做他們才會樂于學習?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思維由于受到年齡和成長經歷的影響,他們特別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吸引。因此,我們也可利用這一特點,多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多聯系實際,多創設各種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數學中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樂學、愛學。這是我們所期待的,也是我們所追求的。
作者簡介:周銀杯,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云霄縣馬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