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對包括初中物理在內的中學學科產生了很大影響,初中物理課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一過程中,初中物理教師對基于如何“互聯網+”背景的初中物理課堂進行了探索,多媒體、網絡技術更多的得到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益,教師也在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的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有益經驗。但是,這一探索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就“互聯網+”在初中物理個性化教學中應用的策略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物理;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
初中物理對于學生來說,相對而言比較難,它包含了很多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在很多學校不注重實驗操作的大環境下,很多學生覺得物理課堂枯燥無趣。這樣的學習狀態導致很多物理課堂學習效益低下。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筆者認為,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在原有的教學模式基礎上,結合互聯網技術,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以此來提升教學效益。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互聯網+”進行教學探索,走出自己特色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之路。
一、 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物理教學交流平臺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獲得物理知識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往往不能第一時間獲得物理科目的相關信息,也不能非常方便地與教師進行課后的有效溝通,學生在學習發展中的疑問不能進行及時解決,教師的備課在有效度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互聯網時代,這些問題都可以得到有效解決。教師可以通過架設“互聯網+”交流平臺來構建師生之間的交流,在這個平臺中,學生可以隨時向老師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對集體或個人進行作業的布置,教師可以既照顧學生集體的知識基礎,也可以個性化地對少數優生進行提高性要求。教師可以布置問題,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師可以利用碎片時間進行批閱,提高時間的利用率。這樣的平臺還可以將其他學科老師引入,對一些共性問題,進行不同視角的思考。
二、 使用微課視頻,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
微課視頻這種教學方式主要特點是需時短,教學內容集中。在“互聯網+”背景下,使用微課視頻,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教學知識,提升學生物理課堂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在制作微課視頻時,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選擇有利于初中學生理解的教學素材。
例如,微課的時長一般在5~10分鐘左右,視頻內容主要解決一個知識點。微課內容要有針對性,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更快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交流平臺上上傳相關的教學視頻給學生,讓他們利用課后時間進行觀看,鼓勵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微課視頻有利于學生對不懂的內容進行二次學習、反復學習,從而掌握相關知識。微課視頻要生動、活潑,提出的問題既要符合學生的文化基礎,又要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三、 豐富實驗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物理視野
以往初中物理課堂上,教師能夠使用的教學資源主要是教材。這種教學資源無疑是狹窄的、滯后的,難以滿足學生快速成長的需要。比如實驗操作,是初中物理課堂比較重要的教學手段。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實驗操作在不少學校難以有效組織。在“互聯網+”背景下,這個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讓學生觀摩某個成功的實驗就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例如,進行“聲音的特性”實驗教學前期,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資源平臺上收集與“聲音的特性”有關的教學資源,初步了解聲音的幾個重要特征,讓他們利用互聯網收集不同物體的聲音,讓他們進行分析,對于不同聲音如何進行辨別。然后讓學生來看教師的微課視頻,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聲音的幾個相關知識點如音調、響度、音色等。又如,“杠桿的平衡條件”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探究杠桿平衡條件”與“力臂的確定”,教師可以利用課后時間制作微課視頻,在微課中,對該知識點通過實驗的方式進行解讀,對關鍵要點進行“鏡頭式”處理,用慢鏡頭方式呈現。這樣,學生能更好發現該知識點的關鍵之處,教師也不需要進行多次重復解說,教師的工作強度得到有效減低。
四、 使用“互聯網+”技術,完善初中教學課后輔導
在傳統課堂模式下,課后輔導是初中物理教學中一個難以得到有效解決的問題,這制約了初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性。在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學生和老師一定程度上存在溝通方面的心理障礙,遇到學習上的疑惑,不敢及時向老師當面提問。在“互聯網+”技術背景下,這個問題同樣可以得到有效解決。學生可以將自己在完成作業、預習過程中存在的困惑及時上傳到平臺上,讓平臺上所有的師生都能看到,所有人都能進行回答。老師可以鼓勵其他學生進行解答,對他們解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點撥,提供不同的解答方法和解題技巧。教師也可以針對該生提出他應該在哪些知識點上進行復習補救,促進學生有效復習。教師還可以在平臺上,指點學生看制定學習計劃,閱讀相關的書籍,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使用“互聯網+”,能夠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完善課后輔導的內容,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解決學生遇到的物理學習問題,教師也在這一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合理使用“互聯網+”技術,通過將網絡資源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個人能力,從而進行因材施教,使學生能夠根據教學內容掌握更多的教學知識,提高初中物理課程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峰.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初中物理教學優化[J].科普童話,2017(1):40.
[2]劉海濤.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學模式的實踐探討[J].吉林教育,2016(46):106.
作者簡介:
張小元,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安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