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楓
【摘 要】本文基于知識框架法的應用價值和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的教學難點,論述知識框架法的應用,提出創設情境、實施目標教學法、結合教學實際完善知識框架、布置搭建知識框架作業等策略,以提升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的實用性及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職 學前教育 幼兒心理學課程 知識框架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5B-0102-02
在幼兒的教學中,理解幼兒心理是必備的基礎知識,但是由于幼兒的心理多變且毫無規律,造成對幼兒心理理解上的困難。在課程編排上,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體現出很強的抽象性和無規律性,很多中職學生在學習中難以形成系統化的理論,經常出現“課中學,課后忘”的情況。因此,發掘知識點的內在聯系,采用知識框架法教學對于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而言很有必要。
一、知識框架法的價值和意義
(一)知識框架法符合新課改對學生的要求
有效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是新課改的目的之一。針對幼兒心理教學課程的學習難點,通過知識框架法可以加深知識點之間、章節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自行對課本知識進行深加工以構成框架,從而形成系統的思維理論,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符合新課標對學生的學習要求。
(二)知識框架法以更高的知識架構體系幫助學生完成記憶
由于幼兒教育心理學是一門高度抽象的文字學科,學生往往缺乏興趣,上課走神的情況隨時發生。采用知識框架法可以將知識點劃分到每一個章節,形成一個大體框架,使學生能夠根據知識點的劃分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在學習前可以先確定學習目標,有了學習目標,在學習中就不容易走神,而且在學習后的復習過程中,通過知識框架更容易回憶各個知識點的位置和大體內容,大大降低記憶難度。
(三)知識框架法的重點抓取幫助學生完成應試
考試主要是考知識點,而知識框架法的框架搭建就是一個個知識點,一個知識框架就是一個由考點組成的系統,當學生完成對知識框架的整體把控,應對理論考試基本不會存在問題,這是知識框架法帶來的應試優勢。
(四)知識框架法能給學生帶來啟迪
知識框架法是一種教育學習方法,學生作為以后的教師,同樣需要掌握教育方法,而知識框架法可以帶給學生很大的啟迪,從知識點的提取到知識點的關系構建再到知識框架的成型過程都需要教師付出心血,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可以以中職教師的行為做參考,發掘知識框架的完成方式,從而為今后自己的教學帶來幫助。
二、知識框架法在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中的應用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針對知識框架中的重點開設情境創設法教學,是當下素質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這個方式在中職學生的課堂中同樣實用。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發學生在學習中的潛能,將“被動接受學習”變為“主動愿意學習”,這對中職高效課堂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幼兒教育心理學是一門非常抽象的課程,如果單純地進行理論教學,學生就容易失去學習興趣。理論畢竟是從實際中提取的,在實際教學中,涉及幼兒表現和特征的課程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導學生互動,再度完成從實際到理論的提取,這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對當下知識點的理解。比如“幼兒學習障礙特征和表現”“幼兒情商發展表現”“幼兒肢體語言分析”這些課程都能展開實例分析教學。此外,在純理論學習的課堂中,也可以創設實際教學情境,如教育指導課可以讓學生先制訂自己以后任教的教育指導計劃,并在課堂中創設情境讓學生實施自己的教育指導計劃,完成課堂教學后再讓學生針對自己的教育計劃進行反思,之后再讓學生交換指導計劃相互評估,這不僅完成了學生之間的知識交流,也再度讓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
(二)實施目標教學法
抽象課程的難點在于知識點過于深奧,所以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即學生在課前不明白自己的學習目的,導致課中缺乏學習重點,課后更是拿捏不住復習的要點,隨著課程學習的深入,學生錯過的知識點就越多,對課程認識就會更加迷糊,產生霧里看花的感覺,最后就逐漸失去興趣。對此,以知識點為核心目標,實施目標教學法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所謂目標教學法,就是落實整體目標,劃分每一個細節目標,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行動目的所在,從而產生學習動力。下面以“兒童錯誤行為矯正”這一堂課為例。
首先,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即矯正兒童錯誤行為。劃分細節目標依次是:第一步,展示問題兒童的案例,一般來說為了節省時間,教師提前準備案例或者學生在課前搜集案例;第二步,如何通過幼兒的錯誤行為推測其心理變化,需要學生結合之前“幼兒行為表現與心理變化的關聯”的課程進行推測,然后通過交流分析得出幼兒錯誤行為的動機所在,為“對癥下藥”做好準備;第三步,針對幼兒心理問題制訂矯正計劃,主要考驗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綜合應用能力,通過師生交流、學生的彼此交流,指出矯正計劃的不足之處,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由此,完成整堂課的目標。
其次,目標教學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它的課程結構緊湊、課堂內容充實,通過每一個小目標都能讓學生意識到參與活動的意義所在。在實際的教學中,如果是純理論教學的課堂,也可以將目標按層次劃分為單元目標、動機目標、情感目標、認知目標這樣的細節目標,在逐一實現的過程中完成對課堂總目標的教學。
最后,在目標教學中,最好加入評估和反饋環節,對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進行反思和總結。這個環節先以學生自評為主,然后教師總結,通過總結聯系課堂目標和課堂知識點,最后回到知識框架的構建上,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在知識框架中的整體位置有所了解,隨著知識框架的逐漸成形,學生會加深認知并產生成就感。
(三)結合教學實際,完善知識框架
和零散的不成系統的幼兒教育心理學相比,知識框架法以系統構建的方式加深了學生對幼兒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的理解,但是知識框架的聯系緊密性和實用指導性又決定了學生對知識框架的掌握程度,若練習不夠緊密或者欠缺指導性就會出現框架變形、框架懸空的問題。因此構建一個合理的、實用的知識框架十分重要。
完善知識框架的手段可以從兩方面入手。第一就是完善知識框架的各知識點間的聯系。在教學中,教師以現代多媒體手段生成更加清晰的、具體的、完整的知識點框架,為學生進行直觀展示,在課程講解中,搭配視頻和動圖,多媒體之外的其他教學資源也可以借鑒使用;第二就是要結合教學實際,建立更多維的知識內在聯系,同時讓知識框架具備實際的指導意義。
目前,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使用的教材是林永海編著的《幼兒教育心理學》(修訂版),從內容編排來看,涵蓋了幼兒心理和行為、幼兒的自我學習和他人制導、幼兒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方式和興趣開發等多方面的內容,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大量的闡述,整本書知識框架宏大而緊密。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這本書是面向幼兒展開的教育探討,沒有結合教師獨特的工作性質,因此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明確自己在知識框架中的定位以及各個知識點可能對自己的教育生涯產生的幫助;還有就是該書面向的幼兒教育探討停留在對單個幼兒的情況,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幼兒,幼兒的集體行為和集體教育管理問題都沒有得到闡述,對此可以進行適度拓展,完善知識框架,以加強知識框架的實際指導意義。
(四)以知識框架的搭建完善工作作為創新作業,提升學習效率
人的知識遺忘曲線顯示,在學習之后的短時間內,學習的知識會被快速遺忘,之后的遺忘速度會逐漸減緩,所以在課后進行復習,對鞏固課堂知識有很重要的幫助。在知識框架法的教育方式下,教師可以創新作業,將傳統的手抄作業和熟讀背誦轉變為對知識框架的補充完善,在此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自我完善,完成對課堂知識的復習鞏固。如要求學生建立知識框架圖作為課后作業,首先將搭建完善的知識框架圖作為第一任務,然后根據每次課堂內容的不同可以搭建當天課堂的知識框架,在知識框架中,學生要標記出各個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和層次關系,并且要有對各個知識點做出釋義的能力。根據對知識框架搭建作業的檢查,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也就一目了然,然后教師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教學,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
和傳統的摘抄作業相比,知識框架的顯著優點是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搭建的知識框架會體現自己的思維特色,既幫助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也有利于杜絕學生之間彼此摘抄的抄襲現象,同時使得教師在審閱過程中更便捷,故使用知識框架的搭建作為創新作業還是好處多多的。
總而言之,幼兒教學關系到孩子一生的發展,任重而道遠。為了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針對幼兒的心理問題展開針對性的研究教學十分重要。從目前中職的教學情況來看,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難度大,其難點在于知識抽象、知識點的結合不夠緊密、呈現零散分布,對此知識框架法是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值得教師參考應用。
【參考文獻】
[1]林泳海,劉名卓.幼兒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馬艷紅.運用建構知識框架法學好高中政治[J].考試周刊,2015,(40)
[3]霍 靜,李 鑫.知識框架在教師分析教學內容中的作用[J].生物教學,2014(7)
【作者簡介】曾 楓(1975— ),女,任職于博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學應用。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