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萍
摘 要:中高職聯合辦學模式打破了中職學生升學的“天花板”限制,充分發揮了高職院校優勢品牌專業對學生的吸引力,激發了學生報讀中職學校的熱情,帶動中職學校的專業建設和發展,有效緩解了中職學校師資力量緊張的問題,為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提供了幫助和指導,有效地促進了中職學校辦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中高職聯合辦學;提升;辦學質量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社會對畢業生學歷水平和職業技能的要求不斷提高,初中畢業生更多地選擇報讀高中,導致中職學校生源嚴重不足,甚至無人報考,招不到學生,辦學發展受到嚴重沖擊。2018年,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共有學校1.03萬所,招生559.41萬人,在校生1551.84萬人,與上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中職教育發展緩慢,一是地方政府忽視了經濟社會發展對于職業教育的需求,對中職教育發展缺乏重視、缺乏思路、缺乏力度、缺乏進度。二是在社會層面,中職教育地位不高、聲譽不佳,中職學校成為低于普通高中的“二流學?!保新毶渤蔀椤安畹壬钡拇~。三是中職學校本身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備不足,加上學生基礎弱,教學效果不佳,質量不高,影響了中職教育發展。
為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在能力及學歷水平上的高要求,百色市財經職業技術學校課題組積極探索并深入實施中高職聯合辦學,即學生在學校讀二年中職后,推薦或參加考試升入大專院校繼續學習三年,達到畢業標準可以取得全日制大專學歷。中高職聯合辦學模式打破了中職學生升學的“天花板”限制,充分發揮了高職院校優勢品牌專業對學生的吸引力,激發了學生報讀中職學校的熱情,帶動中職學校的專業建設和發展,有效緩解了中職學校師資力量緊張的問題,為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提供了幫助和指導,為偏遠地區學生接受優質教育提供了平臺,為培養的專業人才提供了較好的就業保障,有效地促進了中職學校辦學質量的提升。
一、增大對初中畢業生的吸引力,招收優質生源
隨著高等院校擴招的推進,考上大學不再是難事,并且由于經濟的發展和助學政策的不斷完善,多數家庭都能承擔起孩子上大學的費用。目前,初中階段普遍出現“重普通高中,輕中職學?!钡挠^念誤區,很多初中學校和家長寧愿推薦和花錢讓學生上一般的高中,也不愿讓孩子去中職學校。中職院校為了完成招生任務,保住學生人數規模,只能降低準入門檻,導致生源良莠不齊,招收到的學生一般綜合素質差,文化基礎弱,相當部分學生沒有任何學習目標,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為了滿足中職學生升學的現實需求和愿望,2017年起,百色市財經職業技術學校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及北海職業學院等多家自治區知名院校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采取大專直升班等形式來培養學生,既滿足了經濟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滿足了學生及家長求學深造的愿望,學生紛紛前來報名就讀。為保證向聯合辦學的高職院校輸送合格人才,學校出臺了對報讀直升班的初中畢業生的相關規定,如中考成績須達到C+以上、無紋身染發等。同時,對新生實行全員面試,通過老師跟學生聊天,了解學生的學習紀律、興趣愛好及對專業的認識等情況,并向學生介紹他們初選的專業,幫助他們明確自己是否適合所選的專業。通過規定和面試,學??梢院Y選到文化基礎比較好、學習目標比較明確及紀律意識比較強的新生,為下一步開展中職教育打好基礎,同時也讓學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專業,形成初步的專業和職業認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學生盲目選擇不合適自己的專業而無法堅持學習,因不了解專業而無心上課,大大減少了學生的輟學率。
二、全程整體規劃人才培養方案,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沒有開展聯合辦學前,中職和高職院校一般是各自制定自己的培養方案,由于專業培養目標相似性高,只是培養人才的層次不同,造成中高職專業培養目標之間缺乏系統性、遞進性,課程內容存在嚴重的重復現象,很多中職學過的課程在高職依舊開設,如《會計基礎》《汽車電工電子基礎》《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及《旅游概論》等專業課程。重復的課程內容使學生學習興趣大減,達不到遞進式學習、掌握更高層次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目標。
聯合辦學后,學校以會計、學前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等優勢專業與高職院校進行聯合培養,通過中高職銜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討等形式,加強雙方交流合作,共同商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計劃。明確中職階段人才培養重點是基礎知識和技能以及基本崗位能力,最終形成對職業的初步認知;高職階段人才培養重點是比較系統的專業理論和職業能力,能進行職業創新與創業。即中職課程打基礎,強應用;高職課程增能力,強創新。合理確定各自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后,中高職院校分別撰寫各自既層次分明又銜接貫通的人才培養方案、教育教學計劃,明確各自銜接貫通的專業核心課程,避免課程重復設置或出現盲點,保證培養規格和教育質量,保證中高職聯合辦學的銜接性、過渡性和梯度性。
三、合作進行師資培訓,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由于歷史欠賬的原因,目前相當部分中職學校師資力量薄弱,整體素質不高。中職學?;驹谇皫啄甓冀洑v過辦學低谷期,教師編制被壓縮,數量本來就不足,同時不少中職學校的教師都是從中學文化課教師里分流、轉型過來的,專業知識欠缺,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弱,既能上好理論課,又能指導學生實踐操作的“雙師型”教師少,極大地制約了中職教育的發展。國家、自治區級教師培訓安排的名額有限,中職學校又無力組織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也使教師整體素質難以提高。
開展聯合辦學后,高職院校可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的優勢。一是實行“送教上門”,組織專業名師到中職學校開展培訓工作,既指導中職學校教師進行專業實踐各環節的操作,提高其實際操作能力,又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上示范課,提高受助教師的教學實戰能力。同時,還組織專業研討會,共同探討中職學校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對策,促進專業發展。二是組織中職學校教師到高職跟班學習或者接受轉崗培訓,全程跟隨高職的專業名師和技術能手學習最新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學習教授學生的方法和技巧,最后參加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真正成長為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過硬的“雙師型”教師。三是人才支持,組織中職學校到高職院校對優秀專業畢業生進行宣傳,動員他們支持聯辦學校專業建設,到聯辦學校任教,有效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四、共享教學管理資源,推進辦學良性發展
由于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相對其他類教育而言,職業教育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辦學保障機制還不完善。貧困地區中職學校的辦學條件一般比較差,財力匱乏,基礎能力建設嚴重不足,導致不少中職學校教學設施配套不齊全、專業教學設施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資金的不足也嚴重影響到學校和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使得學生實踐機會減少。加上師資短缺等原因,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也非常落后。因此,中職學校一般采用的是重理論、輕實踐的黑板畫汽車方式來進行教學講課,導致學生就業無法完成崗位工作或者升學跟不上教師授課的進度,影響了學生的發展和學校的辦學。
相對中職學校而言,高職院校在師資和技術保障力量方面比較強大,教學實踐設施設備資源相當豐富。通過中高職聯合辦學,按照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則,高職院校對合作中職學校五年制聯合培養的專業學生,開放其設施設備和校企高度合作的素質拓展基地、專業實習基地及校內外實訓基地,同時派專業教師、院校聘用的行業專家到基地指導部分課程的教學或直接給中職學生上課,有效開展中職學校的實踐教學,保證中職學生能完成基礎崗位工作。高職院校開放有關專業的教學資源庫,開放匯聚雄厚師資開發的精品課程、特色課程,供中職學校對應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學習和使用。高職院校收集的行業、企業、崗位信息的內容,也可以開放與中職學校共享,讓師生及時了解本專業對應行業、企業的發展情況和動態,熟知對應的職業要求,為不升學的中職學生畢業就業做好職業鋪墊和心理建設工作,學生畢業后一般能順利找到工作單位,安心工作并獲得發展。中職學生升學有保障,就業有門路,吸引了大批優質初中畢業生前來報讀,學校辦學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傘吉鵬.五年制中高職聯合辦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科教導刊,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