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夢
摘 要:我國自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以來,小學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我國小學教育事業仍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如教育設施設備長期性的落后、教師團隊素質普遍偏低、學校課程的設置不合理及學生家長不夠重視教育等。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致力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本文將對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小學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針對其中的問題,提出幾點看法,以推動我國教育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關鍵詞:我國農村地區;小學教育;改革
一、發展我國農村地區小學教育的意義
我國是一個人口基數龐大的農業大國,農村地區的人口數量占人口總數的一大部分,但在農村地區,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需要很大的財力、人力及物力,發展的難度很大。小學教育是我國的基礎性教育,是學生接受正規教育的第一個階段,應該引起充分的重視。近年來,我國不斷提高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力度,農村地區的小學教育不斷發展,學校基礎設施不斷優化,小學生的學習環境變得更好,很多地區的小學都配有語音教室、體育器材室、多媒體教室以及各種需要的教育教學器材,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雖是如此,卻仍與城市地區小學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國農村地區的小學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短板,應該得到高度重視。
二、我國農村地區小學教育的現狀
(一)農村地區小學硬件設施落后,不利于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對農村地區小學的硬件設施加大投入力度,甚至不惜投入巨資支持部分地區小學教育事業發展,將小學的建筑安全問題提上總的改革日程。這種種措施無疑促進了我國農村地區小學教育的發展。盡管已對農村地區進行方方面面地改善,但由于物質條件有限,農村地區的小學與城鎮地區的小學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許多地區的微機教室、多媒體教室及語音教室等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尚未完備或是缺乏,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的農村地區的小學的教育教學設施存在很大的危險性。農村地區的辦學資金匱乏,對于教育教學儀器的購置水平相當有限。農村地區小學的圖書館中的圖書資源也相當匱乏,資料陳舊利用價值低,圖書泛黃、掉頁、缺頁,有的圖書不適合現在閱讀,沒有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更有甚者,有的地區的小學并沒有圖書館,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日常讀書要求。
(二)農村地區小學教師質量偏低,不利于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師資力量,提高就業門檻,發放高薪獎金,聘請師范大學的畢業生進行執教,為農村匱乏的師資力量注入新鮮血液。定期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培訓,定期開展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研討會,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教育教學活動的重點,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在教師的年齡方面,我國農村地區教師的年齡分布不合理。因為農村地區的條件艱苦,薪資待遇低下,不足以吸引師范大學畢業生,所以導致留下執教的多是年齡較大的老教師。這些老教師有的一個人兼兩三個班的教育教學任務,容易影響教育教學效果,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利于農村地區小學教育的發展,也不利于小學生的未來發展。
(三)農村地區小學課程設置不合理,不利于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小學課程結構指的是小學課程中各部分的配合和組織,是課程體系的整體框架,主要對小學課程的學科門類進行規定,對各科比例關系、必修課和選修課、學科課程和分科課程的安排,能夠體現一定的價值取向和課程觀念。據研究發現,我國相當一部分農村地區的小學確實開設了音樂、體育及美術課程,但由于專業教師的缺乏不得不由班主任兼職,導致班主任一人身兼多科,教育教學任務異常艱巨。
(四)農村地區小學生家長不重視學校教育,不利于小學生的學習動機的培養
在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家庭教育三者形成合力。其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在小學生的成長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中國鄉村的許多地區,學生家長的文化程度不高,對孩子的學習不加重視,竭力鼓吹讀書無用功。近年來,我國的大學生就業率低,許多師范院校的學生畢業后無法找到滿意的工作,因此許多家長對學生的學業進行干預,認為學習好壞沒有差別。這就造成了學生外出打工,學生家長進行田間收割和管理。此外,還有部分家長在農閑時加入外出打工行列,將未成年的孩子寄宿于親戚家中或者在家留守。一部分自制力差的學生匆匆完成作業進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活動;有的根本不寫作業。
三、如何促進我國農村地區小學教育改革
(一)完善農村地區小學的硬件設施,加大對教育的投入
優化鄉村地區小學硬件設施,加強遠程教育投入,改善農村地區小學的物質條件,加大對鄉村地區小學教育的投資,更新教育設備,引入多媒體設備,搭建教育教學平臺,盡力開拓鄉村地區小學生學習的途徑。多渠道、多角度籌措教育經費,政府政策向農村地區進行傾斜,著實提高農村地區小學教育水平。各級政府應該加強對我國農村地區小學的實地考察,真正了解我國農村地區小學現狀,能夠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竭盡所能地改進現如今農村地區小學現狀。政府應該對農村地區校舍情況進行實地考察,統一落實農村地區學校的教學資料,確保農村地區小學教學要求。
(二)加強農村地區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地區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政府應該積極聯合各大高校,制定出教育培養計劃,鼓勵師范院校的應屆畢業生主動到鄉村地區進行執教,政府部門做好協調作用,大力度地改善鄉村地區教師老齡化問題。對鄉村地區現有教師進行培訓,做好現有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使其思想能夠與時代并軌,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能力、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政府部門進行教師系統的培訓,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素質,使教師通過各類師德的培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職業道德素質。在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素質的情況下,樹立教師的創新意識,使其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技能技巧。完善教師的福利待遇,減輕農村地區小學教師的多方面壓力,大力鼓勵師范大學畢業生積極投身于條件艱苦的地區進行執教,完善農村地區教師隊伍,逐步改變教師“老齡化”現象,使農村地區小學教師年輕化和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