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卓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6-157-01
摘 要 新《公司法》頒布多年,在公司治理應用《公司法》的相關問題也逐步凸顯。據此,本文以《公司法》為視角,分析了《公司法》視角下公司治理問題,并從中小股東權利適度維護、雙層股權結構辯證應用、股東會及董事義務規則細化等方面,對《公司法》視角下公司治理對策進行了簡單的分析,以期為公司治理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效的借鑒。
關鍵詞 公司法 公司治理 中小股東
在改革開發進程中,我國社會市場經濟水平得到了穩步的提升,多數企業依據《公司法》的要求構建了與自身相符的企業治理架構。但是由于缺乏充足的治理經驗,且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導致多數企業還沒有形成真正規范的治理制度,也無法切實完成公司制運行機制改革任務。因此,探究基于《公司法》視角的公司治理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基于《公司法》視角的公司治理問題
(一)中小股東權利不明確
在我國公司治理中治理主導權仍然控制在大股東或者董事手中,其并沒有明確中小股東管理資格。與現行《公司法》規定的公司管理要求相背離。
(二)股權結構不完善
現階段我國公司治理主要利用股權控制的方式。股權控制直接以股東會為作用對象,股權的直接控制者包括但不限于控權股東,而實際控制人大多為股東之外的公司控制人。導致股東控制結構過于單一,影響了股東控制效果。
(三)股東控制權限濫用
從根本上來說,公司治理是一個中性概念,《公司法》對公司治理的態度具有一定矛盾性。同時由于股東控制規范存在一定盲區,導致股東控制權濫用情況突出。再加上股東身份實質性認定規則的缺失,促使公司治理中存在較大的法律風險。
二、基于《公司法》視角的公司治理措施
(一)適度保護中小股東權利
股東——董事會——監事會是我國現行《公司法》主要治理框架,股東占據著絕對領導地位,對于公司治理穩定性具有直接的影響。大股東的絕對領導地位,違背了我國《公司法》公平性原則,因此,為協調公司治理中利益,應對公司內中小股東權利進行適度維護。一般來說,我國《公司法》對于企業內中小股東維護主要采用傾向保護方式。即在明確我國內部中小股東一定權利的基礎上,明確其在企業發展重點責任。因此,為了保證企業股東投資收益的公平公正及安全性,依據長期發展、長久收益的原則,構建適度傾斜保護體系。同時依據《公司法》相關內容,在公司治理體系中引入股東代表訴訟制度。允許中小股東代表企業利用股東代表訴訟的方式,對大股東利用關聯交易侵占公司財產的行為提出訴訟。通過司法約束,促使中小股東約束公司實際控制人濫用公司權力,在保證企業治理效果的同時,防止中小股東權利濫用對企業投資持久性的影響。
(二)構建雙層股權結構
《公司法》視角下的股權結構主要是股東持股比重與所持股性質間關系,其與公司治理結構間存在較為緊密的聯系,也是公司股東股權分配的直接體現,對公司治理效果具有較大的影響。依據《公司法》規定的同股同權、一股一權原則,可在企業內適當設置雙層股權結構。即在上市公司同時發布普通投票股、特殊投票股的過程中,促使特殊投票股投票權高于普通投票股。通過在雙層股權結構的構建,可以在保證公司創始人對公司控制權的基礎上,促進市場中相關資本間協同應用功能。進而降低上市企業沖突,提高企業治理工作質量。但是雙層股權制度對公司內部中小型普通投票股股東正規權益具有較大威脅。基于此,在雙層股權制度構建過程中,相關人員應以辯證的態度。從優勢、弊端兩個方面,對本企業中雙層股權制度適用情況進行分析,以充分發揮雙層股權結構優勢,弱化雙層股權結構運行弊端。
三、細化股東會及董事義務規則
細化股東會及董事義務規則,主要是在股東會及董事以往職權的基礎上,補充與《公司法》視角下控制權對應的義務及責任規則。
一方面,依據新《公司法》第二十一條“不得濫用......”的義務性規定。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可以預防性義務職權設置的方式,針對股東會董事實質——經營權,在保證股東會優先責任的一般權利的基礎上,補充規定股東注意義務。并明確設置注意義務向股東實際承擔義務轉化的標準。即股東是否直接參與,或者間接參與公司經營。
另一方面,對于董事而言,注意義務、忠實義務是法定義務,其在我國《公司法》視角下不存在額外免除的情況。且相較于董事責任保險、或者董事責任免除的《公司法》規定而言,注意義務、忠實義務對于董事具有更加嚴格的要求。即董事應是經股東大會選舉或者職工代表大會等法定程序產生的個體。借鑒英國等歐洲國家在董事義務規則設置時的經驗,結合我國新《公司法》增設的“實際控制人”內涵。可以有針對性的在公司治理中設置實際控制人的一般性義務。同時以參與經營為基礎,針對習慣指示,或者命令董事行事的控制股東設置完善的義務規則,以避免股份股東循環利用傀儡董事逃避責任的情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公司法》視角下,與我國公司股權集中相對應的為多數股權控制,通過強化國有獨資控股公司所負有的特殊經濟使命,可以促使保護股東利益貫徹在企業管理的各個模塊。因此,針對現階段公司治理過程中存在的股東權利濫用或者不正當關聯交易、直接利益輸送等情況,可以在雙層股權結構制定的基礎上,明確股東會及董事的義務規則。同時適度保護中小股東權利,保證《公司法》視角下公司治理工作效率、質量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盧祥興.新時期《公司法》視角下的公司治理[J].法制與經濟,2017(6):123-125.
[2]鄭勇.完善公司治理視角下的股東法定知情權保護——兼論《公司法司法解釋(四)》第九條[J].管理世界,2018,34(02):191-192.
[3]徐文進,姚競燕.公司治理語境下高級管理人員規制路徑探析——以公司法與勞動法的規范沖突化解為視角[J].中國勞動,2018,414(06):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