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的必然要求,目前和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改革開放將繼續深入推進,經濟社會深化持續快速增長,農村發展將進入從數量向質量和效率轉變的過程。為完成從溫飽到繁榮的歷史性跨越,農村振興是中央在偉大歷史關頭提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創新和改革農村事業單位和機制,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快農業現代化,注入先進文化和村莊,建設現代農村文明,打破城鄉經濟社會雙重體系,建設城鄉共同命運共同體,建立現代農村治理體系。實現農村治理制度現代化和治理能力是實現農村振興的必然途徑。
關鍵詞: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興義市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地處黔、桂、滇三省區結合部,該地區貧富差距較大,與發達省份相比存在很多不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興義市的整體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在興義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展情況,筆者就“興義市農業農村現狀、如何在興義市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等問題進行了走訪調研,對興義市農業農村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實現路徑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和思考,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當前興義市農業農村工作現狀
針對興義市農村農業發展的情況,筆者選取了萬峰林甕本村、南盤江鎮、烏沙鎮等鄉鎮進行調研。目前,興義市農業農村發展整體情況較為良好,例如較為突出的萬峰林甕本村村民整合資源,通過與深圳、廣州等發達城市的企業合作,創辦興義市“欣烽皮包手袋廠”,在走訪中筆者了解到,該企業不僅解決了當地部分群眾的就業問題,同時還提供給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思路。基本情況如下:
(1)萬峰林甕本村。甕本村產業有興義市才華手袋廠新建項目,占地六畝,總投資300萬元,年生產手袋200萬個,一期解決就業200余人,二期解決就業500余人,建成后年產值達到500萬元。覆蓋甕本村全部貧困戶97戶的有效勞動力,積極帶動全村其他農戶就業創收。除此之外還有冬桃擴種項目,已建成120畝冬桃種植基地,項目一期已解決就業20人。中草藥種植項目。該項目占地500畝,總創收400萬元,主要種植黃精(老虎姜)建成后每畝為老百姓創收15000元。
(2)下五屯街道辦。籽粒玉米種植調減面積5200畝,需替代作物面積1321.2畝,替代品種9個。其中:壩佑村918.9畝(主要替代作物蔬菜203.3畝、果樹305.6畝、花卉苗圃167.2畝、雪松101.3畝);高卡村374.5畝(主要替代作物車厘子93.9畝、西瓜110.6畝、果樹374.5畝);莊園社區27.8畝,解決群眾基本收入問題。
(3)烏沙鎮。籽粒玉米種植調減任務目標8500畝(烤煙932.8畝不計入替代作物上報市級,分布在納姑村666.5畝、窯上村266.3畝),替代作物面積為7567.2畝,現已完成4378畝。其中:飼草種植355畝已全部完成、水果173畝已全部完成、蔬菜4650.2畝,已完成2750畝,薏仁米2389畝已完成1100畝。烏沙社區1556.9畝(圖斑分布在烏沙污水水廠至烈士陵園周圍、烏沙壩子、中學背后、陳家小河邊、柳樹坪)。主要替代作物蔬菜1502畝,已完成900畝;薏仁米54.8畝,已完成54.8畝;共完成954.8畝。
總體來說,興義市各鄉鎮農村經濟發展狀況較為良好,但仍舊呈現出一些特點。其一是種植業結構較為單一,大多以青菜、生姜、冬桃等,經濟收益不大的農作物為主,例如烏沙鎮集中發展水果和蔬菜,魯布格常規種植作物為小麥、油菜。其二是農業發展多以傳統農業為主,在調研中,課題組了解到興義市大部分鄉鎮的農村的種植業,占很大比例的農戶將農產品用于自用,用于銷售的比例較小,因而難以滿足生活的需要,生產出的農產品未能完體現出商用價值。
二、當前興義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針對興義市各鄉鎮的實際情況,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存在著人才短缺、農村建設資金不足、農民持續增收等難題。
(1)興義市鄉鎮普遍存在著人才短缺的難題。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批有知識、有文化的農村年青人不斷向城鎮遷移,農村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2015年,全國鄉村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高達12%,分別比城市和鄉鎮高2.8和2.6個百分點,農民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也不能完全適應鄉村振興的需要,因而在興義市要落實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急需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愛農村的實用性人才,尤其是在推廣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農村公共服務管理方面。在調研中,課題組了解到,例如萬峰林甕本村、則戎鄉等鄉鎮存在著農技人員技術素質的發展滯后于農業農村農民的技術需求。因缺乏培訓和經費不足等原因,導致農技人員難以繼續學習深造,長期未參加學習培訓導致部分農技人員知識老化、思路不寬,只懂糧油作物生產,缺少具有特殊作物、特色農業、農產品加工及農產品營銷推廣技能的人員,缺乏懂市場、會經營、能管理、可直接參與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復合型、綜合性的農業科技人才。
(2)興義市大部分農村種植業結構單一。受自然地理因素影響,魯布格鎮種植業主要以烤煙、油菜、玉米、小麥、水稻為主,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外出務工人員逐漸增加,務農人員老年化,常規種植正處于逐步縮減的狀態。為豐富農村產業結構,不得不重新探索農業產業路子,像中藥材、經濟作物等都屬于初步階段,農民收益不高,而且務農人員思想保守,導致產業發展中出現了諸多困難。
農村振興戰略的目的是使興義市農村人民過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養成良好習慣,營造良好氛圍,使興義市農村人民過上美好生活。良好的生活,家庭的繁榮,人民和村莊的美麗。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農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是工業繁榮,生態宜居,有效治理,農村文明和繁榮,符合黨和政府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我們不能通過傳統方式安排項目和派遣干部,只是給錢和財產來解決問題,但我們必須從系統、整體和協調的角度全面考慮,強調生態保護,產業升級和文化遺產,從而振興農村。
參考文獻:
[1]努力走出一條“長治特色”鄉村振興之路[N].本報評論員,長治日報,2018-03-02(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