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階段語文教學進入全新階段,這一階段的語文教育,承接了小學的基礎性內容,同時與高中階段的語文教育聯系密切。因此提升初中語文教育質量,是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特定的主題,在主題性閱讀的過程中以有效的方式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夠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展,文章對此展開探究。
關鍵詞:語文;主題性閱讀;寫作
語文是一門充滿了文學魅力的學科,每一個教育細節都決定著最終的教育質量,因此在教育實施過程中應該注重教育細節,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提升[1]。不難發現,初中語文教材中,文章的主題、內容都是依照單元主題編寫的,教材每個單元的主題與課文選編都圍繞特定的主題展開,意義在于使閱讀文本的指向性更集中,讓學生在閱讀中主題意識更鮮明,從而充分發揮教材的示范作用。在教學中將主題性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基于單元閱讀主題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一種促進學生閱讀、寫作能力雙重提升的有效教學方式。
一、主題性閱讀概述
主題性閱讀能夠更好地發揮教材的示范作用,增加學生的主題意識,讓學生的閱讀更有目的性和指向性。初中語文教材的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特定的主題,在教育實施過程中,主題閱讀的方式能夠更早、更快、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通過初中語文教材的閱讀編寫,我們可以看出,同一個主題有多篇經典的文章需要學習,如愛國主題、自然主題、季節主題、情感主題,等等,每一個主題所選擇的文章都有深意,內容也極為豐富,符合整體性組織教學的原則。主題性閱讀以一個單元的教材為一個小的系統,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個單位,通過單位的閱讀而掌握系統知識,以主題為引,將同類型的文章串聯為一個整體,從而集中學生的思維[2]。主題性閱讀看似簡單,實則是通過學生多次的單位閱讀,而理解主題的性質、內容,在此基礎上自發地聯系已有知識,學習未知知識,最終做出有價值的判斷,在思維上得到啟發。
二、主題性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的意義
主題性閱讀是學生思維集中的有效方式,每個單元特定的主題包含了豐富的閱讀內容,學生通過單位個體的閱讀,圍繞主題發散思維,最終思想、意識都集中于主題所涵蓋的范圍內,日后面對同一個主題的文章時,就會更有感悟,有所得、有所思。基于主題閱讀有效融入寫作訓練,能夠在學生思維最為集中,對主題感悟最深的時刻,將自身的靈感以作文表述出來,尤其在一個單元的主題性閱讀任務完成以后,進行同主題作文的寫作訓練,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情感主題的單元,通過對單位文章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多種情感描寫、記敘、修辭方式,當主題式閱讀結束后,學生的情感和思維尚有余溫,此時進行情感類作文的寫作訓練,不僅能夠提升寫作的質量,還能夠加深學生對同類型文章寫作技巧的印象,對學生日后的學習有積極性的作用。
三、語文教學中主題性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策略
1.激發興趣,以讀促寫
激發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是提升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和寫作的魅力,并在此基礎上以主題性閱讀促進寫作,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寫作的點,并且學習閱讀文本中的寫作技巧,將之應用到自己的作文練習中。例如,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的閱讀主題為四季美景,教材中選擇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劉湛秋《雨的四季》三篇文章,在教材文章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利用多媒體等工具,導入關于四季美景的圖片,其他季節景色描寫的片段、素材,讓學生從閱讀中感受四季美景,在文字的盛宴中放飛思緒。通過多篇同主題文章的閱讀,學生學會了景色描寫的順序、修辭手法。教師在閱讀結束后布置關于四季景色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將最愛的季節,最迷人、難忘的景色以作文表達。如此,學生會自主總結文章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技巧,并將之有效應用于寫作中。主題性閱讀的開展,在一定的時間內會加深學生對某一類主題文章的感悟,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點,寫作練習同時進行,可以再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并且將閱讀中所學習的技巧第一時間應用,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注重細節,培養技巧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育細節,提升學生“精讀巧寫”的能力。語文是一門充滿魅力的語言類學科,每一個漢字、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都飽含深意,值得細細品讀。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雖然囑咐學生多讀、多練,但學生并未掌握有效的閱讀和寫作方式,導致收效甚微。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技巧和寫作技巧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從細節中發現美,在閱讀中發現有用的信息,在寫作中能夠進行細枝末節的修飾。例如,七年級語文上冊單元主題閱讀(三)成長之旅主要結合童年發生的一些事情來進行細節的描寫,在閱讀文章之前,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快速瀏覽、朗讀、精讀、細讀文章,在閱讀過程中將文章中的細節描寫標注出來,通讀文章后再回頭細細品讀這些細節,結合文章的主旨和整體思路,挖掘細節部分所蘊藏的情感,體會文章的深意。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選擇精彩的片段、語句、章節,讓學生隨堂仿寫,或者對文章進行縮寫、改寫,模仿作者的思路和情感嘗試擴充文章的細節,讓自身的思維和情感真正融入文章中。如此邊閱讀、邊練習,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閱讀和寫作技巧,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提升學習效率。
3.讀寫結合,穩定積累
讀和寫的有效結合,能夠深化讀寫中的感悟,讓學生的思想和心理更為成熟。除了課堂主題閱讀之外,每一個單元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推薦相應主題的課外閱讀素材,讓學生閱讀更多與主題符合的文章,積累更多的知識。在日常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要求學生讀寫結合,在閱讀過程中,將修辭、重點、精彩語句做上標記,通讀文章之后針對這些精彩部分再次學習和記憶,這樣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背影》主題閱讀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受親情,珍惜親情,學習如何用平實的語言和傳神的細節來描寫人物。我在課后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回家后搜集一些與親情相關的課外閱讀,向父母親人表示自己的關懷之情,并自己創作一篇與親情有關的作文,從而做到讀寫結合,提升閱讀寫作能力。
四、結語
初中語文教學中,主題性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教育細節,在主題性閱讀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在未來發展中,教師應該探索更多有效的教育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邢堅,張妍,孫宏,等.語文學科“思維發展”的表現與提升策略——以2017年高考語文(天津卷)為例[J].考試研究,2017(6):3-18.
[2]周媚山,溫小軍.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還是分離——基于葉圣陶讀寫關系觀的探討[J].課程教學研究,2016(6):54-58.
作者簡介:黃小華(1963—),男,壯族,廣西南寧人,中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