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各種高新技術(shù)不斷涌現(xiàn)。技術(shù)的更新帶來教育的變革。教育信息化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變抽象為形象,在拓寬時空、提高教學質(zhì)量、突破重點和難點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關(guān)鍵詞:信息技術(shù);小學語文;教學情境
一、創(chuàng)設(shè)多種教學情境,變抽象為具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有效地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體驗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如在上《和田的維吾爾人》時,我在課前播放了《我們新疆好地方》的MV,這大大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帶著興趣進入文本,自主地學習課文,挖掘課文。同時在講到維吾爾人的歌舞從來不受人員、場地和時間的限制時,我穿插了維吾爾人在多個地方、多種情況下跳舞的視頻,視頻中他們享受的神情,優(yōu)美的舞姿,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還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維吾爾人的能歌善舞。
二、進一步拓寬師生互動、交流、合作的空間,給學生舞臺,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和表達能力
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師生交流不僅更加快捷方便,而且交流方式、內(nèi)容多樣,可以實現(xiàn)情感溝通和資源共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我不時走到學生中間,對多媒體展示的范文不斷加以評價,針對問題,師生共同討論,對學生的回答,作簡要評述,這樣師生之間變?yōu)椤傲憔嚯x”,教學交流變成了情感溝通和心靈交流。同時,利用“希沃”、小度Wi-Fi將學生的作文展示在大屏幕上,小作者自己讀自己的作文,有了直觀地展現(xiàn),加上朗讀情感,其他學生能更快速并準確地找到該作文的優(yōu)缺點,并指出。小作者在朗讀中也鍛煉了自信,增強了朗誦能力。
三、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拓展課堂時空的廣度和深度,擴大課堂的容量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它包括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代表著中國的軟實力,體現(xiàn)著仁義禮智信的古老生活哲學。在學習古代詩歌、部分簡單文言文、現(xiàn)代詩歌以及革命事跡的文章時,由于年代久遠,學生在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時深感困難。
如《燈光》一文,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進入文本之前,我為學生展示了大量的資料,大量的歷史資料讓學生體會革命者的奉獻精神。而默默無聞的戰(zhàn)士他的心愿就是能讓未來的孩子在燈光下看書學習,此時,我出示了沒有燈光時,孩子們心驚膽戰(zhàn)、爭分奪秒地看書以及有了燈光以后看書時的幸福的笑臉的圖片,兩者鮮明的對比,讓學生體會到“燈光”不僅僅是學習所需,更象征著幸福安定的生活。“燈光”是革命者的信念和前進的方向。
四、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的靜態(tài)呆板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優(yōu)勢,創(chuàng)設(shè)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引起學生的注意,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tài)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使學生進入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學習《月光曲》時,我在課前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讓學生閉上眼,聽著音樂想象畫面。當琴聲結(jié)束,每個人腦海中都浮現(xiàn)了不同的畫面,我?guī)е麄兊漠嬅嬖龠M入文本,去體會貝多芬的善良,體會兄妹對生活的熱愛。在學習《中華少年》時,我播放了《少年中國說》《恰同學少年》的演講,從鏗鏘有力的朗誦中,激發(fā)了學生愛國的熱情,再進入《中華少年》的文本,帶著激情,他們的朗誦更加有力量,愛國之情更加濃烈。
五、通過網(wǎng)絡(luò),使語文課走出文本,走進校園、融進生活、走向社會
語文無時無刻不在,與人交流,各種文案,各種視頻、廣告、新聞都需要用到語文。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多媒體的影響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借助多媒體自學,同時將所學應(yīng)用到生活中。
參考文獻:
[1]陳燕瓊.淺談信息技術(shù)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運用[J].中小學電教,2008(Z1).
[2]劉智越,丁敏,鄭潔.當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以江蘇省南京市為例[J].才智,2017(36).
作者簡介:常鳳華(1965—),男,甘肅隴西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