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長歡 張雯 李軍
摘 要:生物實驗是高校醫學專業的重要教學手段,能夠將知識直觀的呈現給學生,并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生物實驗室的管理與建設有著重要意義。本文中,首先闡述高校醫學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與建設的必要性,然后分析當前存在的不足。最后,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究具體的措施,目的是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醫學;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實驗室建設
在生物實驗室的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危險生物因子擴散、傳播等危害,因此為影響師生等人員的安全。對此,高校必須加大對生物安全的重視,積極做好生物實驗室的管理、建設工作。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實驗環境的安全程度,保證實驗教學能夠更加順利的推進。也就是說,高校醫學生物實驗室的管理與建設工作勢在必行。
一、高校醫學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與建設的必要性
在高校的醫學生物實驗室中,存在大量的、多種類的生物因子。如果這部分因子與人體接觸,將會產生十分嚴重的后果。例如:我國在2003年爆發的非典型肺炎、2011年東北農業大學所發生的布魯氏菌病感染問題、2014年美國CDC生物實驗室炭疽桿菌感染事件。在過去的多年間,多個醫學生物實驗室出現了安全問題,為高校的相關工作敲響了警鐘。由此能夠發現,高校積極推進醫學生物實驗室管理、建設有著較強的必要性?;卺t學事業的高速發展,各個科研機構、高校之間都已經對生物實驗室進行嚴格的安全管理,同時設置了不同的安全等級,為醫學研究與教學提供保障。在科技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高校醫學專業所采用的實驗室教學愈加頻繁,所以其中所存在的隱患問題也愈加凸顯。如此看來,有必要提高全體師生的安全意識,完善醫學生物實驗室的管理機制,進而滿足教學的需求[1]。
二、高校醫學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與建設存在的不足
(一)投入力度不足
在某高校的醫學生物安全實驗室中,每年大概需要滿足1200名學生的需求。因此,無論是實驗室的設備還是其面積,都存在明顯的不足現象。教學過程中,常常每4課時的醫學實驗,需要2個班級對安全柜進行輪流使用。如果實驗的內容較多,基本上在沒有進行消毒的條件下便進行下一次實驗。此種管理方式很容易產生交叉感染的現象。因為空間范圍的影響,每批次參與醫學實驗的學生較多,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教師都不能進行有效的監控。長此以往,不僅違背了醫學實驗室無論操作的規定,還會對師生的身體產生不良不良影響。究其原因,高校對于醫學實驗室管理與建設的投入力度不足,包括資金、人力等方面,無法在根本上保證實驗操作的安全性。
(二)制度并不完善
實際上,無論是醫學生物實驗室還是普通的實驗室,為了保證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實驗室設備與學生的安全性,都會制定相關的制度機制,以此來實現管理與建設的目的。但是,當前諸多高校在管理、建設醫學生物實驗室的過程中,并未及時對制度進行補充、調整。在某高校的發展中,醫學生物實驗室除了為教學服務之外,大部分實驗器材還會對外開放。其中,BSL-1級別的實驗室除了研究生使用之外,還有大量本科生進行實驗操作。由此可見,高校對于醫學生物實驗室的共用現象,并沒有實現有效的管理。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當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同時在該因素的作用之下,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也無法得到保障,甚至在完成實驗以后的廢棄物未進行有效的滅菌管理[2]。
(三)忽視安全教育
在高校醫學生物安全實驗室所的使用、管理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學生、教師以及管理人員的安全教育,使其能夠意識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從而主動規范自身的行為。不過就當前的現狀來看,高校并未認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忽視對醫學生物安全實驗室使用規范的教育。同時,雖然部分高校對相關人員進行了教育,但是基本以學生作為教育對象,而教師與管理人員并沒有成為教育的重點。這樣一來,教師與管理人員常常會放松警惕,無法對學生的操縱行為進行規范。久而久之,學生很可能會將操作規范拋諸腦后,違反生物實驗的規則、要求等,無法保證實驗操作的安全程度。因此,高校必須加大對安全教育的重視,并將教師、管理人員作為重點,為實現生物安全的目的提供保障。
三、高校醫學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與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管理與建設的投入
1.資金投入
由于醫學生物安全實驗室是高校教學、科研的基礎設施,所以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相關的設備。結合筆者對高校實驗室現狀的分析,發現其面積不能滿足日常教學的需求,導致其中暗藏安全風險。為了能夠避免這一問題,高校需要對實驗室進行擴建,因此必須以充足的資金作為前提。例如:高校對當前的實驗室面積、學生數量、實驗課時等因素予以整合分析,然后確定需要擴建的面積,最后對資金投入進行預算分析。在這一前提下,可以在保證面積合理的基礎上,避免出現資金浪費的問題。除此之外,高校還需要對實驗室中老化的設備進行更換,否則很可能會影響實驗的效果。基于此種方式,能夠在根本上優化醫學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建設,為滿足實驗教學的需求提供保障。
2.人員投入
人員是高校醫學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的主體,不過當前的管理人員基本以保安為主,其不具備專業的技能知識。因此,并不能在日常的巡檢中,發現實驗室的異常,或者及時對師生的不規范行為進行指導。為了能夠避免實現生物安全管理的目標,高校需要加大專業人員的投入,對實驗室進行更加科學的管理。例如:高??梢栽卺t學生物的教師中,選擇兩名技術過硬、責任強的人員負責管理工作。也就是說,高校應該設置醫學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崗位,同時明確該崗位的職責、義務與權限。通過此種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有效避免實驗期間的安全問題,同時還能夠在日常的開放中進行針對性管理?;诖耍梢杂行岣吖ぷ鞯馁|量,為高校的實驗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完善管理與建設的制度
1.日常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醫學生物實驗室一直處于安全的狀態,高校應該積極設置日常管理制度,為管理人員的工作提供依據。對于日常管理而言,與實驗期間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差異。管理人員需要定期查看實驗室中是否有異味,并使用檢測設備對室內的空氣進行分析。在這一前提下,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實驗室內部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予以處理。另外,管理人員需要在完成實驗以后,及時對實驗設備、環境進行消毒,同時檢查實驗的廢棄物是否全部進行滅菌處理。采用此種方式,可以有效保證實驗室環境的安全性,規避生物因子出現傳播、擴散的問題。不僅如此,管理人員還應該制定實驗室臺賬,每一次完成檢查、處理以后對相關的信息進行詳細記錄,形成完整的日常管理檔案,為后續的工作提供參考。
2.實驗管理制度
高校醫學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功能,主要體現在教學、研究等方面。因此,師生是實驗室的主要使用者。為了強化安全管理的效果,高校應該試驗管理制度進行完善。首先,實驗課程進行制度管理。每次開展實驗教學之前,管理人員都應該對師生進行相應的交底,使其能夠明確具體操作的規則。同時還要設置獎懲制度,以便于激發師生安全實驗的積極性。其次,要課余時間的對外開放實驗進行管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課余時間實驗室都必須進行實名登記,并采用攝影設備獲取其的臉部信息,避免出現捏造信息的現象。另外,當實驗室中有人進行實驗時,管理人員都必須進行監督、管理,及時指出不規范的操作行為。運用這樣的管理制度,能夠有效實現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目標[3]。
(三)重視管理與建設的教育
1.安全教育日?;?/p>
目前,諸多高校忽視對管理人員、教師與學生的安全教育,導致生物安全實驗室頻繁出現問題。此種現象,除了無法實現實驗目標之外,還會威脅師生的身體健康。因此,高校應該對安全教育進行日?;幚恚瑥亩WC所有人員都能夠認識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高校還需要細化安全教育的內容,將2003年爆發的非典型肺炎、2011年東北農業大學所發生的布魯氏菌病感染問題、2014年美國CDC生物實驗室炭疽桿菌感染事件等,作為教育的典型案例,深化其對生物安全的認識。長此以往,能夠在高校內部形成良好的實驗氛圍,同時強化安全實驗操作的意識,解決以往實驗室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而全面提高生物實驗的安全性。
2.規范學生的行為
在醫學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管理中,發現學生的失誤操作、不規范操作,是導致生物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所以高校應該通過合理的教育,有效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行為。具體而言,除了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外,還要將實驗操作技術、規范作為重點的內容,提高學生實驗操作的專業性。同時,在具體的實驗操作中,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避免出現操作不規范的問題。假設在同一節課程中,學生的數量較多,教師無法實現有效的管理,則管理人員需要承擔起相應責任,參與到學生實驗操作的指導之中。運用此種方式,可以彰顯出高校對醫學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的重視,實現對全體學生思想的滲透與影響。而這樣的方式便于高校發現安全教育的不足,從而及時進行調整、優化,為切實達到管理目標奠定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醫學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管理與建設,有著多方面的必要性,與教學、安全有著緊密的關系。不過當前的工作中存在諸多不足,增加了實驗室的風險。為了能夠實現生物安全的目的,為師生構建和諧的生活環境,高校必須結合自身的問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方案,提高管理與建設的合理性,進而為高校醫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焦紅見,曹琳,龍建綱.生物安全防護策略在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驗室中的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19(04):56-58.
[2]張勤,孔宇,張希如.全國高等學校醫學專業研究生規劃教材《實驗室生物安全》(第3版)編寫會在南方醫科大學召開[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9,23(02):250.
[3]孫書洪,李華,亓樹艷.“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與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11):29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