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凡 劉立旺 楊欣燁
摘 要:持續改進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三大核心理念之一。文章以材料物理專業為例,在相關反饋結果的基礎上,從理論課程教學、實驗課程教學、本科生畢業論文這三個主要方向闡述了持續改進的相關措施。相關的課程改革促進了課程教學的優化,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工程認證;持續改進;課程教學
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有助于促進我國高校工科教育不斷規范化和工程師資格的國際互認[1]。持續改進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三大核心理念之一[2],持續改進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復雜工程的能力,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和智力支撐[3]。本文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材料物理專業為例,闡述課程教學實踐中持續改進的一些舉措和效果。
一、理論課程教學持續改進
專家聽課、學生網上評教以及召開座談會,都可以將評教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并督促任課教師及時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在理論課程體系方面,入學后一些學生缺乏對專業的了解、學習目標不明確,導致對自己的未來規劃不足,主動申請轉專業。因此,學校給大一學生增加了新生研討課,由學科教授向新生開展16學時的專業領域及前沿發展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發展歷史和趨勢,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同時針對本專業的定位和學生的培養方向,增添了“功能材料”“功能陶瓷材料”和“功能金屬材料”等專業性課程,增強學生對相關功能材料的理解和應用,使學生具備解決關于功能材料復雜工作問題的基本理論知識,增強學生在功能材料領域的就業機會。在課程教學方面,以“材料科學基礎”課程課堂教學為例,學生和督導認為課堂與學生的互動偏少三元相圖講解過深,該課程的教學大綱與專業概論課程存在少部分教學內容重復的現象。為此,授課老師增加了課堂討論學時,主要體現在相圖和位錯部分,增加了課后思考題的作業量和分值比重;緒論內容有部分與專業概論重復,已經進行了調整和精煉;對三元相圖部分進行調整,減少了立體相圖學時,增加了投影圖和截面圖學時;減少了陶瓷相晶體結構學時,將氧化鋁結構改為課后思考內容。在課堂教學中,課程內容理論深度較高,建議改進內容講述方法。針對課程內容多為基礎理論的特點,教師在每講解內容前都舉一些例子,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針對課程內容較難、學時少的特點,可以在講解時不把所有內容都展開,每章圍繞一條主線進行深入講解,使學生對其有一個較系統的理解,并不要求課程內容展開較多。
二、實驗實踐教學持續改進
2013年的往屆畢業生座談、2014年的應屆畢業生座談和調查問卷以及用人單位的反饋均反映出本專業的實踐課程有利于鍛煉畢業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有利于未來的工作發展。部分在校學生也認為,本專業學生的理論知識比較系統扎實,但實踐能力欠缺,在培養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結合存在脫節現象。為此采取的措施和改進的效果如下。
1.加大實習經費投入和共建實踐教育基地
2013年以前由于受到實習經費限制,實習時間縮短,實習單位尤其是擁有現代化先進技術的企業不足,嚴重影響了實習效果。因此,學校加大了實習經費的投入,對認識實習和工作實習進行了規范化管理,要求學院統一安排,教師帶隊進入企業,讓學生真正體驗材料領域企業的真實環境及工作方法。考慮安全性、管理方面等因素,企業往往不大愿意接待高校實習,即使勉強接待實習,也不讓學生動手,甚至能站在安全隔離帶外遠望,使實習尤其是生產實習變為走馬觀花,流于形式,學生反饋的意見較大。因此,院領導十分重視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和實習環節的質量監控,領導帶頭走訪實習基地,加強與實習基地的聯系與交流,建立牢固的互利互惠的長期合作關系并開展掛牌工作。例如,學院與中電熊貓等企業進行合作,建立教育實踐基地,使本專業的生產實習能達到短期定崗實習、跟班實習和系統訓練于一體,提高實習單位的數量和規模,持續地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實踐能力。
2.優化實驗課程內容和實驗性質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16版本科培養方案和實驗課程大綱在不斷更新和修訂,增加了綜合型和設計型實驗內容,減少了驗證性實驗,以加強對工程能力和創新素質的培養。以“材料制備與合成實驗”為例,此實驗課集金屬、無機非金屬及復合材料等材料加工、成型、檢測為一體,同時對內容進行優化,剔除一些不必要的、陳舊的實驗內容,充實新的、復雜性的實驗,共32學時。為了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相關專業理論選修課又設立了相對應的專業實踐課程,使學生感受實踐內容與社會先進技術的緊密結合,進一步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3.不斷更新和購買實驗設備
學生在座談會上表明,學院部分實驗設備老化,如某些硬度計是20世紀70年代生產,嚴重老化,實驗臺套數不足,如果復合材料實驗時學生較多,學生動手實驗機會少。因此,學校每兩年就利用申請的修購專項經費對實驗設備進行更新和購買。
三、畢業論文教學持續改進
學校和學院十分重視畢業設計環節的質量監控,院領導、專業負責人、督導專家對本科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的題目嚴格把關,從教師選題、學生開題、中期檢查、論文評閱到畢業答辯進行全程監控,如畢業設計選題要求來自工程實踐和教師科研。學校還組織教學專家抽查畢業設計(論文),并將抽查結果反饋給相應的指導教師,以此督促教師認真履行指導和把關職責。為進一步加強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建設良好學風,培養恪守學術道德的創新人才,不斷提高學校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必須全部參加學術不端檢測;實施二次答辯制度,答辯成績排名在本專業后5%者,必須修改畢業設計(論文)并在2周后重新答辯,如果仍然不及格,當年不予畢業,2015年度共有4人進入二次答辯,且全部通過。2016年學校在2016屆畢業設計抽查中,發現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質量較高,故確定2016年本專業參加二次答辯人數為成績排名后3%者,共有3名學生進入二次答辯,且在1周后均通過答辯。
持續改進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三大核心理念之一,持續改進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工程的能力。學院通過各方面的反饋結果,積極地改進教學方法和制度,創造各種條件,為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得提升提供了多種渠道和方法。
參考文獻:
[1]謝越,韓傳紅,段立珍.國內外高校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差異比較[J].大學教育,2016(12):33-34.
[2]李志義.解析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持續改進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15(23):33-35.
[3]楊統一,劉延鵬,陳芳艷,等.專業認證背景下高校環境工程培養方案的特色化構建——以江蘇科技大學為例[J].高師理科學刊,2018(10).
作者簡介:江凡(1988—),男,安徽東至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金屬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