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 要:在新的教育形勢下,高職英語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面臨諸多壓力與挑戰,本文結合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采用調查問卷和訪談等方式調查濰坊地區四所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狀況,旨在分析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并探究英語教師專業發展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教師專業發展
一、引言
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根據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斷更新與豐富教師內在的專業結構,成為成熟專業人員的過程。主要指專業知識與技能技巧的豐富與嫻熟,專業信念與理想的堅持與追求,專業情感與態度的深厚與積極,教學風格和品質的獨特與卓越。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循序漸進的動態過程,貫穿于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為了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對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改革備受關注。作為英語教學改革的擔當者和主角,高職英語教師如何順應改革形勢,專業發展之路如何規劃顯得非常重要。
本文在實地調查濰坊幾所高職院校和深入走訪一線英語教師的基礎上,通過對調查數據統計和分析,分析濰坊地區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旨在引起對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關注,進而提高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質量。
二、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對濰坊的四所高職院校的54名英語教師發放了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5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2.6%。問卷調查內容涉及到教師基本情況、教學和科研現狀、專業發展需求和途徑等內容。
(一)教師基本情況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當前駐濰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群體中,男女教師比例失調,女性教師偏多,比列為78.2%,男教師只占21.8%;教師年齡集中在30-50歲的年齡階段,這占據所有調查教師的82.7%,只有10.2%是屬于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另外還有7.1%是屬于50歲以上年齡段的教師;教師學歷方面,目前濰坊地區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第一學歷仍以本科學歷為主,占67.6%, 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僅占23.1%,另外還有34.7%的教師憑借在職攻讀碩士獲得或者即將獲得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 從職稱結構的調查和分析來看,濰坊地區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職稱結構不太合理,其中比例過高的是中級職稱,達到了68.4%,高級與初級所占據的比重比較少,在中級與高級兩種職稱上存在特別懸殊的比例。
(二)教師教學情況分析
調查顯示,濰坊地區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承擔的教學工作量較大,周課時在12-20節的占本次調查教師的84%。從與教師的訪談中了解到,除特殊原因(如生病、女教師孕期、哺乳期等),駐濰地區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的周課時量一般在16-18學時。教師日常教學任務重,教學壓力很大,即使有培訓和進修的機會,也很難派出教師參加。繁重的教學任務使得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心有余而力不足”, 無暇思考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沒有制定好適合自己的可持續發展規劃,也就無法采取有效措施來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進而影響到整體職業的發展。
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理論的調查顯示,學生的滿意度達到68%,但是對于課堂教學組織方式,63%的學生希望教師能夠根據課程內容靈活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希望老師能夠整合內容,突出重點,講練結合,加強對于學生聽說技能的訓練。職業教育側重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溝通技能,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應該根據課程培養目標和授課內容進行教學活動設計,讓傳統的教師主導課堂傳授的教學模式變成學生主動求知、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模式。
(三)教師科研情況分析
從近三年的論文統計數據來看,樣本中有72%的老師發表了數量不等的論文,也有老師沒有發表任何論文;在“是否經常參與課題研究”這一調查中,僅有 8%的英語教師經常參與,57%的英語教師參與過,35%的英語教師從未參與過;在主持課題研究方面,僅有3%的英語教師經常主持,20%的英語教師偶爾主持,77%的英語教師從未主持過,未主持過課題研究項目的英語教師人數占絕大多數;此外,參與編寫教材和專著的比例也很少,這反映了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科研主動性不足,研究能力薄弱。據調查,有很多英語教師是為了晉升職稱或完成學校規定的科研任務量才去做科研。發表的論文數量較少,級別較低,多為省級普刊;僅有個別教師有省級課題,國家級課題幾乎為零。由于教學任務繁重和科學管理手段缺失,加之部分英語教師不能充分認識教學與科研的互相促進關系,致使高職英語教師的科研現狀不容樂觀,科研能力普遍比較薄弱。
(四)教師專業知識結構情況分析
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改變,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也隨之轉變。目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的人才。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轉變促使教師不僅要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學習相關行業知識及行業技能,向“雙師型”教師轉變?,F今在高職院校承擔英語教學任務的教師普遍沒有行業企業工作背景,缺乏相關的行業企業實踐經驗。經本研究調查,樣本群體中 92%的教師均能很好掌握英語語言知識,而對于行業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僅有 25%的教師表示一般了解,75%的教師了解較差,提高行業英語知識和培養雙師型教師勢在必行。語言教學離不開社會,優秀的英語教師必須具備完善的知識結構,而調查表明,高職英語教師知識結構欠佳,專業質量有待提高。
(五)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和途徑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教師對個人專業發展有比較強烈的需求。在回答對自己專業發展的看法時,78%的教師表示“對專業發展充滿熱情,希望通過學習得到提高”。 15%的教師“有繼續發展的愿望,但不強烈”;7%的教師“覺得沒有什么好努力的”。從年齡上看,中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愿望比較強烈,相比之下,年齡結構偏大的教師對個人專業發展的自我需求較低。英語教師專業發展主要途徑的調查結果表明,駐濰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主要有:利用業余時間閱讀相關書籍或者論文、同事之間互相觀摩學習、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提高學歷等。其他途徑還包括通過參與課題、參加會議和培訓研討等來提升專業發展能力。調查中也有個別老師獲得了國內外進修、訪學的機會。
三、當前條件下駐濰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建議
(一)教師要樹立專業發展意識,確立專業發展目標
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正確樹立專業發展意識,是專業發展的前提條件。只有具備了強烈的專業發展意識,教師才能主動尋找專業發展的機會,才會不斷優化知識結構,并竭力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確立合理的專業發展目標,最大程度地挖掘自身的潛力。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高職院校應鼓勵英語教師繼續深造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如果有可能,最好為英語教師提供出國機會,讓英語教師去英語國家進行深造學習,開闊教師的視野,使她們的教學理念與國際接軌,豐富教師的知識。
(二)教師要不斷優化知識結構,增強實踐能力
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應該將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想要實現專業發展,必須優化知識結構。然而,大部分英語教師雖然具備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卻從未有過在企業工作的經歷。目前,高職英語教師知識結構不合理,具體體現為:教師知識結構單一,對行業英語掌握情況較差。高職院校應努力為英語教師提供有效的培訓途徑與實踐平臺,建立起一支既能教基礎英語又能教專業英語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三)學校制定完備的科研扶持政策與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科研興趣
要改變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科研積極性不高,科研能力薄弱的現狀,高職院校首先應當創建一個和諧的、積極的、學術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以便更好地促進教師實現專業發展。如果英語教師經常與同事交流學術觀念或探討科研課題,那么整個學校便會形成濃厚的學術氣氛,教師也會不由自主地更新教學理念,促進自身的發展。其次,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自身科研能力極其有限,教學工作量大且科研資金嚴重缺乏。高職院校應適量減少英語教師的教學工作量,給予教師更多的時間來參與科研,并鼓勵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或骨干教師來引領青年教師做科研,為英語教師增加科研培訓機會。第三,鼓勵英語教師獨立申報課題或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提倡把科研工作量納入績效考核中,用物質或精神獎勵來激發英語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以教科研一體化的方式,促進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Bailey,K.M.,A.Curtis & D. Nunan. 2004.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elf as Source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58.
[2]Richards,J.C.& D. Nunan.2000.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M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45-268.
[3]曹冬梅等.2013.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中教師專業化發展探討.職教論壇.(11):78-81.
[4]吳一安.優秀外語教師專業素質探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