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小學管理者必須明確自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全面的反思,再制定相關解決對策提高小學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從實際出發,首先闡述了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再結合本人的一些思考,談一談相關解決對策與管理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教育教學 管理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022-01
一、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課堂存在的問題
小學課堂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首先,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教師因為自身的原因,難免會出現調課的狀況發生。但是在實際角度來看,大部分調課的發生,都是屬于副課給主要學科讓路,同時在很多時候這種“讓路”都是強制性的,這也導致不少副課的教學進度受到很大影響。其次,課堂紀律的優秀與否是與課堂教學質量有著很大聯系的,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過于重視學科教學指標,忽視學生的紀律性,這也對教學海量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二)小學生考核的問題
雖然新課改的提出已經有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并且其也指出教學應當重視學生的多方面發展,考試成績并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指標。但是從實際角度來說,在不少的小學校園里,考核認識衡量學生學習好壞的方式。在一些校園中,我們可以看到學校為學生安排了大量的考試內容,并對考試成績進行排名,這在很多時候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心情,同時這也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即考試較好的學生得到贊美與表揚,其學習的動力會獲得提升。而考試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不僅會獲得來自教師方面的批評,同時學生家長也會責怪學生,導致他們對學習抬不起興趣,無法再次專心的投入到學習中。
(三)教學管理方式的問題
新課改給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面對這些要求小學管理人員必須要做出有效的轉變,重視教學管理方式的創新。但是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因素,在不少的小學校園中還沿襲著傳統的管理方式。比如說,采用過于強硬性的制度,在制度中沒有從學生以及教師的角度出發,缺少“以人為本”的重要管理理念。在這個環境中,教師與學生很難迸發出較為強烈的創新意識,不利于師生的全面發展。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的管理對策
(一)重視課堂管理,提升管理實效性
在調整課堂教育教學管理中,相關管理人員應從全面的角度出發,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保證學科教學進度為目標,制定相關的管理條例。比如說,在調課的問題上,學校應當安排專門的管理人員進行。當教師想要進行調課的時候,就應當與專門管理人員進行溝通,并進行記錄。同時專門負責調課的人員應當對每個學科的教學進度進行評估,在發現有某一學科教學進度緩慢時,應停止其他學科與此學科的調動申請,在學科進度得到保證的時候,才能允許與其他學科進行調整。再比如說,班級紀律的整治中。除了要加強教師對班級紀律的認識,還要結合班干部以及校規校紀進行約束,這樣才能夠保證學校班級紀律的穩定。
(二)轉變傳統考核模式,提升評價有效性
在針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學校要秉著“素質教育”的理念,針對學生多方面的素質能力進行有效評價。在具體轉變的過程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首先,既要重視結果,也要重視過程。從小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成長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其性格以及對事物的認識,都是有著一定不同。這也是學生個體差異性的由來。在平時,教師不能夠簡單的從結果中去判斷這個學生是否真正的努力,這樣的判斷過于片面,對于學生也不會很公平。因此教師除了要重視結果以外,還要重視過程。在平時的教學管理中,觀察學生是否真正的努力,是否真正的投入了足夠的精力,即使成果不那么出色,教師都要給予一定的肯定。
(三)改進教學管理方式
新課改提出要增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加大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等要求,傳統教學管理方式是無法滿足和諧要求。因此就必須改進教學管理方式。首先,教師應首先認識到新課改的相關要求,結合要求圍繞學生進行管理。比如說,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等。在另外,學校還應該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評價機制,朝著綜合性、多元性以及激勵性等方向發展,不但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還能促進學生個性化以及全面性的發展,實現教學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結語
總的來說,新課改的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情,學校不能夠急于求成,這樣只會讓教育教學管理的轉變充滿形式感,只有讓學校、教師從理念上產生真正的認同,才能夠有效減少管理問題的發生,并保證管理的有效性與針對性。
參考文獻:
[1]孟志海.淺析學校實施精細化管理的策略[J].中小學教育,2012(10).
[2]趙長勇.學校精細化管理的內涵及實施策略[J].中國科技信息,2008(18).
作者簡介:
富焱(1977.2-),女,遼寧省本溪市人,研究方向:小學教學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