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會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步伐,學前教育也快速發展,教育的水平不斷地提高,傳統文化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逐漸被忽略。本文就幼兒園傳統文化應用,提出一些教育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素質教育 傳統文化 幼兒教育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029-01
傳統文化不僅是五千年歷史文明的積淀,更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里程記憶和偉大成就,不僅包含了豐富獨特的知識和文化,還蘊含著無數仁人志士和先烈雅士對生命以及政治的感念和認知。其博大精深、瑰麗燦爛的傳統文化為華夏子孫留下極其珍貴的歷史遺產,民間傳統文化是華夏文化的藝術奇葩,直面現實,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使人們生活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們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特別是我們的孩子逐漸為外來的新奇事物所吸引,懂得電腦、英文,能熟記廣告,喜歡迪斯尼之類的卡通漫畫、洋文具、愛吃洋快餐,卻對本民族經典文化知之甚少,遠離了曾影響了代代優秀人物的經典文學、國粹藝術,現代的家長也認為古典文學古老無用,無視甚至丟棄了我們民族最基本的文化支撐,中國的傳統文化將逐漸出現斷層現象。因此將其引入到幼兒教育中,發揮其對幼兒學習和成長的啟發性作用極具意義的。
一、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1.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符合時代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幼兒園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就是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為傳統文化在一代人的心中筑起良好的根基。
2.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是對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
“傳統”一詞是指世代相傳、從歷史沿傳下來的思想、文化、道德、風俗、藝術、制度以及行為方式等。世代相傳和歷史沿傳說明傳統文化有濃重的歷史色彩,在幼兒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對傳統文化適應、融入當今社會有非常大的好處。傳統文化教育豐富了傳統文化存在的形式和傳播的方法,是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
3.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道德的初步形成
傳統文化囊括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髓,其中包括很多歷史典故、成語故事、神話傳說等形式的道德知識。除此之外,很多的節日被賦予很多道德含義,許多藝術形式比如水墨畫、筆畫、剪紙、戲曲、詩歌等都是道德的傳播途徑。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會讓幼兒的道德教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助于幼兒初步形成生動形象的道德意識。
二、傳統文化在課堂活動教育中的應用
在幼兒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可以在日常課堂教學活動中設置特定的主題,以此來展示不同特點的傳統文化,也能夠為幼兒創設更為豐富多樣的學習環境,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從而更好的引導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觸和認識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例如是神話類型的傳統文化主題活動中,就應當結合幼兒熟悉的作品來開展游戲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將《西游記》中的片段與游戲教學相結合,組織學生展開以主題為“今天我是孫悟空”的教學活動,通過單元故事“紅孩兒”、“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等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優秀作品的理解和認識。而在以古代詩歌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曼妙的《江南可采蓮》為學生展示蓮葉蕩蕩的優美,以此來陶冶幼兒的情操,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還可以借助《游子吟》教導幼兒要學會感恩父母,學會回報,始終心懷感念才能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從而茁壯成長。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將書畫引入到主題活動中,通過傳統文化的逐漸滲透,借助琴棋書畫和詩詞歌賦的應用,不僅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提升幼兒教育的有效性,還能夠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精神,同時也對開發傳統文化背景下的幼兒教育資源起著積極作用。
三、傳統文化在游戲活動教育中的應用
幼兒的性格是活潑好動的,玩耍是他們的天性,因此豐富多樣化的游戲教學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提升幼兒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幼兒教育的實踐中,勢必要與游戲教學相結合,這就需要教師在細致的研究基礎上,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開展各類傳統文化游戲活動。基于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其與游戲教學結合之后所呈現出的教學效果也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幼兒教師在設計游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要從幼兒的心理需求出發,根據不同傳統文化的特點來進行設計。例如幼兒最熟悉的《丟手絹》游戲,就可以將其與傳統的刺繡或剪紙文化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了解刺繡和剪紙,并輔助學生完成一件簡單的手工,再將其應用到游戲之中,讓學生更加充分的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有魅力。還可以帶領幼兒進行手工游戲活動,利用橡皮泥或陶土來舉辦泥塑比賽,讓學生捏出自己喜歡的動物形象,同時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類似《鬧龍宮》的京劇音樂片段,以此來拉近幼兒同傳統文化之間的距離,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探索興趣,幫助學生創造出縈繞著傳統文化藝術魅力的游戲教學情景,從而推動幼兒教育的全面發展。
四、傳統文化在傳統節日教育中的應用
作為一個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大國,我們不僅有著內涵豐富的歷史,也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的民族節日更是祖先創造和留下的瑰寶,因此要完善傳統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還需要重視對民族節日文化的宣傳和傳承。比如在中秋節和重陽節前后,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這些節日的來源和蘊含的文化意義,教導幼兒要學會尊老愛幼和與人和善等等,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情景表演嫦娥奔月等,以此來更好的表達傳統節日所蘊含的美好愿景以及優良品德。教師還可以在端午節的時候,帶領幼兒觀看龍舟賽和包粽子,并將人們紀念屈原的緣由講述給幼兒知曉,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發揮出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
五、傳統文化在家庭社區教育中的應用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逐漸深入下,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幼兒教育不僅僅只是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家庭以及社區的教育環境同樣重要。家長被譽為是孩子的第一個教師,因此家長的行為對幼兒的影響是深刻且長遠的,幼兒園可以定期邀請家長參與幼兒的教育活動,結合家長所擅長的才藝來指導幼兒共同學習,比如由家長善于手工,就可以教導幼兒編制絡子或中國結等,教師則可以在一旁將中國結包含的美好寓意和文化理念講述給幼兒。再比如有家長喜愛戲劇,那么教師就可以邀請家長帶領幼兒一起開聯歡會,家長可以帶著自制的臉譜像幼兒介紹傳統戲劇節目的文化,讓幼兒在與家長的共同合作中不斷體會傳統文化的源遠悠長和魅力多變。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帶領幼兒前往社區參加獻愛心等活動,既可以鍛煉幼兒的社交能力,又能夠培養幼兒尊敬老人的美德。
總而言之,將傳統文化同幼兒教育相結合,不僅可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提升幼兒的核心素養,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還可以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從而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事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耿文秀.中國傳統文化之“孝”文化的發展與作用[J].青年與社會,2013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