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科教學中要求加強學生綜合素養提升。語文課的教學應該注重學生語文知識的教學,也應該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語文是集知識性和人文性為一體的學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光要教會學生有關語文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還要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語文閱讀來考查學生各方面的基礎能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語文篇目的閱讀,來了解文章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意圖,感悟文中所體現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自己對于所讀內容的獨到見解,這一過程便是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過程。
關鍵詞:漢語學習;加強閱讀;人文素養
語文教學集知識性與人文性為一體,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進行學生語言知識教學和語言技能的訓練,更要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本文主要討論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通過加強用閱讀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突出“讀”的重要性
在高中語文的閱讀課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在閱讀中要強調學生讀的重要性。在教學時,教師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閱讀。應該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按照自己的方式和喜好去選擇自己的閱讀方式,并根據自己的理解撰寫語文閱讀讀后感。別指導學生在閱讀之后分享心得。總之,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 強化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引導
前面提到,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強調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性,但這并不是說教師的作用就應該被忽略。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要加強引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千差萬別,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也存在著重大的差異,為了讓學生對于所閱讀的東西有個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就是必須引導學生在課文閱讀的同時,要加強互相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通過交流互動交流閱讀心得,來增強對于閱讀內容的深入理解。對于學生理解錯誤的地方就是要予以及時糾正,在閱讀中要給學生予以閱讀方法的指導、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心得的交流,幫助學生探究閱讀素材的深層次含義。引導學生在互助探究的過程中加深語文閱讀,探究語文閱讀素材中的文化內涵,從而實現通過語文閱讀來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目標。比如學生在《雷雨》這一課學習的過程中,為了更深更好地理解課文,就是可以用一些課外材料,讓學生對于這篇文章所反映的時代背景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將文章所寫內容設置于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中,從而提高學生對于這篇文章所講述內容的理解程度。讓學生理解當時那個時代人們所遭受的各種苦難,然后討論當時社會,對于國家改革的迫切要求,拓展和加深對于課文的理解。
三、 加強語文閱讀課文延伸,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要通過語文閱讀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光閱讀語文課本上的有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就是還要指導學生向課外閱讀延伸。語文課不是安排的內容有限,課堂所組織學生閱讀的,主要是在于學生閱讀方法的介紹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就是可以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明白語文閱讀可以獲取哪些知識,促進哪些素質的提高。但僅僅依靠上課所使用的語文閱讀,來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甚至人文素養的提升,顯然是不現實的。語文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培養學生對于閱讀的欲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從而加強學生課后閱讀可能性。就是應該在課堂教學的同時,給學生推薦比較好的閱讀書目,讓學生從中作出選擇,通過大量的客戶閱讀來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感悟文化的魅力,了解素材中所體現出來的社會背景以及人文特點,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四、 閱讀教學要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究的氛圍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通過語文篇目的閱讀,來了解文章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意圖,感悟文中所體現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自己對于所讀內容的獨到見解,這一過程便是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過程。高中生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強烈,就是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運用語文課本上所安排的語文素材,來提升自己主動探究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放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在自主探究和討論互助的基礎上理解課文。這不僅滿足了學生學習的欲望,也實現了分層教學的目的達到了每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穩步提高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引導和支持學生運用課堂教學中所培養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將這些能力運用的課后閱讀中去。讓學生通過廣泛的閱讀,從閱讀中汲取文化素養,通過閱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豐富自己的人文內涵。學生通過廣泛的課外閱讀,了解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文化,與名人進行對話,讓魯迅、巴金、朱自清、高爾基、莎士比亞等人的偉大思想影響學生,促進學生成長,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人格。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中通過閱讀教學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是一個潛移默化,逐漸發展的過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的語文知識教育,語言技能的訓練和人文素養的培養結合起來。通過不斷的探索,逐步實現。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入各種細節性元素,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主動學習和課外延伸中,立足語文閱讀,夯實語文基礎,放眼全世界不同時期,不同的地域和不同民族的各種文化,在廣泛汲取文化營養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閱讀中通過廣泛閱讀,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其他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教語文知識來考查學生各方面的基礎能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語文篇目的閱讀,來了解文章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意圖,感悟文中所體現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自己對于所讀內容的獨到見解,這一過程便是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過程。總而言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和學生需要共同參與、緊密互動。
參考文獻:
[1]楊麗芝.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J].才智,2015(32).
[2]鐘藍瑩.初中語文課堂人文素養培養策略[J].科技資訊,2015(2).
作者簡介:
張進賢,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文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