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背景下,21世紀是信息技術時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已經滲透到學校教育領域。小學數學教學對小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需要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生動化,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種情況下,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廣泛而深遠的意義,因為信息技術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化。本文重點研究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意在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21世紀是信息技術時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已經滲透到學校教育領域。小學數學教學對小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需要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生動化,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種情況下,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廣泛而深遠的意義,因為信息技術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化。本文重點研究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意在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早就指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必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意識到數學課程的實用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可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學習數學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學《計算圓面積》這部分內容時,我發揮信息技術的力量,為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一個圓圓的西瓜沿著半徑被刀切成了一個個扇形,一個個扇形又拼成了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視頻過程中還伴著優雅的音樂,學生們通過觀看視頻錄像,看到圓是如何演變成和它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圓面積的計算過程,這個時候再將計算圓面積的公式介紹給學生,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又比如教學《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我利用信息技術為他們播放了一段動畫片:一只可愛的小貓帶著他的朋友去參觀他上學的地方。這個學校里有很多面墻,墻上布置著各種各樣的圖形,比如圓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學生們看著這樣美麗的圖形,我再問他們:“你們覺得這些圖形漂不漂亮?這些圖形分別是什么?”置身于這樣的良好氛圍,學生們紛紛回答我的問題,很快就實現了教學目標。
二、 介紹數學故事,弘揚中國數學文化
數學核心素養指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感受數學文化。事實上,我國的數學文化博大精深,有必要讓學生理解這些數學文化,使他們意識到我國數學文化的精彩,讓他們更好地感受傳統文化的滋潤。比如我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介紹了我國古代數學家張蒼、耿壽昌等人的故事,為學生介紹了早在公元5世紀,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就計算出了圓周率,還為學生介紹了近代數學家,比如華羅庚,陳景潤的數學成就,學生通過這些故事,深刻感受到了我國數學家身上蘊含的精神。當這些視頻播放完之后,我問學生有什么感想?學生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十分佩服我國數學家的精神,也理解了數學知識是非常嚴謹厚重的,他們表示以后會努力學習數學知識,弘揚我國數學家的精神。事實證明,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入信息技術,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使他們從數學故事中獲得啟發,形成健全人格。之后,我還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網上收集更多的我國數學家的故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直接提升了學習興趣,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也提升了操作能力,這對他們的日后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三、 激發學習質疑,強化自主學習意識
信息技術將靜止的教材內容變得具體生動化,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創設非線性的生成式學習環境,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在學習形式上,我們教師要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個人學習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也培養團結合作精神,比如我在教學“數字的用處”這部分內容時,我先為學生布置了課前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學校網絡搜集有關數字信息的資料,將收集到的資料上傳到學校的網絡學習社區中,使學生對新學習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在課堂上,我將與學生的自習資料進行匯總,提出問題,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他們進行討論與交流,解決教師提出的質疑,學生們集思廣益,共享資源,再將答案進行匯報,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 借助信息技術改善作業批改
如今,我們已經邁入了大數據時代,各種信息數據大幅度增長,令人目不暇接。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使得我們的作業批改也發生了改變。在傳統模式下,我們教師批改學生的作業,就是按題目一道道批改,找出學生的錯誤,使學生能注意到自己的知識薄弱點,顯而易見,這樣的作業批改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學生只能根據特定題目知道自己的對錯,這不利于學生的知識遷移,學生下次遇到類似題目可能還是不會解答。有鑒于此,改革作業批改方式勢在必行。事實證明,作業批改的效果直接影響到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反饋,需要引起我們教師的高度重視。近年來,信息技術領域推出了一個批改作業的專門軟件叫知心慧學,可以掃描學生批改后的作業,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大數據分析,使學生能清楚看到自己的錯題原因,這個軟件還為學生提供了錯題集,為學生舉出相似的題目,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好地提升數學學習能力。我在日常教學中一直鼓勵學生積極使用知心慧學軟件,及時查找自己的錯題原因,并做一些類似提供進行鞏固,學生在無形中就提升了學習效果。
總之,教學無法、貴在得法,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未來,我們一線教師要挖掘信息技術更多的教育功能,使其為小學數學教學服務,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譚兆亮.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案例研究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
[2]王仁榮.探究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實踐方法田[J].中國校外教育,2012(27).
[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張喜飛.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方式的探究[J].中國教育裝備,2008(11).
[5]張雪梅.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2(4).
作者簡介:王秀丹,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石梁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