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導入是一節課教學成敗的決定性環節之一,通常能起到引趣、啟思、交底、埋伏等作用,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結合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梳理了幾個有效的教學導入方法的使用,探討如何將課堂導入用好、用巧、用對。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導入;方法
在實踐中,如果課堂教學采用“單刀直入”的策略(直接開始知識的傳授),學生往往出現興趣不高、思維跟不上、思路不清晰、動機不強等問題,學習效率相對較低——解決這些問題,不同教師有不同的策略。在筆者看來,課堂開頭的導入環節是最值得關注的。
課堂導入環節占用教學的時間并不多(通常不會超過5分鐘),但它所起到的作用卻是決定性的。通常,導入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引趣——挖掘知識的趣味點,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思——揭示知識原理或類比,引導學生做好思維準備;交底——告知學生學習目標和內容,使學生思路清晰;埋伏——為學習埋下伏筆,激發學生探究的“沖動”。
下面,結合初中數學的教學實踐,探討幾種課堂導入方法的使用。
一、 知識回顧法
基礎教育階段數學知識是按層層遞進的方式安排的,學習新知識往往就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深化——比如小學時學過的三角幾何初步認知,到初中后再深化到邊、角的計算——如果我們在教學時直接進入知識講授,學生會因為思維連續性不夠或舊知識淡忘等而使理解效率下降。對這些知識,我們在導入環節先把已經學過的(或學生有生活經驗的)知識進行簡單回顧、整理,然后再進入新知識教學,就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效率。
比如在教“走進圖形世界(蘇教版,下同)”中“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這一節時,我先在講臺上擺出正方體積木壘成幾種形狀,讓學生們猜“這組積木由多少塊積木組成”,以回顧小學時學過的“觀察物體”這部分知識,然后再進入主體教學,學生們就很容易調動出空間思維。
二、 關聯導入法
數學知識相比其他學科抽象性更強一些,對生活經驗、實踐體驗相對較淺的初中生來說,有些知識理解起來確實比較困難——教師在臺上講了一大堆,學生在臺下仍然是一頭霧水。有些教師認為是學生不認真聽講或是“腦子笨”——其實不然。大多問題是學生缺少必要的思維支撐,找不到切入知識的路徑。對于這個問題,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初中學生具象思維能力比較強的特征,為學生構建具象的思維模型(最好是以學生們有生活經驗或知識基礎的內容為切入點),帶領學生的思維以關聯的方式進入知識,從而有效理解。
比如在教“線段、射線、直線”的時候,大多教師認為這個知識點非常簡單,沒有必要在課堂上多下功夫。于是,教師上來就嚴謹地講理論概念,帶領學生死摳文字——結果是,學生在做概念的填空練習時沒有問題,而一到畫圖或圖形判別的時候就出現了混亂。其實就是學生死記了概念,而并沒有完全理解這個知識點。所以,我在開始教學之初,給學生們準備了幾個小激光筆(學生們基本都玩過這種小玩具),讓他們分別用幾種方法照射:先向窗外照射(看不到光線的盡頭),然后用一張紙擋住光線(反復擋住和拿開),再把兩個激光筆相背綁在一起同時向反方向照射……這時,再進入講解:以激光筆的發光點為基點,第一種照射方法產生了射線,第二種方法形成線段,第三種方法形成直線。這樣,用生活情境和經驗來導入課程,學生就可以很直觀地將體驗關聯到理論上,不用死記概念,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掌握知識。
三、 操作導入法
上面說過,初中生比起小學生來說,其抽象思維能力有了相當的發展,但總的來說,還是具象思維強于抽象思維。所以,在課堂導入時,我們盡量用比較直觀的、具有體驗性的方式,能夠起到很好的啟發思維作用。而且,由于數學的抽象,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度也不高,總是鉆在理論中,難免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因而,在導入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一些比較開放、活躍的方式,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出來,使他們后面的學習精力更集中、求知欲望更強烈。比如上面用激光筆進行體驗的方法,不僅教師進行演示,而且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趣味性和具象性就要比單純語言引導強得多。
比如在“認識概率”這個知識的教學時,我把這一章節最后的“摸球試驗”調整到最前面。先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摸彩抽獎”活動。大家分組進行抽獎,鼓勵他們動腦子想一想,抽獎的時候先抽和后抽,哪個中獎的機會更大?然后實際抽獎試一試,檢驗自己的策略怎么樣——學生們玩得很“嗨”,想盡辦法贏“大獎”。然后,我讓學生“總結”經驗。結果,大家的意見很不統一。有的認為后抽將因為抽獎箱中的球變少,中獎可能性比較高;有的認為后抽獎,可能“大獎”會被前面的人抽中,中獎可能性不“保險”;有的則認為“中途”抽獎最容易中獎——這時,我說,“到底哪個策略中獎率高呢?讓我們來用數學的方法研究研究吧”,一下就把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出來了。
以上,探討了初中數學課堂導入的三種方法——當然,課堂導入方法還有很多,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具體設計。比如,問題導入法、實物展示法、生活驅動法等等,都是很好的導入法。總的來說,課堂導入環節能夠很好地幫助師生提升課堂效率,教師應積極應用——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要怕導入環節浪費時間。
參考文獻:
[1]趙建云.初中數學課堂導入技巧[J].考試(理論實踐),2014(1):46-47.
[2]周新富.淺談新課改下初中數學課堂導入技巧[J].新課程(中學),2015(4):135.
作者簡介:
馬耀武,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頭寨農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