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聽力能力的培養,對于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促進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然而,目前在農村的英語課堂中,卻普遍存在著學生英語聽力差的問題,極大地阻礙了英語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便成了當前農村英語教學的重點研究課題。本文即以此為核心內容,結合英語學科的教學規律為依托,作如下闡述。
關鍵詞:初中英語;農村課堂;聽力能力
英語聽力教學是英語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一項基本技能之一。眾所周知,在語言類學科當中,人們將其內容分為聽、說、讀、寫四大模塊。它們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規律與緊密聯系性,故而,有鑒于此,聽力能力的提升,應當首先將此四項基本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其緊密的關聯性特征來確保聽力的教學效率。而在此之外,我們還應當通過語法的教學作為輔助,培養學生通過語法知識鍛煉推測、判斷的能力,從而為聽力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以下,筆者對上述所提方法的具體實施過程,作了大致的總結,希望能夠對當今農村課堂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 聽讀結合,擴充學生英語詞匯量
閱讀是英語教學的一項基本內容,通過閱讀環節的鍛煉,能夠對學生多方面的語言知識起到推動作用。其中,在對學生聽力能力教學的前提下,我們可以以對學生英語詞匯量的提升為例而談。眾所周知,聽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因素上取決于學生對英語詞匯量的掌握程度。針對于此,在英語課堂中,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在閱讀中練習聽力能力,在聽力練習中又同時積累大量的詞匯,從而為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作出良好鋪墊。
例如:以課外英文名著的閱讀為例。筆者會在名著內容中,為學生們選取某些趣味性的片段,以英漢對照的方式來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以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以《Don Quixote de la Mancha》(堂吉訶德)為例,筆者選取堂吉訶德為自己的馬和自己起名字的片段,指導學生們進行了閱讀。而與此同時,筆者又通過搜集,為學生們準備了此段的英文閱讀原聲進行輔助。如此,學生們在閱讀的同時,又可以對照閱讀原聲進行相互比較,從而得以從視覺以及聽覺兩個維度共同促進學生對相關英語詞匯的理解與記憶。在此之余,學生還可以對照原聲自己朗讀,找出差距,力求在兩相對比中獲得對詞匯原音的掌握,為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二、 聽說結合,訓練學生掌握正確的語調
聽說結合這一模式,在聽力教學的應用中,主要針對的是訓練學生能夠掌握英語相關詞匯正確的語調發音。這一環節的教學,對于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眾所周知,英語詞匯除了本身正常的發音之外,還會因為個人在種種不同的情境運用下,產生出諸多不同的語調。針對于此,聽說結合教學模式的開展,我們可以利用情景對話的方式展開。即,針對同一詞匯為學生們創設不同的應用情境,促使學生們能夠在不同語氣的運用中,真切地感受到詞匯不同的發音效果。如此,便能夠將“聽”的實際功效呈現出來,真正將“啞巴英語”轉化為“交際英語”。
例如:我們首先以《Our school life》一節的教學為例。筆者首先以其中的“By bike”一詞進行了不同情境的造句。如:首先是一個問句“Do you often come to school by bike?”筆者在指導學生進行聽力體驗之后,又接著展示出“We usually go there by bus, but this time well go by bike for a change.”此句較長,屬于一個陳述句,因此,在語調上接近于正常發音,如此,則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較為直觀的對比感受。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們對同一詞匯不同發音的切身感受,筆者組織學生們以此為例,在課堂中針對不同詞語展開了相應的情境對話表演。如此種種,經過這一環節的鍛煉,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確保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三、 聽寫結合,提高學生聽力注意力
農村學生聽力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學生在進行“聽”的過程中,或由于缺乏自信心,或由于過度的緊張等,而導致其注意力無法進行及時而有效的集中,進而阻礙了學生的聽力效率。針對于此,我們可以通過聽寫結合的方式在課堂展開相應的教學。即,教師在課堂中采取由易到難、由慢到快的方式為學生播放相關內容的語音,可以是短語,抑或者是課文內容等,以此要求學生進行邊聽邊寫。如此一來,在反復的練習當中培養學生“聽寫”的習慣,從而為克服聽力的障礙提供有效突破點。
例如:以《Getting together》一文的教學為例。通過介紹“我”的兩個同學Jane和Sally,引出了表示喜好的表達法、實義動詞第三人稱單數的一般現在時的陳述句等等。有英語詞匯Many、Little、A little、Each other、Them、Not…at all等。根據文本內容,筆者依據上述所提形式,在第一遍播放的環節中首先要求學生只聽;之后,在第二遍的過程中則要求學生邊聽邊寫;最后,第三遍的播放在速度上比之前加快,這一過程則要求學生檢查更正。如此,在這一形式的反復練習之下,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聽力技巧,為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 邏輯結合,培養學生推測、判斷力(利用語法等基礎知識,推測、判斷)
聽力能力,除了要對學生加強聽力的實踐鍛煉之外,結合相關語句的上下邏輯關系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猜測”“判斷”的能力也是極為重要的。所謂邏輯,即每一段對話或敘述性語言都有其一定的表達方向和內容,而這些內容往往在邏輯上有著必然的聯系性。因此,我們可以將這一思路灌輸給學生,使其能夠根據上下文、抑或者一般常識性問題進行準確的思考和判斷,由邏輯關系推測出語句的整體,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推動學生聽力能力的提升。
例如:以“Where do you sleep?”一句的提問為例。學生們便可以根據這一提問的邏輯,首先想到下一句可能為:“I sleep in the bedroom.”如此,便會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前提答案。而若答案一樣,則能夠為學生節約一定的時間效益。而設若答案與此不同,或者為:“I sleep in the classroom”抑或者是:“I didnt sleep last night.”學生便可以作出迅速的反應和更正,從而為更準確、有效地聽出此句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諸如此類,訓練學生或根據問題邏輯,或根據上下文邏輯的關系進行大膽而合理的“猜測”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聽力技巧能力,為學生聽力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 綜述
提高農村中學生英語聽力的水平,是一個需要反復實踐,日積月累的長期過程。而學無定法,教亦無定法,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管我們用何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都應當始終秉持以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理念來展開教學。即,將固有的教學模式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有機結合,并隨時根據學生的學習節奏進行適當調整與優化,如此,才能為更好地達成課堂相關目標提供良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劉曉鳳.關中地區農村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狀況調研[D].延安:延安大學,2014.
[2]賈德賢.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0).
[3]莊新鳳.新形勢下初中英語聽力教學面臨的問題與對策解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21).
作者簡介:
曾素月,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