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冬梅
【摘要】以指向高階思維為起點提升學生的閱讀評鑒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其實閱讀或者說“讀書”并不容易,而要做到“會讀書”其實更是難上加難,將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逐字逐句的念下來只是讀書的初級階段。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幫助學生了解特定語篇資料的內涵,要讓學生在理解、分析的基礎上將其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心得體會。而實現(xiàn)上述目標必須在高階思維的引導下提高學生的閱讀評鑒能力,以下筆者對此類問題進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對進一步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階思維 小學語文 閱讀評鑒能力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078-01
綜合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國內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西方國家的小學生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存在嚴重滯后性。主要是因為國內小學生仍停留在低階學習、低階思維和低階能力的層次上,因此需通過恰當?shù)拇胧┮龑W生向著高階思維的方向發(fā)展,進而提升其閱讀評鑒能力。這方面的實踐有助于塑造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最終促進其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一、閱讀能力的具體分析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從低層到高層循序漸進的過程,以下筆者從《橋》這篇課文出發(fā)對此類內容進行了分析探究。[1]具體來說,閱讀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感性認知能力,即對文章表面內容的解析能力。讀完一篇文章之后,要能夠明白它是什么文體,寫的是什么內容,還需要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將文章內容復述出來。感性認知能力只是閱讀能力的基礎前提,并不是掌握了這種能力便可以高效閱讀,同樣由此而產(chǎn)生的淺層認知也只能停留在相對表面的階段。以《橋》這篇課文為例,學生如果只知道這是一個“老共產(chǎn)黨員面對洪水犧牲自己挽救他人生命”的故事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②內在關系的理解能力。在精讀文章之后,學生要能夠準確理解文章內容及內在的結構關系,在此基礎上,還需要用一種相對感性的思維及態(tài)度去捕捉作者的言外之意。需要回答“文章為什么這樣寫”、“這樣寫傳遞了什么樣的情感”或“文章內容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等問題。在準確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礎上才能夠真正讀懂文章。③閱讀評鑒能力,這是一種較高層次的閱讀能力。要求學生對文章做出相應評析,用自己的方式考查其真實性并判斷是非曲直。[2]重點在于幫助學生樹立起“不盲目讀書”、“不迷信書本”的思維方式,讓其學會品味作品中的優(yōu)劣,真正通過閱讀來增長自己的學識。在指向高階思維的前提下才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評鑒能力,仍以《橋》這篇課文為例,環(huán)境描寫是其中最為值得關注的特點,如果能夠通過朗讀、句式對比等方法便能夠達到在加深學生印象的前提下提高其綜合語文素養(yǎng),進而讓其為后續(xù)更深層次學習打好基礎。④創(chuàng)造性理解的能力,主要指將文章內容進行總結、過濾之后將其融入到自己知識體系內的能力。主要包括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作品內涵以及讀完作品之后聯(lián)想其他讀過的作品并找出其中共同點的能力。
二、培養(yǎng)閱讀評鑒能力的策略分析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治精神
語文課本教學或閱讀教學之中,教師需重視學習情境的營造,要給學生提供相應的閱讀材料并讓其在完成閱讀之后組織分組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的閱讀應當以批判式的閱讀方式為主,教師同樣需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治精神為出發(fā)點為其提供適時的學習指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對于那些非講不可的知識,運用微課等新興手段進行講解要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有效果。自治精神的塑造和培養(yǎng)應當成為閱讀評鑒能力培養(yǎng)的出發(fā)點,只有引導學生讓其學會自己辨別是非、遇到疑難問題能夠自己解決并進一步向著高階思維的層面努力,才能夠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其閱讀評鑒能力。在《橋》這篇課文中,筆者通過引導學生“尋找伏筆”的方式讓其感受歐亨利式小說別樣的結尾方式,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對原有的結尾進行補充修改。這便是一個吸收、內化的過程,讓他們用“再創(chuàng)作”的方式剔除掉原有課文中的部分情感或內容并對自己感興趣的因素進行放大處理,便實現(xiàn)了批判閱讀并強化了學生的評鑒能力。
2.關注日常知識的積累以及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能力
提升學生的閱讀評鑒能力所涉及到的閱讀材料是多種多樣的,因此要重視日常知識和技能的積累。閱讀評鑒能力的培養(yǎng)及提升并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展開的,需要引導學生正視自己,讓其明白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擅長什么、“喜歡”什么。此外,還需要關注學生思維發(fā)展能力的提升。需要引導學生對相關、相近以及相反知識進行歸納并將復雜的問題細化,如此才能夠讓其將自己所接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3.重視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
閱讀評鑒能力的提升需建立在批判性思維的前提下,因此需重視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具體來說,批判性思維通常需要具備以下特征:①理性;②自我意識;③誠實;④開放的思想;⑤合乎規(guī)范;⑥合理、嚴謹?shù)呐袛?。如果能夠讓學生帶著“為什么這樣?”的問題去閱讀,對于其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將能夠打下良好的基礎??梢匀ンw驗、感悟文本中的情感,但還是要鼓勵學生對文本內容樹立起懷疑的態(tài)度。這樣學生就能夠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去進行閱讀,從而不容易被作者的情感、價值觀左右自己的思路、看法。在分析質疑的前提下,學生會逐漸習慣用一系列的閱讀策略、技巧來分析文本內容,這便避免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尷尬局面。
總結:
指向高階思維并提升學生的閱讀評鑒能力能夠促進其全面發(fā)展,這方面的實踐需要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要從正視學生閱讀能力、思維培養(yǎng)的問題出發(fā)進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改革。以上是筆者對此類問題進行的分析,希望對進一步推進相關工作的優(yōu)化落實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林巖.文體意識下小學閱讀教學的策略和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2):142.
[2]蹤紅.小學閱讀教學新實踐:解讀“教什么”,探究“怎么教”[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8(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