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堂
【摘要】本文針對教師應該如何進行朗讀教學進行了研究,分析了當前教師在朗讀教學上存在的問題,然后從豐富內容、提高重視、做好評價三個角度,分析了教師在朗讀教學上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朗讀能力 培養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090-01
1.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教學的意義
語文課不僅要讓學生學習語文上的書本知識,還需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語文常識,并且能夠具備語文的各項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多方面發展。朗讀是語文綜合素質的一個組成部分之一,學生通過學會朗讀,能夠更好地了解散文、詩歌的內涵,并且表達自己的想法,促進他們的發展。同時,朗讀也能讓學生在其他能力上有所進步,比如朗讀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還能夠讓他們的作文能力也有巨大的提升[1]。
2.當前語文朗讀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少足夠的朗讀學習時間
小學對于朗讀教學有著明確的時間要求,在要求上,朗讀一篇課文也一直都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課堂當中劃分一定時間專門進行朗讀教學是必須的。但是實際教學工作的當中,很少有教師會真正劃分出時間給學生進行朗讀學習,教師一般習慣性地將朗讀教學安排在課后,比如專門留作業給學生進行朗讀教學,這就導致課堂中學生的朗讀根本得不到保證,很多學生并沒有完成教師的任務,他們的朗讀練習很難符合教師的要求。并且,課后進行朗讀學習也讓教師的帶頭作用受到了削弱,學生在失去教師的示范和指導下,朗讀練習很難提高。
2.2朗讀教學的內容單一
朗讀教學和語文教學的其他內容一樣,都要使用多元化的方式開展教學,使學生能夠學習到不同的內容,形成對于不同題材文章的朗讀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當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朗讀能力視為一種基礎能力,對學生的要求也和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求相一致,或者說是從基礎知識出發,朗讀教學只是掌握基礎知識的一種工具。比如教師通常只在乎學生對課文的朗讀,保證學生能夠熟記一些課文的重要部分,而對于其他部分的朗讀學習,經常為了能夠加快進度僅僅讓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一遍課文就匆匆結束,并沒有讓朗讀足夠的多元化。
2.3 死板的朗讀評價方式
由于朗讀屬于一種需要學生自由發揮的教學內容,所以評價往往會決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通常會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短篇課文的朗讀練習,在學生朗讀完課文后,教師的評價往往也是十分簡單的,比如“讀的不錯”等等,這樣的評價雖然一定程度上予以了學生正面評價,但是評價方式太過模糊,并不容易突出學生的亮點。學生在得到這樣的評價之后很難受到鼓舞,更加深入的朗讀練習也難以繼續展開。
3.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朗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3.1 提高重視,增加時間
為了能夠獲得更好的朗讀教學效果,首先需要教師提高對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在課堂當中劃分更多的時間開展朗讀教學。為此,教師必須要認識到教學改革后的全新理念,優化課堂過程。對于45分鐘的課堂,至少要給學生5到10分鐘的朗讀練習時間,同時要求每個學生一定要開口讀課文,并且鼓勵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朗讀課文,將感情融入到語文課文當中。教師也要做好示范,并且給學生講解在一些位置如此處理的原因。例如《燕子》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預習,找出他們的生詞和生字,然后在課堂上教師進行指導,讓學生學會聯系生活和感情的進行朗讀。
3.2 創新朗讀教學模式,豐富內容
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朗讀教學的效果,教師需要創新朗讀教學的方法,并且讓朗讀內容更加的多元。教師可以專門為朗讀教學創設情景,讓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課文,從而得到更好的朗讀效果,例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讓學生分享他們的生活經歷等。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專門開展朗讀比賽,讓學生加入到朗讀的學習當中。教師也可以找出一些內容類似的課文,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并且根據能力劃分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朗讀訓練。
3.3 優化朗讀的評價方式
教師的評價和指導對于學生的朗讀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對于朗讀評價的方式也要足夠重視,才能夠保證朗讀的順利進行。例如,教師如果使用一些藝術上的評價,分析學生朗讀中的表演方式,并對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進行賞析,就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大的鼓勵,使他們投入到朗讀的學習當中。另一方面,教師也需要指出學生的不足,并且讓學生了解如何提高自己的朗讀方式,幫助學生進步。
結束語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加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豐富朗讀內容,并且合理的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讓學生有更好的朗讀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何世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策略[J].學周刊,2019(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