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我們對學生的培養都是全面的培養的,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僅希望孩子的身體健康,也希望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是培養優秀道德品質的基礎,學生有了優秀的道德品質才能更好地長大成人,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才。由此可知孩子的德語與法治教學也是尤為重要的,在初中階段的學生更需要引起重視,很多初中的孩子出現自殺或者犯罪的行為,這些孩子都是因為自身道德出現了問題,最后導致心理出現問題,走上一條不歸路,所以在初中教學中需要老師慢慢滲透德育與法治教學。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一、 引言
隨著現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家長都為了生活都很忙碌,平日只注重關注孩子的成績,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而忽略了他們的心理需求,不了解孩子的道德品質,在孩子心理生理出問題的時刻,家長并不能及時發現問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老師就需要兼備教書育人的教學意識以及讓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責任感,要充分利用老師的德育功能去發揮老師教書育人的作用。初中班德育與法治課的教師也要積極配合號召,要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滲透心理教育,在學習和生活中關心學生,從而增強學生的德育品質。
二、 新課改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必要性
(一) 初中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的現狀
現今時代飛速發展,學生能有一個良好的道德品質仍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因為每個孩子出生成長的環境不同,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平日家長忙于工作,爸媽的關心不夠,加上老師新課改的提出,部分老師沒有結合新課改的要求,還是遵循以往的教學模式,沒辦法去注意到每一位學生,一邊要教學,一邊要做好老師該做的,學生的心理變化也很難被老師發現,沒辦法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家長沒能履行好自己的監管責任,學生的心智也處于發展階段,不夠成熟與堅強。甚至有部分老師也不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狀態變化,沒有察覺學生道德品質下滑,只重視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學習的學生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發生輟學、搶劫、盜竊等違法行為的事件,這些情況發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學生道德出現了問題,而沒有及時被老師以及家長發現。
(二) 新課改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性
培養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育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過程中是重中之重,特別是學生還處于初中階段,這是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如果家長和老師不能做好合理的預防措施,學生很容易走上歧路,一旦學生行差踏錯,后果將十分嚴重,這關系到學生一生的健康發展。在近幾年,不斷發生學生自殺事件和犯罪事件,所以,我們必須要為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只有具備了健康的心理才能促進良好的道德品質的發展。教書育人也是數學班主任的本職工作,班主任應該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在這個知識至上的時代,人才是社會的必需,而社會更需要的是高素質人才。青少年處在人格培養的關鍵時期,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心理引導有利于促進國家未來與民族興盛的發展。
三、 新課改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 老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
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就是為了能有一個優良的道德品質,而學生的心理變化直接影響著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如果學生的心理不健康,那么學生的道德品質自然也不會高尚。所以老師要多留心學生,注意學生的各種變化,關心學生的心理,不要讓學生對周圍環境產生抵觸不滿的情緒,要多鼓勵學生,老師在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時,要及時記錄,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煩惱,并為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指導學生走出困境。疏導過后,教師也要多留心多觀察,注意學生的問題是否真的得到了解決,學生的情況是否有明顯的好轉。尤其是班主任,班主任要發揮自己的作用,針對個別學生的問題,對比班上其他同學進行分析。同時班主任也要和家長溝通,和家長一起配合,與教師共同努力,從而讓學生養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二) 豐富教學,逐步灌輸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思想
老師應該發揮自身責任,老師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老師在平日的教學可以通過組織集體活動,利用班級文化的影響,發展學生的情感和認知水平,創造良好和諧的班級環境,避免孩子的孤獨感和壓抑情緒。同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在交流中為學生灌輸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思想。同時老師也可以將啟發式的教學滲透在課堂講授之中,在上課時把教學任務布置下去,讓學生分小組在課堂上討論得出結果,然后再在課堂上展示,表現好的學生得到一定的分數或者學分,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還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團結合作能力的水平,讓學生們明白合作的必要性,讓學生養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學生心理狀態的變化,使得學生們對學習產生興趣,愿意和教師進行溝通,愿意去做老師提出的建議和意見,同時,這也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學生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他們學習道德與法治才能更加容易,而且這有利于學生去接受與理解更多新鮮事物。
四、 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以及各方面的影響,造成了部分學生在與人溝通、待人接物方面存在障礙,阻礙了學生健康道德品質的養成。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來愛護、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身心都能夠得到充分、健康地發展,促進優秀道德品質的養成,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魏智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1).
[2]田瑋莉.大學數學教育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5(11).
作者簡介:
劉碧蓉,湖南省邵陽市,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又蘭鎮石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