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友
摘要:信息社會的發展,各種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由于條件的進步,手機、平板等智能設備的普及,網絡的無限流量化正逐漸改變個人的學習方式,農村孩子正因為如此,逐漸對于僵化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喪失興趣。Scratch能夠創建自己的腳本動畫舞臺,無疑是充滿誘惑力的。但農村孩子接觸編程較少,容易造成畏難情緒。如果利用微課輔助,采用翻轉形式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勢必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信息技術教學
一、 教學情況分析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不斷進步,學生個體獲取信息技術知識的渠道大大增多,手機、平板的普及,網絡的無限流量化,也逐漸改變個人的學習方式。縱是農村學生,也能輕松獲得各種資訊知識,電腦的作用正在逐步降低,甚至有的學生說,家里的電腦一個月都開不了幾次,游戲都不在電腦上玩了。
學生不再對學校的電腦課充滿好奇,畢竟信息技術課的課程設置在中年級多為畫圖、文字處理和一些簡單的網絡應用,這對于現在基本上家家有電腦的學生來說,縱使沒有連貫性、系統性的學習過,操作上也能很快上手,學生的個體差異也很大,對于農村學生尤為突出。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信息技術課堂上的僵化與死板,缺乏興趣,注意力只能集中短短的幾分鐘,時間長了,學生要么在自說自做,要么就是魂游太虛,整個課堂如一潭死水,毫無教育功能可言。
但實際上,隨著各種新軟件的出現、新技術的發展,對于農村孩子來說,還是有著迫切期望了解與掌握的,比如Scratch 動畫軟件,它有別于pclogo這樣的傳統編程軟件,它把枯燥的命令組合圖像化,你只需要根據自己的腳本,用鼠標把相應的圖像化的指令拖到舞臺上去,任意搭配組合,就可以創建出屬于自己的動畫作品,人人都可以是大導演。
但對于農村孩子而言,學習Scratch的興趣濃厚但基礎太差,如何能夠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刺激出學生的求知欲,展示學生對于新事物的興趣,就需要教者能夠使用與以往不同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而“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出現,恰恰能夠從教學模式上帶來改變,把學習的過程從單一的教師課堂教學改變為學生全程參與,融入完整的教學行為中去,能夠給信息技術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二、 微課與翻轉課堂
微課一般是以微視頻展現,它的核心就是“微”,時長一般不超過10分鐘。它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集中于課程教學的某一個重要環節、知識點進行講解剖析,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比較有名的是美國的可汗學院和國內的網易公開課。
微課的制作方法比較簡單,一個手機,一個攝像頭就能完成微視頻的制作,簡單方便、快捷易用、短小精悍,易于編輯與傳播。從腦科學的觀點來說,學生上課的最佳注意力就在開始的前10分鐘,信息技術課作為理論點多,操作性強的學科來說,一節課的重難點往往在10~15分鐘內就能夠講解完畢,留下的時間是給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和操作實踐,這與微課程的特點相互吻合。
翻轉課堂又被稱為“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來源于美國的喬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兩位老師的翻轉課堂實驗。他們首先制作教學視頻和教學課件,布置成家庭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前就參與到教學中去。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能力,反復觀看視頻與課件,記錄下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疑難點。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學生易于掌握的一帶而過,對于重難點進行個性化有針對性的討論與研究,取得不錯的實驗效果。
三、 微課支撐下的信息技術翻轉課堂
Scratch是由麻省理工學院(MIT)面向兒童青少年設計開發的具有強大功能的編程工具。交互性是它的一大特點,可以根據自己的豐富想象創造出富有個性的動畫設計作品。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的興趣無疑是有的,但是對于農村孩子來說,編程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難以理解的東西,大多數并不像城里孩子那樣,很小就接觸編程課外輔導,即便是有,也是寥寥無幾,所以,個體性的差異就被容易無限放大。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兼顧到這種個體差異,使學生能夠愉悅的展開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參與課堂教學的自信心,逐步接受課堂的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把微課融入翻轉課堂中,是個不錯的方法。
《鯊魚來啦》要求學生熟練掌握Scratch條件變量,能熟練的根據情況的變化改變鯊魚的外觀以及語言。學會使用“如果……那么”指令,學會“按鍵是否按下”的偵查模塊。
(一) 課前準備階段
教學前先向學生解釋翻轉課堂的概念,利用PPT說明課程進行流程。同時,教師先用PPT搭配電子白板錄制《鯊魚來啦》微視頻,并放在學校網站與微信群中,提供學生課業學習上的輔助資源,包含課程信息、教材講義等,先行讓學生課前預習。
然后根據學生的個體性差異,進行異質性分組,找出排名前11名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其他同學則任意選擇一組加入,每組由3至4位同學組成,并安排學生角色任務,以建立學生在小組中的責任與互賴關系。
(二) 學生課前預習階段
翻轉教室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預習,意即課前的自學。學生先通過教師預先錄制的微視頻,先行學習未來要上課的內容,并放置指定思考題,以讓學生了解自己哪一個概念最薄弱,在課堂上,才能將主要的心力著重在該部分。在此階段共計三步驟,敘述如下:
1. 學生課前先上網觀看微課,影片長度大約為10分鐘,內容著重于該單元的概念講授。
2. 教師先將本課程序的重難點放上平臺供學生思考,再于課堂討論。
3. 每組負責一個重難點的解決,小組成員需先討論應如何操作,并在課堂上教會其他同學,隨后并設計另一道可在5分鐘內解答完成的相關題目,讓班上其余同學進行小組討論。
(三) 學習活動過程
翻轉教室在課程進行中,很重要的是師生面對面的時候,進行有意義的互動與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將學習的主導權落在學生身上,學生必須先預習功課才能順利參與和融入學習活動。